首页 / 都市言情 / 好莱坞的香瓜人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五十九章 梦幻般的旅程(1 / 2)

作品:《好莱坞的香瓜人

之前就说过,在好莱坞,有一个几十年来总结出来的一条公式。

那就是三流的往往能改编成一流的电影,而一流的只能改编成三流的电影。

在过往数十年的发展中,这句话已经被锤炼成真理了。

但这条真理在小吉伯特的《魔戒》三部曲面前,成为那些改编失败者为自己开脱的借口。

奥克利·戴尔看完了电影,有些怅然若失,更多是感到深深的无力。

他算是知道小吉伯特为什么让迪士尼否决掉自己的电影发行了,在小吉伯特眼里,自己那部所谓的史诗电影根本拿不出手。

奥克利·戴尔虽然不算书迷,但也通读过的。

几十年来多少人想把这部恢宏的巨著给搬上大银幕,最终以失败告终,唯独小吉伯特做到了。

在奥克利·戴尔看来,小吉伯特在秉持对原著虔诚的态度上,不乏大胆改编的冒险精神。

小吉伯特没有在托尔金的宏伟叙事当中迷失,而是在繁杂的故事当中理清里面的线条,剪掉那些枝枝蔓蔓。

只留下最为关键的人和事,然后用将近九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

小吉伯特不愧是好莱坞最顶级的导演之一,能和他比的导演,恐怕在好莱坞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

在好莱坞,大多数导演都有一颗艺术的心,向往艺术的电影。比如独立电影圈那些电影,就很瞧不起商业电影导演。

但往往这些导演又很向往商业电影导演所取得的巨大关注和成绩,所以心情矛盾又复杂,一边嫉妒一边瞧不起。

很多导演也往往走上一条邪路,制作一些精神分裂,正邪难辨,展现人性复杂而深邃的电影,好体现自己的艺术水准。

所以和部分影评人一样,独立电影圈的导演其实对《魔戒》系列很不屑,认为《魔戒》的故事太老套太简单了。

奥克利·戴尔之前就是混独立电影圈的,也属于这样的人。

但直到他转向商业电影制作领域之后,才越发的感受到小吉伯特的可怕之处。

很多所谓制作复杂电影的导演都不明白一件事,那就是越简单的电影,就越难拍摄。

谁敢说在《魔戒》这个故事框架下除去特效技术之外,谁还能比小吉伯特赋予影片那么多的意义。

善良,勇敢,忠诚,友谊,亲情,爱情,团结,责任,承诺,牺牲……

基本上你所能想到的人类美好品质,都能在《魔戒》系列电影里找到。

这些独立电影圈导演所厌恶的美好元素,被小吉伯特信手拈来,毫不违和的杂糅在这部堪称伟大的电影系列里。

看看那些影迷吧,他们为影片欢呼,为影片中每一次胜利欢呼,为每一次分别与牺牲而感动。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但小吉伯特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总能让观众在电影院内坐三个小时,去体验那些无瑕体验或者已然忘记的人类的朴素情感。

奥克利·戴尔突然有些后悔,他为什么跳出独立电影圈?商业大制作根本不适合自己。

因为他根本就做不到和小吉伯特,把商业性和艺术性做完美的结合。

其实奥克利·戴尔没想到的是,小吉伯特其实是开挂才如此厉害的。

看到《魔戒:王者归来》这部电影,哪怕最挑剔的影评人无法否认这部电影的艺术成就,除非他眼瞎。

不过让奥克利·戴尔没料到的是,还真有影评人和媒体这样说了。

最经典的就是《华盛顿邮报》,这家报纸是坚定的反小吉伯特的媒体。凡是有关于小吉伯特的话题,这家报纸总是唱反调。

这次也不例外,《华盛顿邮报》在首映礼之后,就评价《王者归来》电影:“一部盛名之下的过誉之作,小吉伯特完全摧毁了托尔金的经典著作。”

恰巧相反的是,小吉伯特喉舌《洛杉矶商报》则说道:“一部宏伟巨作的完美终章,托尔金在天堂看到这完美的三部曲电影,想必也会欣慰的笑了。”

看到两家媒体报纸的公众一时间有些迷惑,托尔金老爷子到底是该生气还是该欣慰?

不过这次支持《洛杉矶商报》的观众还是多的,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电影是好是坏自己有分辨能力。

而另外一個坚定的反小吉伯特的影评人肯尼斯·图兰则列举了《魔戒》系列的六大罪状:

太催眠,每一部都在电影院里睡了三个小时。

太拖沓,肯尼斯·图兰认为小吉伯特应该学学《角斗士》和《勇敢的心》,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那个米纳斯提里斯之战和黑门之战一笔带过就好了,聚焦佛罗多挣扎的那条线不好吗?

还有太烧钱,人物塑造有问题,台词设计不行,小吉伯特剪辑有问题等四大问题。

好嘛,看完这影评,没看过电影的观众还以为《王者归来》简直一无是处了。

肯尼斯·图兰写完这篇影评,还有些得意洋洋的,在黑小吉伯特的影评人里,也就他的水平最高了,总能拿到更多的收益。

只不过每次发这种影评,总是被小吉伯特的影迷攻击,看着有些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