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孙山,科举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36章 不为了科举败家(2 / 2)

作品:《我,孙山,科举

孙山回答下一句“金魏陶姜”。

郑夫子一直问,孙山一直回答。有些稍微忘记的的,思考一下,又记得起了。

郑夫子问完,要孙山背。

等背完后,又提出问题,比如“孔”姓如何来的?

孙山回答“开国君主叫天乙,后将乙字和子字并拢,形成孔字,定为姓”。

郑夫子抽出好些内容出来,让孙山解其意。

等问完问题后,快放堂了。

孙山擦了擦额头的汗,高强度地回答问题,是件苦差事。

说得口干舌燥,幸好郑夫子喊郑伯端了一碗水进来。

学习真得要日复一日,不能松懈。孙山对这次问答非常不满意,只回答对95%,而且很多问题需要想一下,才能回答出来。要是考试,肯定不够时间让你答卷,成绩等于零。

然而郑夫子却很满意,欣慰地说:“孙山,不错,基础扎实,回答的**不离十。”

随后话一转:“今天你的父亲过来,一来是给我送府城买来的礼品。我很喜欢。二来是告诉我,你要科考。”

眼睛锐利地看着孙山。

孙山迎了上去,不怯场,认真地说:“是,夫子,我想参加科举考试,我想考秀才。”

至于举人,进士之后再说,先完成“秀才”小目标。

郑夫子摸了摸胡子,问道:“你为何科举?”

孙山是个诚实的孩子,实话实说:“老师,我要是考上秀才,家里的地就不用教租子,我就不用去服劳役,家里的生活会好过些。我阿奶,阿爹,阿娘会有脸面,自己也受人尊敬。老师,我觉得我比一般农家子有条件科举,我想抓住机会。”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什么“为大乾崛起而读书”。

孙山自认没那么大的抱负,只想这世为自己,为亲人而好好努力。

孙山自认为是小人物,打算只做小人物的事。

郑夫子盯着孙山看,一眨不眨,盯了好久,拍了拍孙山的小肩膀,笑着说:“好,有条件就应该利用,有机会就应该抓住。你家府城有亲戚,刚巧这门亲戚又是耕读之家,这是像我们一样的农家子求不来的。

你有条件,就应该搏一搏。就算将来考不上,最多做回农家子,也没什么损失。”

随后一转,严肃地说:“孙山,要是一直考不上,咱们就放弃,不能为了科考,要家里人卖田卖地,知道不?”

孙山保证道:“夫子,我已经计划好,要是我23岁还未考上秀才,就不考了,去府城投靠我大姑。不会让家里卖田卖地供我读书的。不能让家里的一辈子积蓄全费在我读书这件事的。”

郑夫子笑着说:“好,就这样定。至于说23岁还未考上秀才,就不考,言过其实。活到老学到老,有机会,就算过了23岁,也可以继续考,明白吗?”

郑夫子也不明白孙山为什么定在23岁之后就不考的,但这不重要,只要他不为了科举败家就行。

喜欢我,孙山,科举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