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神探志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八十七章 万众瞩目的归来(1 / 5)

作品:《大宋神探志

朱雀门。

长长的使节团入城,行走在久违的御道上。

相比起辽国贵族进出,百姓停步,战战兢兢地等待通行,汴京百姓见惯了市面,平日里顶多避让,根本不会太过关注。

但此番京师之人却自发地涌了过来,在差役的秩序维持下于两侧站定,争相围观,瞧向使团的目光露出浓浓的尊敬之色,有的干脆大声拍手,叫起好来。

潘孝安见状,身体微微侧过:“仕林,看来京师百姓都知道,是你为他们奔赴险境,才会给予最热烈的欢迎啊!”

狄进微笑:“不只是我,是我们,是使节团上下每一个人!”

“对!是我们!是我们!哈哈!”

潘孝安闻言昂首挺胸,笑容满面,他出身固然富贵,却未中进士,也无游街的风光,此时眼见京师百姓迎接,当真是觉得无比光荣,成就感满满。

“旆旌威迟还上国,所至观者如倾江。杖父奔蹶喜出泣,妇女聚语气激昂……”

狄进的脑海中,则浮现出苏舜钦为富弼所作的《寄富彦国》,描写的是历史上富弼出使辽国前后,百姓迎接的盛况。

富弼那次出使,完成的是著名的重熙增币事件,即通过增加岁币,让辽兴宗不再陈兵边界,免除了宋辽开战,如此显然是辽国趁火打劫的威逼,但对于百姓而言,却是大胜利,对于出使辽国的富弼极为感激。

或许后人难以理解,增加岁币不是屈辱的事情么,为何还要感激呢,这其实就不得不提到,古今对于“岁币”认知的不同。

对于现代人来说,由于中国近代有过一段被列强欺辱,各种赔款条约的屈辱历史,对于用钱换太平的事情是深恶痛绝的,无形中也把这种思路带入到宋朝的时期。

但实际上,古代的老百姓没有“国家的钱是自己纳的税”的观念,他们认为的岁币,是天子掏腰包,那是用朕的钱,为百姓带来太平,所以根本不会反对,士人阶层倒是有反对的,不过他们更不同意的是割地与和亲。

割地自不必说,和亲听起来只是对宗室女子的不公,实际上朝廷要给予的嫁妆才是天文数字,比起岁币更夸张,更自降国格,毕竟汉唐那种成功用和亲控制外部政权的情况并不多,更普遍的还是被外族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