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神探志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两百五十七章 晏殊和范仲淹强势围观(1 / 4)

作品:《大宋神探志

应天府。

此地早年为宋州,赵匡胤便是在这里发迹,故登基即位后,改国号为“宋”。

大中祥符七年,真宗驾临应天府,主持授命仪式,建应天府为南京,定为陪都,为宗庙社稷所在,正式形成两京并立的局面。

在天圣年间,还没有大名府和西京洛阳,应天府是唯一的陪都,同样也是京东路的路治。

以晏殊的年龄和资历,以枢密副使外出知应天府,平心而论并不贬低,毕竟一般宰相外放,也就在这个位置了。

但想到赵祯临行前的浓浓不舍,晏殊还是轻轻叹息。

官家确实长进了,但离完全担当君王之责,还有一段路要走,所幸人都是在挫折中成长的,九五之尊亦不例外,经过之前的一番争斗后,官家应该再有收获。

既然离开京师,晏殊的挂念也就到这里,他开始着眼于地方的工作。

兴农劝学,治事养葬,晏殊选择劝学。

他打听到,为母守孝的范仲淹,正居于应天府的宁陵县中,便准备邀请这位到府学任职,执掌应天书院教席。

将府衙的事务处理完毕,晏殊带着亲随动身,结果刚出府衙,就见一位朱袍官员怒气冲冲地走出,身后跟着一群官吏,快步追赶。

“提点刑狱公事洪迈?提刑司这是出什么事情了?”

应天府是路治,安抚使司、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也都设立在这里,并且就在府衙隔壁。

相比起地方州县,路一级都是监察机构,但恰恰是这监察二字,与地方上的官员难免有所冲突。

毕竟什么都按照地方的来,那路一级的官员就成了摆设,同样的什么都按照路一级官员的审查办事,那头上就套着一个紧箍,谁会愿意?

所以这两级的权力之争亦是常见,但整体来说,还是州一级官员更占上风,毕竟权力更加完整,地位也更加重要,朝堂高官都要有州级的治理经验,倒是不强求路级的监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