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神探志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两百二十二章 金刚会六人众的代号(2 / 2)

作品:《大宋神探志

这确实有可能,毕竟辽人谍探是二十多年前潜伏进国朝,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三十岁的壮年,也变成了五十岁的老者,以古人的寿数,这基本已是疾病缠身的暮年,即便还不放弃那些念想,也没了体力和精力冲在第一线,必须考虑传承者。

狄进总结:“所以如果‘金刚会’六人众的继任选拔,是看重各自代号对应的能力,‘二爷’的特点就是擅于揣摩人心?”

何万低声道:“不错!”

狄进想了想,又问道:“除了‘二爷’要继任‘他心’之位,别的还有继任么?”

何万道:“卢管事说过,自己如今也有继任者,但提及时似乎并不满意,他也觉得自己并不需要,‘神足’之位没有人比他更合适……”

狄进再问:“‘金刚会’的人员,一直聚于京师么?”

“不!”

何万摇头:“只有我们乞儿帮的丐首一直在京师,我有几次希望通过卢管事联系‘大爷’,‘大爷’很明显不在京师,过了足足数月才答复我……”

狄进了然,再问了几句细节,对着道全点了点头:“给他吃喝。”

待得回到房间,狄进提笔,将供词整理出来。

这场审问十分关键,对于一直笼罩在迷雾中的“金刚会”,终于揭开了一层面纱。

首先它的核心成员,数量极少,可能只有六人。

但恰恰是人数少,说明来时精挑细选,忠诚度极高,真要是一批所谓的百人精锐,别说坚持二十年,两年就该有一群叛徒,飞速从内部瓦解了。

其次代号的称呼,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能力的侧重。

如“大爷”代号“宿住”,擅于规划人生,能够通过丐首的性格和能力特点,为他们选择合适的洗白身份;

如“卢管事”代号“神足”,轻功极为了得,连狄湘灵都在锁定踪迹的前提下,眼睁睁看着他从鲁方的宅中逃走;

如“二爷”有接替“他心”的机会,应该擅于揣摩人心。

当然,不能一味根据这个判断,避免被故意误导。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金刚会可能处于一种内部新老接替的状态,年迈的辽国谍探将自己的权力、财富和追求,交托到培养的下一代手中,希望他们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

这个选择在狄进看来,很不明智。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辽国那边不断派来新的谍探,跟老的成员接头,加以换血,居然想着在当地以传承的方式,培养新的谍探?

无论挑选的眼光有多么好,试想一批连辽国都没去过的继任者,指望对千里之外的北方国家忠心,完全不现实……

说实话,如果对方真的寄希望,在国朝内部选拔继任者的方式,延续一代代的使命,那就算没有自己,估计再过个二三十年,甚至都用不到那么久,金刚会也将自我消亡。

不过这并不妨碍坚定的追查与抓捕之心。

这些年间,这群辽人已经在暗中,制造了许多血腥的案件,残害了众多无辜的性命,之前双方更是剑拔弩张,不知是“大爷”,还是别的成员,更对自己下了挑战书!

狄进才不会让这群满手罪孽的敌人,在本国的土地上好好老去,直至寿终正寝,更不愿意在宋夏战争期间,有一群人在背后随时可能捅出致命的刀子!

所以将口供整理完毕,狄进第一时间寻来包拯和公孙策,将情况共享。

“好!太好了!”

两人仔细看后,也不禁精神大振:“我们对于‘金刚会’终于不再是一无所知,有了这份了解,总能顺藤摸瓜,将这群贼子和其继任者,统统揪出来!”

“‘金刚会’的活动范围不止京师,地方上的动向我们也得留意,这无疑难度更大……”狄进说着难处,目光却始终明亮,带着信心:“所幸有两位相助,有更多的同道齐心协力,也是我底气的由来啊!”

“仕林太谦虚了,净土案我们正是大开眼界,受益良多!”

公孙策道:“对了,正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田仵作开始正式忙碌了,这次送入府衙的,是整整六具尸体,皆是服毒自尽!”

包拯则凝声道:“仕林,贼人互相残害,确实令人痛快,但也不能让他们全员丧尽,不然死无对证,反倒遂了有些人的心意!”

狄进点了点头:“名单上的人数,已经授首过半,名为悔过,实则无一人向官家和太后禀明案情真相,可见自始至终,各家都是为了欺上瞒下,遮掩罪孽!既如此,是府衙正式出面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