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父母番外(上)(1 / 4)

作品:《八零新婚夜我嫁了最猛糙汉

“上山下乡”一词最早见于1956年10月25日国家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个概念,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

百度查的,你刚就是你对。

为了让知识分子体验贫下中农的艰苦劳动的革命精神,彻底改造他们的阶级思想,第一次有了上山下乡的概念。

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以上是一代伟人发下的指示。

……

故事发生在1962年。

……

叶家沟大队发生了一件轰动的事。

知青点新来了一位男知青,如同天边乍现的璀璨星辰,给普通的知青点注入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听说男知青叫穆敬生。

他并非是那种惊为天人的英俊,而是带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有着读书人的儒雅,眉眼之间又泛着淡淡的忧郁,仿佛是从古书中走出来的文人墨客。

他的存在,让普通的叶家沟大队变得不再那么单调乏味。

最主要是他够帅。

村里头的小姑娘普遍没上过几天书,想不出什么夸赞人的词语,见到穆敬生的第一眼,脑子里只剩下一句话:真他妈好看!

他这一来,就吸引了所有没嫁人的小姑娘和女知青。

在田间劳作时,明明是一样的粗布衣裳,偏偏他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种别样的风采,仿佛连最普通的劳作也因他变得充满了诗意。

若说穆敬生是叶家沟大队最好看的男娃,那就不得不提一嘴大队里最好看的女娃了。

队里最好看的女娃,但凡说起好看这个字眼,村民们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的就是叶家的女儿——叶霞。

不止是叶家沟,附近十里八村的女娃娃加起来都不及她半分好看。

一双漂亮有神的杏仁眼,瓷白的鹅蛋脸,偏偏又有一头乌黑及腰的长发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她喜欢穿简单的白衬衫,配一条黑裙子,气质温柔又干净,不知迷死多少大小伙子。

打小叶霞就是个美人坯子,源于她娘本就格外的美丽,而她娘只是一名外乡流落来要饭的女子。

那时外头还在打仗,人人自危,她娘浑身脏兮兮的,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流落到叶家沟,无一人愿意救助,唯有她爹心软给了半块窝窝头。

之后她娘就嫁给了她爹。

也是直到结婚那晚,她娘才洗去脸上的污泥,露出了天仙一样的美貌。

他爹直叹自己捡大漏了。

她爹经常跟她说,她娘一定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因为她娘不光长得好看,手指也是又白又嫩,一看就是没做过活的样子,应该是家里出了什么大事,为了避难,不得已才刻意装成难民的样子出来保命。

乱世嘛,落难的富家小姐多的是。

她爹心大,从不在意这些,娶了媳妇,一心一意对她好就是,身世什么的,并不重要。

到了该嫁人的年龄,叶霞才知道她爹这种人有多么的可贵。

因为和她一起长大的朋友纷纷嫁了人,结局大多都不太好,要么是婆婆苛待,要么是男人会对她们动手,她们一旦结了婚,好像就变成了她们的丈夫和婆家的私人物品,可以肆意地打骂、虐待。

而她们也不能离婚。

因为娘家人也不管他们了,只会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每次听到这种事,她的心里就说不出的难过,也胆寒,想着她若是也沦落到那种地步该怎么办?

村里的姑娘大了都要嫁人的,不嫁人会让人说闲话,她该怎么办?

好在她爹和她娘很明事理。

她娘跟她说,嫁人是奔着向更好的日子去的,若是等不到一个真心待你,不打你,不骂你,事事对你好的男人,那咱们就不嫁。

没有人明知道前边是个火坑还要往里跳的,那多傻啊。

她爹也说,害怕嫁人那就不嫁人,留在家里,你爹你娘和你哥能养你一辈子。

每次她听见这话就十分开心。

可惜她娘命不好,没等到她嫁给一个真心待她的男娃就病逝了,留下了她和她爹和哥哥,还有一个刚过门不久的嫂子。

她娘病重的那段时间,家里怕哥哥要守孝三年娶不上媳妇,急急地娶回来了一个嫂子。

嫂子一进门,她爹的话就少了。

嫂子脾气不太好,总是嫌弃她在家吃干饭,因为爹和哥哥心疼她,打小就不让她下地干粗活挣工分,只让她在家绣绣花,看看书,重复着一些她娘生前的生活习惯。

嫂子为这事生气,不止一次在院子摔着脸盆骂骂咧咧。

“谁家大姑娘二十几了还不结婚!在家好吃懒做,还当自己是大户人家的娇娇小姐呢!”

“活该你娘死的早,我看都是被你这个娇小姐给拖累死的!”

“倒了大霉呦!摊上这样的小姑子,一个工分也不挣,整天只知道勾引男人爬墙看她那张逼脸,一整个骚货,我真是脸都丢尽了呦!”

嫂子好彪悍。

嫂子说的话,她从小就没听过几次,也不知道怎么骂回去。

她娘是个温柔小意的人,说话从来都是柔声细语的,耳濡目染之下她的性子也有点慢,有点淡,挨了骂也不反驳,只低着头绣手绢、纳鞋底。

一块手绢一毛五,她一天能绣两条,一天就能赚三毛钱。

三毛钱,能买好多鸡蛋呢。

她才没有吃干饭。

她只是没有娘护着她了。

村头的二丫兴冲冲来找叶霞的时候,她正给今天的第一条手绢收尾,日头很高,晒得她鼻尖微微冒出了一层细汗,浸透了额角的发丝,衬得她一张小脸白里透红。

二丫兴奋地说:“小霞!知青点来了个男知青,长得可好看了!”

她的心思不在男人身上,只想着赶紧绣完今天的手绢,语气也带着一丝不咸不淡:“能有多好看?”

十里八村的,无论男女,她都还没见过能好看过她的娃娃。

她对自己的美貌一直很有认知,不是她自恋,而是她从小就听着这些夸赞长大,听倦了。

二丫却说:“这次不一样!我感觉那人长得比整个叶家沟的男人都好看,瘦瘦高高的,戴着眼镜,跟电影里的男主角似的!我爹说…我爹说那叫什么来着……”

二丫挠了挠后脑勺,忽然眼神一亮,一拍脑袋挥舞着小手道:“对,斯文!我爹说那叫斯文!”

斯文?

斯文的人见得多了,城里来的知青大多都斯斯文文的,有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