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小说出炉(2 / 4)

作品:《年代:从陕北窑洞开始

不读书不一定没有出路,但对于那些没有家庭背景的学生来说,读书无疑是最好,最简单,最直接的出路,甚至是通天大道。

所以,陈书婷的所作所为,完全都是为了那些孩子好,就算现在不理解也无所谓,因为陈书婷压根就没想过他们将来会如何回报自己,她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当好老师,当好校长,教书育人,就这么简单。

于是,嘟嘟的放假美梦还没开始,便直接夭折。

转眼又过了几天,关于回城的知青名额也定了下来,虽然老支书来问过孙向阳的意见,但孙向阳很干脆的摇摇头,让老支书自己拿主意,他不管。

一直上蹿下跳的张家栋,终究还是没能如愿,哪怕他找了人也没用。

因为老支书问他,你对象给你写的信在哪?

张家栋当场就麻爪了。

他哪有什么信?

根本就是胡编乱造的。

自然也就拿不出来。

这让他捶足顿胸,早知道这样,应该事先伪造一封信,也就不至于露馅,说不定就能回去了,可惜,他自作聪明,却没有把这份聪明真正用到关键地方,甚至还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就算明年再有名额,估计也轮不到他,只能等过几年,放开限制,大批回城的时候,才能赶上。

关于张家栋的遭遇,李青青自然也听说了,知晓对方是骗自己,不过她却没有找张家栋算账,而是找到那个跟张家栋走的比较近的那名女知青。

总之,这天之后,那名女知青再也没有搭理过张家栋。

这下子,张家栋偷鸡不成,连本来碗里的米都不见了。

而另一边,孙晓清跟母亲在家里焦急的等待了几天,终于接回了父亲,相比被抓前,父亲明显消瘦了许多,整个人看上去也很颓废。

孙家彻底完了。

这是孙家三兄弟的共识。

但事到如今,就算不服也没用,家里的产业早就被没收,以他们曾经做的那些事情,如果继续闹,只会再度让自己进去。

关于这点,有人直接明着跟他们说。

尤其是孙家老爷子已经去世,他活着的时候,孙家三兄弟觉得他有些碍事,不如早点死掉,好分割家产。

可真当老爷子离开,他们才猛然发现,原来一直支撑着孙家的并不是他们,而是老爷子。

可惜的是,他们明白的太晚了。

事到如今,就算后悔也已经无用,只能老老实实的接受。

相比别人,孙晓清的父亲在听到家人的话后,无疑知道的更多,想到最终是孙向阳帮忙,他们才能出来,不由得长叹一声,交代孙晓清抽空去趟双水湾,好好谢谢孙向阳,反正他是没脸去。

至于在老家挖出来的那些东西,孙晓清连父母都没有透漏分毫,就当没有过那笔财富。

毕竟父亲他们虽然出来,但难保不会有人监视,这个时候拿出来,反而会害了大家,不如过个几年,让父亲他们体会到生活的不容易,沉淀一番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