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铮铮大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十七章:精进火药弹(2 / 5)

作品:《铮铮大宋

“据王中正私下向臣透露,余下空闲,小赵郎君多在工部衙院练字练画,为此求教于与他交好的两名举子,那二人一人叫做沈遘、一人叫做文同。尤其是练字一事,听说小赵郎君尤其小心,王中正猜测多半是矾楼那次受到了嘲辱所致……”

“被李家六郎李玮么?”赵祯神色复杂,忽然问道:“李玮近日在家中做什么?”

王守规低下头道:“大致与以往一般,仍与豪室子弟来往,不过自初二起,听说李侍中将其禁足于房内,然又听说李母心疼六郎,私下违背李侍中之命,遣仆人偷偷送酒菜去六郎房中,供六郎与一众身边人作乐……”

他所称李侍中,即指李用和在辞官乞老后的赠职,包括节度使、同平章事之位,基本上都已是虚职,而非实权。

赵祯听得频频皱眉,狐疑看向王守规:“王都知为何知晓地如此详细?”

王守规低着头道:“臣也是道听途说,官家问及才顺嘴一说,亦难以确认。……不过有件事臣可以肯定,即李家六郎尚未断绝与那些侥幸之徒的来往。”

赵祯看了王守规几眼,吩咐道:“回头告知朕舅父,叫其六郎不得再与那些侥幸之徒往来。”

“是。”

而与此同时,在工部衙院,赵旸随便在食堂内吃了些早饭,便继续回案房阅览曾公亮与丁度编著的《武经总要》火器篇。

这卷由宫内书馆直学士抄录的火器篇,昨日才送到他手上,在仔细研究了一遍后,收获不说没有,但也确实不多,其中最有价值的,当数收录的三个不同比例的火药配方,这是沈遘那卷私刻残篇所没有的。

所谓不同比例,即指火药含硫、硝的含量,源于唐代的火药配方为一比一,宋国在经过改良后为一比二,另一个则接近于一比三,已十分接近于赵旸印象中黑火药的硫、硝含量比例。

但即便如此,这几个火药配方依旧作用不大,原因很简单,因为当前宋国市面上流通的烟花,俗称“架子烟火”,就是采用的一比二、一比三的火药配方,军用民用毫无差别,甚至于,流通于民间的烟花还有颜色差别,但朝廷用以军用的火药却没有。

相较之下更有价值的,是《火器篇》中对这三种火药配方的深度研究及测试结果。

比如说添加什么少量辅助配料使火药更加易燃、或者易爆,亦或者是愈发能产生大量的烟幕与毒烟——放毒与放烟为相同原理。

这岂不就是对火药做了三個完全不同方向改良提升么?燃烧向、爆炸向,以及烟幕向。

虽说赵旸觉得火药的发展更应侧重于爆炸,但不可否认,燃烧向与烟幕向也十分重要,甚至于结合当前宋、辽、夏三国的火药水准,反而是燃烧向及烟幕向更为有效——前者可以用来烧掉敌军营寨及各种木质器械,后者可以实现大面积杀伤,尽管大多不致死,但在战场上尤其有效。

于是昨晚赵旸便与火药案的工头宋杨探讨了一番,叫其继续招募汴京的火药匠人,在扩增人口的同时,从三个方向继续改良火药,务必要尽快研究出成品“火球”——即炮弹。

别看宋杨及其他火药案的工匠基本都是民间烟火工匠出身,但鉴于当前官用、民用火药基本上毫无差别,这些人手工制作的炮弹,也足以称得上是国内拔尖。

仅一日工夫,宋杨等人便按赵旸的吩咐,手工制作了三种炮弹各五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