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2003:从外贸开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460章 闪驰员工奇怪的名声(2 / 2)

作品:《2003:从外贸开始

国庆节檀锦程也没有带家里出去旅游,这种大型节假日人流量多的时候檀锦程一向是不太喜欢出门的,另外檀立华同志也难得享受到了一个长假,来甬城团聚。

说起檀立华同志,他大概是檀锦程起家之后过得最苦逼的了,成了宜城老家的留守人员,一个人孤零零的留在宜城,要不是以前留下的做饭功底,吃饭都只能全在食堂解决。

这年头外卖没那么发达,至于说下馆子,在檀立华的消费观里是家里有什么喜庆的事儿或者是特别开心的时候才下馆子,平常是不会下馆子的。

平常檀立华是不太会下馆子的,请他吃饭的人倒是不少,不过他很好的记住了儿子的嘱咐,饭可以吃,但不是谁的饭都需要去吃的。

如今在宜城,想请檀立华吃饭的人不少,单从望江老家过来的乡镇干部就一大堆,县里一些部门的领导也不少,市里面这些人也不少。

此外还有一些想做闪驰生意的商人,若说单独的吃饭吧,檀立华一天八顿都吃不完,实际上吃了也没什么事儿,到时候不认账就是,又不是他的生意。

不过檀立华显然不会干这事儿,且不提败坏名声,以他的性格也干不出这事儿。

怎么形容檀立华这个人?在国企工作那么多年,他肯定不是什么纯洁的小白羊,社会上的规则他是都懂一些,但由于层次还有本身教育环境的限制,更多的只能是算是一个老实人。

论起不要脸的程度,跟他的儿子那简直是没法比的,所以他只能是按照儿子的嘱咐,尽量过着一些深居简出的生活。

平常的话最多也就是去张旭鹏父母,已经非常熟悉的老领导李世奇还有住在宜城的檀立新那儿蹭蹭饭。

这几位都是非常熟悉的人,李世奇都快要退休了,对檀锦程也没什么大的要求,撑死了就是如果有可能的话照顾一下他们家的晚辈。

但这种能当领导的人,家里的晚辈也不是谁都会帮的,也要看晚辈能不能成气候,像上次那种开口的就是不成气候的,要不是亲侄子他是真开不了这个口。

至于他自己的儿子女儿什么的,这个根本就用不着檀锦程,早就已经被安排好了。

这种算得上是无欲无求的,剩下的张国龙夫妇就不用说了,他的儿子是檀锦程的生意伙伴,身价也是按亿来计算的知名人物,自身就有檀立华一样的烦恼。

至于说檀立新的话,这是家里的兄弟,伱吃不吃他要求你的时候都跑不掉,倒也不怕什么。

“还是在这里住舒服,没什么人打扰;哎,以前觉得日子过得太快了,现在倒是觉得日子过得太慢了。”

来北仓的这几天,檀立华经常发出这样的感叹。

从事的是化工行业,正常来说他是可以55岁甚至是50岁就能弄个病休内退什么的,但哪怕是最高的50岁,也还要三年的时间才行。

也就是说他还要熬过三年,到2010年底才能结束“孤寡老人”的生活,那时候女儿都六岁了,都可以读小学了,真就是跟老爹一点都不亲近了。

寂寞他倒不怕,但是跟女儿不亲这个是真的有些头疼了,小女儿对这个哥哥确实是太粘了,晚上睡觉都要赖在他身边,不听完故事是绝对不会回老妈那睡觉的。

在最早的时候,小妹妹甚至是赖在檀锦程的房里不走的,夹在他跟顾清清的中间,严重影响这俩的私人生活,也是哭笑不得。

哄了很多之后,加上年岁限长,懂得也多了,檀锦程已经不敢晚上留她了。

国庆七天假期,此外檀立华又多请了几天假,在北仓住了小半个月了,半个月里檀立华就是跟女儿搞好关系,有着血亲的关系,想要熟悉起来也快。

也就是在这半个月里,闪驰员工这种奇奇怪怪的名声也传到了檀立华耳朵里,是张庆良无意间告诉他的,彼时的檀立华也是目瞪口呆。

“第一次听说有公司因为工资待遇太好了,还能带动这些娱乐产业,果然是大城市。”

“谁说不是呢,姐夫你是不知道,这一年多别的行业我没看到多少,但是北仓的KTV真就是开了一家又一家,门槛都快跟开饭馆差不多了,说起来锦程要占很大的功劳,哈哈。”

北仓生活了快两年的张庆良,混迹于闪驰科技的烤漆车间,如今熟悉流程之后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基层领导了,房子也在姐姐张素芝的赞助下提前买了。

另外孩子的户口也迁到北仓了,入学的问题也被大外甥解决了,身心愉悦的张庆良,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刚来北仓之时还有些畏缩的农民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