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大明宝钞出世,重审小明王一案!(1 / 2)

作品:《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正文卷第97章:大明宝钞出世,重审小明王一案!“胡惟庸,咱给你两日时间,整合一下本朝制度,加以完善修正。”

“同时,昭告天下,咱的大明,即将推出新政,至于前朝与伪朝之制度,一概不用。”

朱元璋又是低下眼眸,看向下方的胡惟庸,轻声道。

“微臣遵旨。”

胡惟庸连忙出列,看向朱元璋躬身道。

前朝制度,自然是宋朝。

至于伪朝,那自然就是暴元。

一场朝会,朱元璋便趁势改变天下格局,以及大明的政治局势。

但这样的大明,才算是破而后立,欣欣向荣!

随即,胡惟庸又是冷冷的看了一眼刘伯温与吕本,从今日起,浙东党派与江南文官集团,要么消停,要么彻底消失。

而接下来,便是他胡惟庸的政治高光。

况且,接下来的大明,就只有一个问题,无非就是官员缺失的问题,所以,只要胡惟庸可以处理好,那便是一步登天,彻底登上龙台,执政中书省。

还有便是,从这里就能看出李善长与刘伯温的较量,李善长尤胜一筹。

为什么这么说?

呵呵。

胡惟庸的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一开始的布局,便是李善长在铺设棋局,而刘伯温连下棋的资格都没有。

那究竟是谁在与李善长相互博弈?

胡惟庸的眼眸,又是看向坐在大殿之中的萧寒,眼中升起一抹敬畏。

这盘棋局的棋手,唯有萧寒与李善长。

甚至,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就连朱元璋与朱标,都是这场棋局的棋子。

李善长以浙东党派与江南文官集团的未来,来为胡惟庸铺路,而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开局,便是肃宁侯萧寒。

所以,若是萧寒不落子,那这场棋局,便是无法如期开局。

但最终的结局,显而易见,萧寒不仅选择入局,更是率先拨动棋子,将棋局扩大了整整数倍。

将这场棋局的最终定数,从削弱浙东与江南,上升为更改国体,完善大明制度体系。

最终,开局者跳出棋局,棋手变幻,萧寒与李善长,功成身退,没有沾染半点是非。

棋局全权交由朱元璋与朱标。

这是何等可怕的心机与城府。

胡惟庸又是微微摇头,眼中闪过一抹后怕,反正不管如何,萧寒绝对不能得罪,不然,自己是怎么死的,恐怕都不知道。

“标儿,继续说你的那个新货币制度。”

朱元璋又是扫视了一眼诸多大臣,嘴角勾起一抹冷然,随即,便是看向朱标,温声道。

“启禀父皇。”

“儿臣准备以应天府作为新货币的试点,开始试行新货币,而等应天府试点成功,便可以向全国推广使用。”

“除此之外,儿臣请命建造官方交易市场,方便新货币的流通与使用,还有增加百姓的便利。”

朱标抬起眼眸,看向朱元璋,开口说道:“还有,就是朝廷需要设立交易管理司,用来管理官方交易市场,对于商品,粮食,布匹的统一定价,对于百姓的绝对透明,以免小人从中作祟,低买高卖。”

“诸位爱卿,你们觉得如何?”

朱元璋并未点头,也并未摇头,反倒是看向下方的大臣,轻声问道。

朱元璋的声音虽响,但下方的文武官员,可是一点都没有搞明白新货币的意义。

甚至,一时之间,还有点傻眼!

新货币?

官方交易市场?

交易管理司?

这都是什么?

反正,群臣听得云里雾里,压根没弄明白。

随即,群臣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李善长与刘伯温,还有诸多朝中重臣,那意思,自然不言而喻。

“启奏陛下,老臣有本要奏。”

李善长缓缓睁开眼眸,一步跨出,看向朱元璋,躬身问道:“陛下,新货币是要以什么理由,什么依据发布?”

淮西的大小先生,始终是个劳碌命,看看这群臣的目光,李善长就算是不想出来,也得出来。

毕竟,李善长身为相国,要是他都弄不明白,要是他都不站出来,群臣怎么办?

上面的朱元璋,又该怎么办?

但萧寒倒是微微抬起眼眸,更是闪过一抹诧异之色。

朱标的只言片语,李善长就弄懂这么多,甚至,还能举一反三,这着实让萧寒有点惊讶。

看来,原轨迹之中,这老小子一定是选择了明哲保身。

不然,按照刚刚李善长从只言片语之间的领悟,绝对不难看出历史上老朱的操作,究竟有多么的蠢。

但这老小子就是闭口不言,硬生生看老朱出丑。

嗯。

这确实很李善长!

但面对李善长的询问,朱元璋与朱标对视一眼,便是齐齐看向坐在椅子上的萧寒。

毕竟,朱元璋与朱标,皆是有自知之明。

他们可以阐述出来新货币,就已经很不错了,但对于核心的概念。

快去请如来.

呃.

快请风雪先生!

“得!”

萧寒的眼中,又是泛起一抹无奈,这对父子,可真是如出一辙,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还是得他来解释。

“老相国。”

“我大明开国不久,天下更是百废待兴,但国库的情况,您应该也明白。”

萧寒转头看向李善长,李善长轻轻点头。

大明的国库,入不敷出,都是夸奖了大明的国库。

如果要说实话,那就是老鼠看了都摇头,穷的要死。

“所以,为了缓解朝廷财政,以及福泽百姓,太子殿下苦心研究,这才创建出属于我大明的新货币体系。”

“可国事并未家事,必须有十成的把握,所以,太子殿下决定以应天府作为新货币的试点,以应天府的粮食作为凭证,提供应天府百姓的日常使用,发行大明的新版货币。”

萧寒又是继续看向李善长解释道。

“以粮食作为凭证?”

“那岂不是要将应天府的粮食,全部收进大明国库之中?”

李善长微微一惊。

前些时日,户部查询各家各户的粮食,李善长的家中,自然也被查过,可李善长没想到,户部查粮,目的竟然在这里。

可凡事真有这么简单?

要知道,盛世古玩乱世金,末世一米一寸金。

天下盛世之时,古玩字画,价值极高,可一旦世道乱起来,那么金银就比文玩有价值的多,而等到真正的乱世,那对于大多数的人,真金白银也不如一粒米来的有用。

特别是现在,天下初定,淮西勋贵作为新朝新贵,田亩粮食自然最多,接下来才是那些豪绅富商,世家富户。

但这粮食一旦都被朝廷收了上去,那岂不是跟以前没了区别。

难不成,他们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造反,就是为了造反成功后的勤俭节约?

那造个屁的反!

一时间之间,朝堂上的文武大臣,面色都是变了又变,甚至,有些勋贵的眼中都是流露出一抹埋怨。

这太子殿下和小先生,究竟想干什么?

过河拆桥,是吧?

尤其是小先生萧寒,明明大家都是淮西勋贵,伱不为这些老兄弟考虑,居然还帮着朱标干这件事?

粮食,那可是他们的命根子啊!

就连胡惟庸的眉头,也是微微皱起,作为文臣,又是李善长的学生,才能自然不差,直觉更是敏锐。

哪怕,萧寒与朱标妥善解决了粮食供给的问题,但他们还想这般的享受权力带来的生活,怕也是难了许多。

不过,枪打出头鸟,胡惟庸就算是想法再多,也绝不可能第一个踏出去。

“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但始终有不怕死的臣子,直接一步踏出,看向朱元璋躬身道。

“奏。”

朱元璋摆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