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当年的那个孩子,拯救了很多人!(2 / 3)

作品:《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一路上,

笔直干净的街道。

街道两侧,不时有垃圾桶。

房子似乎也都是翻盖过的。

道路两侧,不少百姓端着碗,围在一起,边吃边聊。

时不时的,发出几声爽朗的笑声。

当李世民带着众人走过来的时候,不少百姓都扭头看了过来。

毕竟在这个时候,人口的流通性并不高,特别是对对于这些村庄而言,十天半个月都看不到一个陌生的面孔。

这下子直接来了一群,自然都疑惑。

不过,

这对李世民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没办法,他脸皮厚。

望着百姓们,李世民笑呵呵的抱着拳头,满脸和蔼的直接走了过去。

并且,离得老远就开口了,很是给人安全感。

“乡亲们,我们….我们是打南面过来的,若是各位乡亲不嫌弃,我想用银子买顿饭吃。”

说着,李世民从袖子里掏出来一锭银子,笑着说道。

“是啊,各位乡亲,我们没有其他意思,这里….这里我们之前来过,但是,那都是两年前了,那时候还有旱灾。”

“那时,我们过来的时候,这村子里,别说村子里,就是县城里面都一个人不见,记忆深刻,至今无法忘怀。”

“两年后,我们又途经此地,原本是可以乘炎驰道车,直接去雁云城的,但我们东家想着,再来这里看看,看看变成怎么样了,看看此地变化如何。”

“没想到啊,乡亲们都回来了。”

程咬金附和开口。

忍不住,他的眼角都有泪花。

鼻子微酸。

声音带着哭腔。

触景生情,那种感觉,是一下子喷涌而来的,压根挡不住。

两年前,程咬金心里很清楚,这里真的是承担了太多太多的苦难。

而当听到房玄龄的附和解释,这里的百姓们脸上,也都是瞬间露出恍然。

同时,心里的戒备少了很多。

立马,一位上了年纪,看上去威望高的老人端着碗走了出来。

“原来如此,这么说,也算是老朋友了。”

“诸位,若是不嫌弃,那么就去老朽家吧,让老婆子给你们做顿好吃的。”

“哈哈哈….两年前我们都跑光了,当时老朽就该请你们吃顿饭,没想到拖到了现在,这就是缘分啊。”

“诸位还想着这里,正巧老朽也没有被饿死,如果一年前来,不巧,估计我们这村子也请大家吃不了饭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兄弟,把银子装起来,吃顿饭罢了,老朽管得起。”

这老人高声笑道。

不过他话音刚落,周围其他百姓都纷纷开口了。

“哎呀,村正,别让他们去你家了,大奶奶她一个人不好忙活,你看兄弟他们十多个人呢,来我家,我家婆娘有劲,正好中午我家刚做了小麦馍馍,菜肉也都齐全。”

“就是!兄弟们,你们不嫌弃来我家,昨天我家刚杀了头猪,今天管够,好酒好菜,咱们如今可不缺了。”

“哎呀呀,都别抢了,都别抢了,不如一家做个菜市,端过来如何?”

“这个法子好,这个法子好!妙妙妙,走走走,我这就回家准备去。”

“…….”

这群淳朴的百姓,你争我抢。

无比好客。

无比热情。

李世民见状,苦笑一声,赶紧走上去,高声道:“各位,各位乡亲。”

“哎呀,不用那么麻烦,可别那么麻烦啊,我们来叨扰一趟就已经很过意不去了。”

“怎么还重新做饭呢?这样….兄弟我想着,就是谁家的饭还剩些,让我们垫垫肚子就好。”

李世民急忙道。

“就是啊。”房玄龄也连连抱拳:“村正,如果乡亲们这样的话,那我们东家可不吃了啊,我们转头就走。”

“各位乡亲,就听我们东家的吧,我们东家来之前一直念叨着这里,就想着吃顿便饭就好,能看着各位乡亲丰衣足食,俺们东家就很高兴了。”

程咬金也是立马附和:“谁家的饭还没有吃完,凑一凑,就行了,这样我们吃的才高兴呢。”

“不然,我们还不如去县城下馆子呢。”

李世民连连点头。

村正他们这些乡亲闻言,不由的都愣了下,你看我我看伱,没办法,只好如此。

“这….哎,好吧,既如此,那就按照兄弟们你说的办。”

村正一拍大腿,直接确定了:“我们还想着,今天好好款待下兄弟们呢,两年了,这顿饭咱们推延了两年了。”

“现在,一顿饭我们管得起,不!别说一顿饭了,就是一年,两年,一辈子我们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