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延时十分钟(2 / 2)

作品:《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外界只知道它能在2018年的10月抵达,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可以放心地对火星展开无死角观测。”

谢廖夫在电脑上调出了“离火”的轨道路线,准确无误地经过了火星南极的“零号平原”。

1832年,德国天文学家威廉·比尔和约翰·海因里希·冯·马德勒在火星表面发现了一个形似“a”的地形特征,然后就以它为特征制定了火星的0度经线。

东经73度,南纬69度,这两组数字是基地的最高秘密,比起任何技术都要更加靠前。

因为它的存在准确无误地说明了一件事宇宙中极有可能存在外星人,而基地则可以确定绝对有。

好在零号平原所处的地方是火星南极,比起国际上的火星探索热门地点乌托邦平原很不显眼,几乎是南北两个方向。

而现在,“离火”就将动用其上搭载的探测器进行持续一年的仔细搜寻。

“离火”虽然重量和空间充足,但却十分拥挤,因为它挤下了几乎人类能想到的所有探测设备。

除了常见的所有频段电磁波和射线射线探测,它还搭载了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装置。

去年的2月,阿美ig激光干涉天文台第一次探测到了明确的引力波信号,那是由两颗以二分之一速度相撞、直径150公里的黑洞产生,发生在约13亿年前,经过了漫长的旅程第一次使人类确凿地证明了引力波的存在。

也只有如此大的能量释放才能产生可以被显著探测的引力波,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时产生的引力波功率都才约200瓦,科学家用了整整100年,不断提升着引力波探测器的灵敏度。

“离火”上面的当然不是地面上那些由相隔数公里激光束阵列组成的超高灵敏度探测器,仅仅是一个聊胜于无的小玩意,如果它能探测到那么地球肯定也能接收到——顶多是早一些而已。

谢廖夫等了十分钟,地面终于接收到了来自“离火”的图传信号,然后用了约9分钟的时间才完整地接收完第一张图片。

那是一颗泛着红光、但表面更接近橙黄色的星球,探测器超大直径镜头拍摄的照片非常清晰,完全展现着火星表面丰富的细节。

不是表面充斥仿若岩浆一般流动大气、尽显暴躁的金星,也不是孤寂到绝望的月球,而是一种透露着平静的荒凉,轻易就能看到已经能干涸了不知道多少亿年的巨大河床。

肖冈田欣赏着震撼人心的巨幅画面,好半天才回过神在其上面找到了零号平原所处的位置。

“周期是差不多9个地球日,还要三天探测器才能运行到零号平原的正上方。”

谢廖夫“时间还是太紧了,还是应该扔个着陆器下去。”

肖冈田“最快明年6月底之前,机器人就会站在火星的地表上。”

(本章完)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