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落难情缘 / 章节正文阅读

805章 杜位说留迹(3)(2 / 4)

作品:《落难情缘

扶卢山在上林铺清塘陶塘龙头罗湖四铺界,高千馀丈,上有石池。池沿石以撞击之,其声如鼓……昔六祖卢惠能常避难于此。故以扶卢山名下。有六祖庵。惠能“乃于四会避难,逐猎人队中,一十五载,令扶卢山卢峰寺、六祖庵,皆能遗迹也。

六祖寺在龙头铺扶卢山下六祖惠能隐居于此,后人建庵祀之,村民将寺前的那条村易名为“寺前村”。

在四会贞山修建的“六祖寺”规模宏大,环山而抱,状如坐莲,四周林木苍翠。巍峨山门的两副对联分别是:

山藏祖迹千年禅宗意

门纳善信万众护法心

开般若门应是明心见性

入菩提地还需色相皆空

……

六祖惠能与肇庆也有不解之缘,城西的梅庵便留下了他的足迹。

且说六祖惠能在宝林寺弘法已三十多年了。

一天,他踏着斜阳夕照在寺后走了一遭。

轻风吹来,高大的菩提树上有几叶黄叶悠悠地飘落。

六祖惠能弯腰捡起地面的一片黄叶,凝视好久,自我吟哦道:“呵,,!”便决定要启程返回新州。

曹溪溪口,宝林寺所有和尚都穿戴整齐,到来替师父送行。

六祖惠能身穿金红色袈裟,拄着锡杖,登上小舟。

神会、法海与智常等另外五位僧人携着行囊,随后上船。

六祖惠能深情地眺望着曹溪这使他佛业宏张的宝地,望着岸上挤得满满的弟子,吟哦道:“叶落归根,来时无口。诸佛出现,犹示涅盘,有来必去,理亦常然,我此形骸,归必有所。”

众徒弟问:“师之法眼,何人传授?”

六祖惠能答:“有道者得,无心者通。”说完与众弟子频频挥手作别。

轻舟徐徐离岸,从曹溪两旁的李树林穿出,直入北江,顺流而下。

江水碧绿如缎,两岸峭壁似削。蓝天寥廊,水鸟翱翔。

眼前是美景无限,但六祖惠能眼帘浮现的却是人生走过的一幕幕:金台寺听经,到湖北东禅寺投奔五祖,夜得祖传圣衣金钵,及后躲藏怀集、四会十五年,直至复出后在韶州宝林寺大开“顿悟”法门,眨眼之间,又三十六年了。这长途跋涉的人生之路,何等的曲折,何等的艰辛!思前想后,六祖惠能止不住情思万千。

轻舟在江面行了好多天,由北江顺水直下珠江,再溯流而上,从羚羊峡口转入西江时,已是残阳夕照,归帆点点。六祖惠能他们所乘的轻舟驶过古城端州,在城西一个码头泊定。

天色已晚,江上风大浪大,六祖惠能决定先在城里歇息一晚。

神会向六祖惠能道:“人说这里风景如画,我们何不趁隙上岸走走,浏览一下?”

“好呀。”六祖点点头,于是他与神会登岸而去。

他们离岸走了不远,来到了一个小山冈,见周围树木葱笼,归鸟啾鸣,但山冈上却是草木不长,在岗顶处孤零零地建有一座小小的庵堂,在暮色中孤清冷寂。

惠能对徒弟神会说:“那是佛门圣地,我们去与住持倾谈一下佛理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