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型号井喷期(1 / 2)

作品:《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惊喜,那确实是很惊喜。

但涡扇10早在大概三年前就进行过空中台测试。

至于这架760号试验平台,只有等后面的新型号才能用上了。

所以,常浩南在黄炳辛的带领下在飞机周围看了看,便准备离开。

“不到机舱里面去看看?”

后者询问道。

常浩南犹豫了一下:

“算了,以后有的是时间,现在还是先去开定型鉴定工作会吧……”

阎良作为华夏唯一的国家级鉴定试飞机构,所有涉及到航空的产品,都需要到这里至少过一遍流程。

前些年项目少的时候还好,最近随着航空工业系统整出来的活越来越多,各种设施设备的排期就变得有些紧张。

甚至包括会议室。

有时候甚至一天要排三场。

因此,最好还是不要耽误时间。

……

虽然航空兵部队和航空工业系统之间的历史和现实关系颇为复杂,但至少在项目层面上,双方仍然分别是甲方和乙方的身份。

而设计定型鉴定,其实说穿了,就相当于甲方对乙方产品的性能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以验证其是否具备当初立项时所承诺的性能。

干过乙方的都知道,在把成品交给甲方之前,自己肯定都是要先按照同等标准,甚至更严格的标准先测一遍的。

涡扇10也是同理。

所以,定型鉴定过程涉及到的科目,其实在研发过程中基本都已经做过。

只不过这一次,主导者从航空动力系统的技术人员变成了总装备部派来的代表。

当然,整个项目周期中涉及到的测试内容成千上万,也不是都要重复进行——

比如发动机基础性能、推力瞬变、稳态和过渡态功能、进气畸变、空中起动、通断加力和风车旋转这一套八个大项、约70个小项、几千个试验点的基础测试组合。

这些要是全都再来一遍,那往后一年功夫就不用干别的了。

因此在之前厂方进行测试时,军代表就已经深度参与其中。

只要走個行政流程,把当时的结果做个认定就行。

从这个角度上讲,其实设计定型鉴定,并不是从前一天,而是从立项那天就已经开始了。

总之,尽管测试过程需要常浩南全程跟踪,但其实并没有太多具体工作要他经手。

更多还是起到一个统筹协调,以及心理上定海神针的作用。

再者说,涡扇10的研发过程堪称一帆风顺,这一点,所有参与到其中的人都是有所感受的。

所以这场工作会议,总体的气氛倒是颇为轻松。

而且也没有像大多数同类型会议那样,一拖就是几个小时起步。

最后,只有包括常浩南和海谊德,以及几名总装备部代表多留了一会,作为苦逼的签字机器。

“我觉得我今天签的字,比过去一年加起来都多。”

常浩南把钢笔放下,一边揉着酸痛的手腕,一边看着旁边那一摞足有二十公分高的文件吐槽道。

旁边的海谊德在这方面显然老道得多:

“签多了就习惯了。”

“感觉需要找时间去弄个印章了……应该是可以等同于签名的吧?”

“倒是没人说过不行,但我们好像一般还是习惯直接签字。”

“怎么说呢,用印章会给人一种……”

说到这里,海谊德稍微停顿,组织了一下语言:

“给人一种你字写得很差,以至于见不得人的感觉。”

“这我倒是不在乎……”

说话间,几人已经把桌上的文件整理好,紧接着在双方的共同见证下,装进专门的档案袋,最后贴好封条。

而与此同时,开下一场会的人也已经陆陆续续出现在了会议室门外。

就在众人准备直接让地方的时候,突然有人叫住了常浩南。

其实这也不算奇怪。

常浩南这张脸,至少在航空系统型号总师这个圈子里,还是相当有辨识度的。

听到自己名字的常浩南回过头,很快从人群中认出了一个略有些熟悉的面孔。

“您是……郭靖山,郭总?”

郭靖山,冰飞集团负责直9研发的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