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栗亚波的发现(1 / 2)

作品:《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听完栗亚波的解释之后,常浩南也走上前去,凑到显微镜的目镜前面看了一眼。

果然发现CFRP板上的烧蚀点周围,碳纤维织物表层已经有些坑坑洼洼,只不过因为背景是一片黑色所以没办法看的更加清楚:

“好像有碳化……还有拉丝和开裂的现象?”

如果问题只有碳化,那还是比较好处理的。

直接参考焊接那边的思路,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加工就行了。

但还伴随着开裂的话,说明是材料本身的热属性问题,哪怕丢进真空加工也不行。

只能考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视能看到的是这样。”

栗亚波点点头:

“另外,我也测过力学性能,发现静态强度,尤其是各向异性的拉伸强度会下降非常多,所以我怀疑材料内部还有因为胶质失效导致的分层问题,不过这个需要用探针才能具体看到了,我约到了下周。”

在实验室没有设备的情况下,就只能交给统一的检测机构,效率肯定会受到一些影响。

不过这个问题暂时无解,所以常浩南决定先关注其他方面。

“那降低标号用呢?”

他从旁边拿起一块CFRP板,对栗亚波问道。

就像一些有瑕疵的CPU会被屏蔽掉几个核心当成低一档的型号出售一样,如果加工失败的T700还能当T500用,那损耗率大一点也未必不能接受。

然而后者当即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也不行,性能劣化的程度非常不稳定,有时候在同一块板子的不同位置都能测出相差很大的性能参数,至少在航空航天领域肯定是不能冒这个险。”

“那好像确实没什么应用价值……”

常浩南只好放弃这個退而求其次的思路。

2000年这会,华夏还在从温饱线朝着总体小康努力,像什么碳纤维的自行车或者钓鱼竿之类的产品显然找不到市场。

这时候他突然想到了黎明厂那边的电火花加工技术,当初也是面临类似的问题。

只可惜碳纤维相比于金属要娇贵得多,像是开裂分层这种问题,显然没办法靠抛光打磨给救回来。

不过思路却可以借鉴。

“有没有考虑过用更细的激光束,然后用环切或者螺旋的轨迹把孔逐渐打出来?”

常浩南提议道:

“这样激光不是连续作用于同一个点上,烧蚀效果应该会减弱一些。”

“我试过。”

栗亚波从旁边的样品架上取下另外一块CFRP板交给常浩南。

相比于后者刚刚看到的那些,这块板子的厚度要薄很多。

与其说是一“块”,倒不如说是一“片”。

常浩南肉眼估了一下,厚度可能连一毫米都没有……

字面意义上的薄如蝉翼。

不过,如果说之前那些还只能被称之为进度,那他手里这块板子所代表的东西,就能算是正儿八经的成果了。

当然具体的应用价值另说。

“在毫米或者更薄的板子上,这样确实可以起效。”

栗亚波说着小心翼翼地从常浩南手中把薄板接过来,对着实验室顶上的灯照了一下。

甚至微微能透亮。

然后才继续道:

“不过,对于这么薄的板子来说,哪怕机械加工也一样很容易,而且这种薄板本身也几乎没什么实用价值,连当飞机蒙皮都太薄。”

“但如果板子厚一点,比如到5毫米甚至1厘米,那无论是环切还是螺旋,又都没办法在一个周期里完成加工,而要是重复多次的话,那热效应是会累积的,最后的结果还是跟之前您看到的差不多。”

“另外,就是如果想要打孔,而不只是去除多余基底材料的话,那这种切割方式最大只能处理2mm的孔,无论是螺栓还是铆钉……不对,复合材料没有延展性,不方便打铆钉……总之就是后续的加工处理也很麻烦,到头来还不如拿专用刀具做机械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