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青浦班招生进行时(下)(2 / 4)

作品:《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

闸北棚户区强拆委员会。

后世让所有人憎恶的“强拆”两字,在这个时候却让学生们不由鼓掌。

这是何等的决心啊!

中午,学生们陆陆续续都到了。

最关键的是人数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两百多人。

毫无疑问,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让这帮金字塔中的学生是很欣喜的。

顾雨菲组和安保组的上百名学生集合完毕后,不少人以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和“大部队”共同进入了棚户区,开始了全面调查。

其他人则在李伯涵他们的带领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环境大清理工程。

虽然这里一定是要搬迁的,但在搬迁前,先搞一波环境清理来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也不是不行……

至于张安平,则和各组代表开会,研究各组成员中能提供的支持。

这些支持,其实都是学生们向家长讨要来的招工名额,毕竟这些学生中不乏家世过人者。

如明台、朱怡贞两家,在上海都是赫赫有名的豪富之家。

也有像田丹家这般,略有家资,称得上是富豪之家的。

但不管是哪种家庭,都不可能全力支持——统计下来,学生们一共争取到了三百多个工作岗位,可以供这里的居民工作。

有人叹息:“有点少啊,这里起码有三千多户人家,这才十分之一啊!”

“这不就解决了十分之一的问题了吗?”张安平乐观道:“我手上有个工地,估计可以解决一百户家庭——嗯,两百户吧,这段时间要搞点基建,可以多招点。”

“现在都解决五百户人家的就业了,这就六分之一了!”

“可是还有最少两千五百多户人家呢!”

“别着急,我们已经完美的解决了第一步——我有个主意,你们可以向各自的学校申请下,多的不说,一所大学帮忙接纳十户人家、安排工作应该不难吧?”

一众学生眼前一亮,纷纷表示没问题。

这里的学生分成了11个组,但学生来源可不止11所大学。

除了四所国立大学外,除了因为南京民报变得臭名昭著的东亚同文书院外,其他22所私立高等学院的学生都有,平均每所大学帮忙解决10户人家的就业,那就是260户了!

“另外,你们今天回去的时候,可以派出代表就近向各工厂打听询问,看他们能不能收工人。”

张安平其实早有定计,不过他不打算全部解决,而是留至少一半让这些学生多些参与感。

学生代表们纷纷应是,表示没问题。

“另外呢,我觉得这些人既然是咱们组织安顿的,那就得负责到底,不能把人家从这里搬出去,结果又扔到火坑里面了。”

“所以我建议咱们可以成立一个组织,一来可以在日后照应到他们,二来,可以将这种行为长期、固定的持续,帮助更多的人,你们觉得呢?”

张安平“图穷匕见”,可惜这帮学生并没有明白张安平的潜在意思,反而对张安平的建议拍掌叫好——在他们看来,这无疑又是一个善举。

经过他们激烈的讨论,最终在张安平的建议下,这个组织命名为:

上海协作就业会。

这名字一听就是人畜无害,而且宗旨就是免费帮助无业者就业安顿。

消息传出去,参与的学生们欣喜若狂。

但“卧底们”却惊掉了下巴。

学生们意识不到里面的条条道道,但作为特工的他们怎么可能不明白呢?

一个只收大学生的协会,且必然还是一个极受大学生追捧的协会,这……

这特么分明就是上海特别组的耳目啊!

别以为情报工作有多么的高大上,什么在敌人的心脏中盗取文件、什么在敌人的心脏中完成致命一击、什么以反间、反反间计、反再反还反反间计、什么美人计……

咳咳,以上肯定是有,但九成九的情报,其实来源于不起眼的日常,一个成员是无数大学生、帮扶对象是无数工人的协会,这搜集情报的能力,简直逆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