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毕其功于一饭(过渡内容,可跳)(2 / 4)

作品:《都重生了,又当消防兵了?

另外,我调研了贵阳外来创业人口的现状,许多人,因为租房贵,政策差,基础设施薄弱,平台分散等问题,认为贵阳没有具备创业向心力的板块,草草的来,草草的走。

而这里,10平方公里的市区面积,如果进行集中改造,针对“创业者之家”这个性质整体开发,会怎么样?

我想,趁着国家四万亿投资的东风,开发合理的情况下,这会成为一个虹吸数十万计青年创业和务工人口的中国最大社区。”

这话,可不是方淮瞎吹,花果园社区,后世确实是中国,乃至亚洲面积最大的综合社区,人口也仅次BJ天通苑。

这个社区,带动的经济效应,承担了贵阳之后许多年的经济增长点。

而且随着花果园的开发,似乎让贵阳政府和地产商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后续又进行了原有的世纪城的重新开发,然后开辟了未来方舟,至此,全国十大社区,贵阳占三个。

方淮缓缓的声音,不断击中刘市长的心。

他这才开始注意到,那些划着标号的文字,很多是大写的英文,后面还跟有数字。

“这些…是什么?”

方淮手指着一个“S1”,有些讪笑道:“地图太小,写字写不下,单纯的数字,代表理想开发密度的人口容量,大写的S,代表地铁线,小写的s,代表街道,B代表商圈,H代表医院……”

声音轻如阐明,在两位领导耳朵里,却又宛若雷霆。

这是个社区开发草图?!

这么完整的设施规划,这是一个人能干出来的?

你知不知道,一条“S1”所代表的地铁,光是规划设计人员,就要多达上百人?!

连郝领导都有点懵了。

“你你你…这东西,科学吗?我看你这个规划,整个片区,是要全部推翻重建?”

方淮咧了咧嘴:“郝领导,这只是一张草图,开发顺序和具体规划,在这张图上不能完全体现,不过给我点时间,我可以给你们一份详细的资料,至于科不科学,你们组织个专家团论证就好了。”

他画这些东西的参考资料,可是系统提供的后世城市地图,花了足足三点军功值。

其实不用兑换,他也知道个大概,花果园他待过一段时间,当时听说花果园大面积开发,销售提成高,他也干过房建资料员,准备来这里干销售,许多街道他都走过,地铁也坐过。

前世,一个身无长物的人,混遍了许多地方,只为找口饭吃,还想凭着仅有的能力,找个收入上限比较高的行业,做一做发财梦。

不过,来了才发现竞争压力贼大,干了几个月没挣到钱,灰溜溜走了。

但那段捞金失败的经历,给了他不少阅历。

也是这次汇报的灵感来源。

刘市长此刻眼睛微闭,心里也在逐渐随着这份密密麻麻的草图构建一个未来城市。

说什么专家论证,其实没这个必要,他自己就是个具备宏观思维的规划专家。

他慢慢发现,这图,不能细看。

越看越觉得有搞头。

“真行啊,就是…部分地区的人口密度,是不是太大了?”

方淮笑了。

“刘市长眼光卓越,按照这个规划,许多楼间距和层高要求都无法达标。

不过,您说了嘛,这是在讨论经济的问题。

要形成规模效应和高效的设施覆盖,必须要有相应的人口密度作为保证。

说得市侩一些吧,开发容积率高,租房就便宜,商业配套的利润也大,积极性就强,商业推动,是需要这样的积极性的。

在这里居住,只能保障方便,至于幸福感,那是以后的事情,改革有阵痛,改建也有。

但我可以保证,这对整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将是一次大大的进步,省会城市的人口虹吸效应,也会在这里真正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