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衣冠不南渡 / 章节正文阅读

第92章 差距(3 / 3)

作品:《衣冠不南渡

上一个做类似的事情的人,还是始皇帝!

他在灭掉人家的国家后,就强行将对方国内的贵族迁徙打散,想要削弱复国势力,后来刘邦也执行了类似的政策。

但是曹髦这显然跟他们都不同,他这严格来说,是效仿曹操和司马懿,对胡人进行内迁。

但是曹髦的这个内迁跟他们两个的都不同。

他们只是让胡人到中原来放牧,让他们继续保持自己的组织形式,流离在庙堂的治理之外,可曹髦的内迁,那是真的直接将胡人变成了城内的居民,组织都给你打散喽,从此你就是拿着大魏户口的大魏百姓,跟其余人没有任何区别!

匈奴那边同样也是进行这样的政策。

对这政策,大臣们倒是什么都没说。

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事情跟他们没有什么利益冲突,皇帝对胡人的行为有没有不仁义的地方,有没有不道德的地方,他们完全不在乎。

他们向来只在意自己的利益会不会受损而已。

礼部之后,工部,吏部,包括刑部也是说出了自己这些时日里的成果。

曹髦过往一直都觉得,朝议可以不再操办了,但是最近他又改变了想法,还是决定时不时召集大臣们来商谈一下。

尚书台也需要外臣们的监督和质问,三公九卿们也不只是都给他们找茬,有些指责还真的就很有道理。

尚书台内部很是团结,难免会有些包庇自家人的行为,正好用这些老臣们来进行平衡。

庙堂里年轻大臣和年迈的大臣,想法和处事差距都很大,让他们中和一下是最好的。

朝议用了整整一个多时辰,方才将诸多事情说的清楚。

朝议结束之后,曹髦最先离开了此处,而有大臣即刻跟上了他。

跟上他的这位,正是御史台的何曾。

看到何曾跟着皇帝一同离开,大臣们对视了几眼,眼里都有些慌乱和惧怕,这厮不会又要乱咬人了吧?

“陛下”

何曾的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他点头哈腰的跟在曹髦的身后,完全没有一点士大夫的气节。

“何公啊,朕记得,这些时日里御史台很是平静,没什么大事何公怎么看起来有些不安呢?”

何曾赶忙回答道:“陛下,臣是有要事要禀告。”

“臣听闻,这些时日里,各地大族都在动用一切力量,将子弟们往蜀中安排那边空出了很多的耕地,还有很多的产业,吏部已经是千疮百孔”

何曾眯起了双眼,“可需要臣来出手整顿?”

曹髦笑了起来,经过这些时日里的整顿,吏治情况愈发的良好,御史台没事干了,何曾显然是怕了。

他是怕他没了作用,就会被抛弃,被拿出来给群臣出气。

曹髦瞥了他一眼,随即说道:“何公啊,朕绝非是薄情之人,御史台没有什么大事,这难道不是好事吗?这足以看得出您的政绩和才能啊。”

“像这样的小事,您自己操办就是了,不必问过朕。”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