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战前议事(1 / 2)
作品:《帝国太师》九月,永平(今秦皇岛)守将郭亮来报: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瓛引辽东十万军马来围城。
不日,锦衣卫来报:李景隆已至德州,他此时正在收集耿炳文败亡将卒,并调各道军马五十万,而扎营于河间。
十五日上午,得到消息的诸将,来到燕王府大殿。
见燕王与左丞眉宇间不但没有担忧,反而带着喜色。而且燕王依然如以往那样干脆,他直接就说出:“立即整军,随我去救永平”。
这个提议,立即就得到张玉的附议。
虽不知道“燕王与左丞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出于现实担忧,不比默然的丘福、朱能,以及一脸戚戚然的顾成,诸将纷纷谏言:派一将领兵去救永平即可,陛下应一意对付李景隆的大军。
燕王起兵的那天,诸将就已将朱棣称之为陛下。
既然已经起兵,燕王认为没必要去“脱了裤子放屁”,所以他也就默认了诸将,对他的新称谓。
毕竟诸位将领是拿着自己的生命,跟自己起兵。这从龙之功,是诸将应得的。
此时,燕王扬了左手,道:“我此时必须离开北平。我若是留在北平,九江(李景隆小名)必然不敢深入来此”。
当诸将领会到燕王之所以离开北平,有着想引李景隆孤军深入的目的,他们不由地哗然。
未待诸将开口,朱棣即沉声地道:“鬼力赤将额勒伯克害了后,虽然扶持坤帖木儿为大汗,但谁都明白坤帖木儿是一个傀儡。不过坤帖木儿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怎么可能甘心当鬼力赤的傀儡呢”?
“此时北元未趁火打劫,只是因为他们内部斗争严重。将来无论是坤帖木儿胜出,还是鬼力赤胜出,必将犯我”。朱棣断定地说。
“而且西察合台汗国那个小偷(帖木儿因盗羊,被人打瘸一条腿),见我父皇驾崩,不仅立即停止了朝贡,而且还迅即地向奥斯曼国用兵。这小偷很显然是解决后顾之忧后,继续来做入主中原的梦”。朱棣恨恨地接着道。
“此时若不冒险,将来北元与西察合台汗国腾出手来,我们就连冒险的选择都没有了。我们此刻惟有冒此奇险,才能用时间获得生存空间”。朱棣这话里,没有任何商量的语气。
“陛下所言极是”。私下里张玉虽然依然称燕王为主上,但在诸将面前,张玉也随了大流。
“陛下英明”。丘福、朱能接着附议。
因归了燕王,除了二儿子顾勇、长孙顾兴祖此刻在北平外,顾统、顾铣、顾铨、顾锐这四子都已被建文诛杀,所以顾成近来一直有些精神恍惚。
但燕王这话以及说话时的神态,让顾成不再精神恍惚。长相与神态,燕王与先帝一样,顾成早就知道。但在此刻,顾成发现燕王的格局与当机立断,也如先帝一般。
“根本就不是像。朱棣就是第二个朱元璋”。顾成心中暗道。
“逝者如斯……自己该为活着的二儿子顾勇、长孙顾兴祖,留点什么”。想到这,顾成的精气神已恢复到以往的六七成。
“陛下英明”!顾成是第四个附议之人。
见诸将虽然纷纷附议,但脸上仍有担心。知道他们是在担心李景隆的燕王,接着不屑地对诸将言道:“李九江,只是一个娇生惯养之人。他向来就不是善于策划的聪明之人”。
燕王见众将在认真聆听,他不无刻薄地评价道:“他外表看上去凶猛,其实没有什么勇气可言。且为人嫉妒刻薄,缺乏服众的本领。这种善嫉而欲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人,往往又是那种听不得他人的意见之人”。
燕王脸上浮现出蔑视的笑容,他断言地说:“李九江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事,更别说有过什么带兵经历。昏君今日将五十万大军交予九江,纯属自毁长城”。
见诸将面面相觑,燕王傲然地接着说:“昔日汉高祖宽宏大度,知人善用……如此人物,还只能带十万之兵。像九江这种银样蜡枪头,黄毛小儿居然让他带五十万兵,实乃天大的笑话”。
看到诸将脸上有了笑意,燕王又引经据典地道:“昔日赵括能读兵书,但事到临头,却不懂如何应对战场上的瞬息万变。赵王用这种纸上谈兵之辈为将,去与战国第一名将武安君对决,才有赵国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的祸事。”
燕王大笑地道:“九江之能,还不如赵括。所以只要听我指挥,贼军必败”?
朱能衷心地赞道:“大帅用兵,不在武安君之下”。
看到诸将纷纷附和,向来好为人师的燕王,面带得色地说:“孙子兵法有云,要判断战争的胜负,要从五个方面去看”。
燕王认真地接着说:“九江为将,因其政令不修、纪律不整,必然导致全军上下异心。此为第一败;今日北地寒冷,贼军不仅冬衣都没有准备齐全,而且粮草也尚未准备齐全。此第二败也”。
停了会,燕王又道:“九江不知深浅,冒然深入北平地界河间,此为第三败;九江为人贪而不止、威信不足,又刚愎自用,此第四败也;九江非但不能做到赏罚分明,还任意部下喧哗,且整日跟着那些善于拍马奉承之人为伍,此为第五败”。
燕王断然地道:“九江有这五败,而无一胜之策,实为来送死。若是我在北平,他必不敢来;我去救永平,他若是探知我不在北平,必来攻城。我回师击之,他必然面对坚城在前,我大军在后的绝境”。
“竖子必被我擒。”燕王大笑地道
虽然绝大多数将领都表示赞同,但那些为人谨慎的将领仍有所疑虑。虽知这是议事的正常情况,但先帝去世后已是“天大,地大,惟他最大”的燕王,却有些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