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帝国太师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3章 对错(1 / 2)

作品:《帝国太师

从中门而进入张府,李远并怀着虔诚之心,随着张辅向老将军的中堂走去。

李远本来就极为仰慕张玉,此刻又是张玉之子张辅的邀请。既符合规矩,自己又想去瞻仰,李远自然欣然接受。

进入堂屋中,李远抬头就先看到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见到皇上“迷途知返”的墨宝后,李远并开始平视大堂。

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盆。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大明燕国亲王朱棣拜手书”。

看到燕王将他自己称为燕国亲王,李远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陛下以“分封制”将大明分为若干诸侯国,并封他的儿子们为各诸侯国国王之事,他自然知晓。这也是为什么说大明亲王是实封的缘由。

李远并非不懂“分封制”为何物。所以李远知道当初燕王招揽自己,于情于理。反而是自己的婉拒,有着私念。

因为李远这蔚州指挥佥事,既是皇上的臣子,也是燕王的臣子。就因为大明施行的是分封制,而蔚州属于大明燕国。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皇上昔日对汉景帝削藩,说是汉景帝不对的真实原因吧。皇上只可能将自己代入到汉高祖,而汉景帝只是高祖一个血脉,七王却是高祖的七个血脉……李远不由地走神。

察觉出李远有走神,张辅不好意思地道:“兄长,我领你至其他地方吧?之前以为兄长会对这有兴趣”。

李远回过神来,连忙道:“是我看到燕国亲王勾起了心事,失态了”。

“哦,原来如此”。猜到向来讲究忠义的李远心中可能不舒服,张辅就以先介绍古铜鼎的来历,来打消李远此时心中的不安。

听着张辅详细介绍,李远出于军人那种对不败军神的天然崇敬,自然也很快被张辅口中的老父亲,即前元太尉的轶事给吸引。

深夜,一身酒气的李远来到王夫人亲自给他与妻子安排的上房。

见到丈夫一身酒气,且神情极为畅快,吴倩既有担忧,但更多的是为丈夫高兴。

没有人能比吴倩了解,李远这些年有多憋屈。

丈夫明明是燕臣,而且燕王也欣赏其才能,但偏偏自己那老公公之前跟着李大少爷他爹。

以某些上不了台面但却真实存在的规矩来说,自己丈夫也确实应该去帮衬李大少爷。这点,吴倩认。

可那李大少爷如此藐视丈夫,但凡有些血性之人,都不会去热脸贴冷屁股。吴倩这么认定。

至于那劳什子婚约。吴倩一直在心底认为:说过的话,能忘掉,是因为说话的人对此根本不上心。

她只是将这话藏在心底,她不想用实话再去伤丈夫与小姑子。但这却让吴倩不但痛恨着李大少爷,还同时对已故的岐阳王也有腹诽。

老公公那些袍泽不仅屡次强调这劳什子婚约,他们还老是提醒自己丈夫,自己那老公公是岐阳王的部下。

若非如此,吴倩认为丈夫可能早就会为燕王做事了。

再加上老公公的老袍泽,曾阻止过自己与丈夫的婚姻,所以吴倩对老公公那个小圈子,从来就不曾有过好感。

只有义务,没有权利。这些人难道将自家都当成傻子吗?吴倩经常这样气愤地想。

所以现在看到丈夫醉酒,又知道丈夫今晚是去赴朱高炽的酒宴。吴倩忽然明白到过去自家人安于世袭指挥佥事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由于小姑子与文弼的婚事,让丈夫刚来北平就如此迅速得到王爷嫡系的接纳。

婚姻,有时就这么奇妙。它既是男女之间的归宿,也能让素不相识的两个家庭即刻成为亲戚。

因此燕王嫡系迅速将丈夫当成自己人,虽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若细想却会觉得又理所当然。

有了燕王嫡系的标签,吴倩认为凭丈夫的本事,以后封侯都有可能。

但原本很安稳的世袭佥事,也可能丈夫这一代就嘎然而止。赢能升,败会贬的军功制度,吴倩是了解的。

不过想到能摆脱那个让她恶心的圈子,吴倩就更没有理由不去支持丈夫一直渴望在疆场去建功立业的梦想。

李远进来看到屋内有不少书,他并好奇地问道:“在蔚州没看到,倩儿将家中那些书卷打包成箱”?

听到丈夫这话,吴倩才反应过来,她回道:“听送战役剖析的下人说,这是文弼令他们送过来的。文弼说老将军曾研究过夫君剿匪时的方略,说什么日后或许这些你会想看”。

李远听到此话,并如获至宝。

稍微翻阅了下,李远不由感慨地道:“幼年去京师曹国公府,当时想看看老国公对古今战役的剖析,被现在这位曹国公给拒了,事后也没有看到。没想到老将军与文弼今日却如此待我”?

“老将军的分析很贵重吗”?吴倩话音有些不以为然。

李远微笑地说:“对想建功立业的人价值连城”。

吴倩见此,有些惋惜地说:“虽然他们看不来人,但若是当时夫君能看到老国公的讲解,更有帮助”。

李远欲言又止了会,道:“倩儿先睡吧,我要秉烛拜读”。

“不是秉烛夜读吗?”吴倩想到之前自己那话有想占曹国公便宜的意思,心中并觉得自己有些恶心,所以才开着玩笑来地纠正丈夫的语病,也为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李远微微一笑,就坐下专注看起这些古今战役的剖析来。

妻子与儿子睡着后,李远看完一场战役分析,又认真在脑中过想一遍后,他再仔细地翻了一遍这些战役剖析,才确定没有一场王保保与明军诸将会战的战役分析。

倒不是李远在追求惊心动魄,而是他觉得若有将对自己更有帮助。毕竟那些战役最早也只是二十年多年前,自己更能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