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祸事(1 / 2)
作品:《帝国太师》张辅他们此次离京,没叫上陈懋一起,严妙华能猜到原因。此番来京的中卫此刻都在京师,若是让东道主的陈懋与宋瑄也跟着一起走,那这些中卫该怎么办?
对陈懋领着众多袍泽过年之事,严妙华一开始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此举虽要花费些银两,但却能让中卫们欠下人情。
因为这对于陈懋将来,无论是在直面生死的战场还是丝毫不能大意的的官场,哪怕只有一名护卫记得现在这人情,这钱就花得值。
更何况这些深受燕王喜爱的中卫,多数还是快意恩仇之人。
忧的是严妙华知道这些中卫们在北平出发前,就已经备足来京去秦淮河见识的银两。而陈懋与这些人在一起,他必然也会去秦淮河……
随着燕王的三位小王爷到来,严妙华心中却随之多了恐惧。
宋瑄与陈懋虽然是朝廷大员的儿子,但在王公居住的京师里,他们还算不上顶级圈子中的人。所以中卫们之前的行为,自然还能有所收敛,不至于惹出什么乱子。
而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这三人,却是大明最上层的人物。
尤其是二王子朱高煦,让严妙华觉得一旦这些中卫跟着他,他们就可能会闯下大祸。
朱高煦与中卫们在沙场一起并肩作战过。这就使他们原本上下级的关系,多了一份非军政系统之人能理解的感情。
战场上形成的这份感情,势必会让中卫们在京师跟着朱高煦。
而朱高煦不仅向来率性而为,还是个喝多了就口无遮拦之人。
别的姑且先不说。就说朱高煦在北平如他祖父一样,将皇太孙朱允炆称之为“半边月”这事。严妙华不认为朱高煦在京师酒醉后,他不会继续这样称呼皇太孙。
确实如严妙华所料那样。
在大年二十五当晚,喝到半醉的朱高煦并当着给他接风洗尘的所有中卫,在京师最大酒楼中将朱允炆继续称为“半边月”……
皇室内部之间如何称呼?严妙华既不想管,当然她也管不着。
只是朱高煦当着所有中卫的面,在京城继续称皇太孙“半边月”。之前还能有所收敛的中卫,有了这位不怕事的主这般以身作则,他们还会继续收敛吗?
作为陈懋未婚妻的严妙华,怎能不为也在其中的陈懋而担惊受怕呢?
严妙华原本指望无孔不入的锦衣卫,能将朱高煦此事禀告皇上。若是皇上能责罚朱高煦,中卫们自然会有所收敛。
但一连两天,皇上并没因朱高煦称皇太孙为“半边月”,而怪责朱高煦什么。
是锦衣卫没将此事禀告皇上?毕竟朱高煦真发起横来,打死了个把锦衣卫,皇上最多也只是痛打朱高煦一番,让他回北平了事。所以锦衣卫瞒下这费力不讨好之事,也不是不可能。
还是皇上对朱高煦称皇太孙为“半边月”,不以为意?毕竟朱允炆这“半边月”外号,就是皇上本人所取,朱高煦说到底也只是跟着祖父一起这么称呼。
既然指望不上皇上,严妙华就把希望全寄托在燕王长子、朱高煦大哥——朱高炽身上。
但朱高炽现不仅正忙着筹备祭祀孝慈皇后,而且明年二月二十七日还是徐达逝世十周年的忌日。作为徐达的长外孙,奉母命的朱高炽自然得同时筹备两事。
因此朱高炽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确实在情理当中。但是严妙华认为即便再忙,难道朱高炽就真的抽不出一点空闲,来管管他二弟吗?
究竟是朱高炽无暇管他二弟?还是朱高炽觉得朱高煦这么称呼皇太孙,没什么好大惊小怪?严妙华虽不得而知,但她明白即便自己知道也于事无补。
严妙华又陆续听说这几天,朱高煦领着的中卫们玩得个不亦乐乎。
昨天他们还与在京的其他皇孙们,在秦淮河上斗起来富来。
这些人一边在秦淮河上大把撒铜钱,而岸边那些民众不顾天寒地冻而跳进河中,去捞这些铜钱。
此事声势之大,虽不能说京师人人皆知,但京中不知道此事的却没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