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抗清 / 章节正文阅读

第78章 英雄还是张苍水(1 / 2)

作品:《抗清

死去的文坛领袖钱谦益不足以激励吴三桂,那活着的督师阁部张苍水呢?

让王五倍感震惊的是张煌言竟欲只身前往昆明劝说吴三桂起兵反清。

理由他是大明朝的兵部尚书,也是永历朝廷的大学士,某种程度上地位等同二十年前弘光朝的督师史可法。

甚至可以说是明朝正统势力如今唯一的象征。

不管是西营的李定国,还是顺营的李来亨,亦或海营的郑成功,从根本上来说都不是明朝正统力量,全是当年明朝眼中的“贼匪寇盗”。

因此这些势力在一些明朝正统官员、士绅心中其实不能代表明朝。

反而出身将门集团的吴三桂才是明朝正统势力的延续。

根正苗红那种。

故而这么多年来一直有明朝官绅秘密劝说吴三桂反正归明,对吴三桂的策反工作也一直没有停止。

最远的肯定是当年史可法对吴三桂的招抚,最近的便是查如龙血书案。

韩王、东安王、宁术王等,也并非真正的藩王继承者,只是永历朝廷出于抗清需要临时给予的册封。

也就是这些人都是没了祖上富贵降为平民的普通宗室。

世上如今真正的亲藩,算起来只有鲁世子一人。

这位本应该被推举为新天子以号召天下,奈何却被郑氏弃之不用,连宗俸都给停了。

真要推举明室正统代表前往昆明劝说吴三桂反正,肯定是鲁世子最佳。

但鲁世子被郑氏看管不可能交给张煌言,西山的韩王、东安王不具备宗藩正统性,吴三桂压根瞧不上他们,所以去了也起不到作用。

西山那边也不可能让韩王和东安王冒这个险。

张煌言想到的最佳人选就是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自己。

昨日听罗子木说王五剃发后一直致力于促反吴三桂,当时只觉这事不太可行,因为之前有很多人都尝试过,但无一不是以失败告终。

然当得知吴三桂部将竟有不少人暗中反清甚至还秘密帮助明军后,张煌言不禁改变先前看法,认为吴三桂的部将敢大胆帮助明军,除了这些将领本身对清廷不满外,只能说明是吴三桂刻意纵容的结果。

或者说这些将领的反清思想是吴三桂有意形成,如此可待机而变,不致事到临头内部主张不统一。

这就有了游说吴反正的基础。

随着明朝势力在大陆的覆灭,清廷这几年对吴三桂的猜疑也日渐加深,不断削弱其权力,本就引起吴三桂及麾下诸将的不满。

满八旗不能征战的事实又在西山暴露,种种因素结合,张煌言觉得此时或许正是劝反吴三桂的良机。

为此,他决定亲自前往昆明以明室正统第一人的身份,劝说吴三桂反正归明。

只要吴三桂肯起兵,张煌言甚至可以督师兵部身份帮助吴三桂参谋军事。

众人却是纷纷劝阻,都道吴三桂反复小人不足信,尚书此去同羊入虎口有何区别。

万一吴三桂翻脸不认人,那尚书大人岂不是白白牺牲么。

反对最激烈的是总兵郭法广和参军徐元耕。

王五也反对张煌言去昆明冒险,他还是认为张尚书去台湾辅佐郑经才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郑、耿反目影响到了东南战局发展,令得清廷能够腾出手来全力对付吴军。

而张煌言的存在能有效弥合郑、耿间的矛盾,只要能将清廷在东南的军事力量消灭、牵制住,中线战场就不会因为吴三桂的死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