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风流之誉(1 / 2)

作品:《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对着这个李自成名字琢磨了一会儿,明天子也只能暂时将其略过。

看其情况,他不觉得这李自成是洪武年间的官员,考虑了也多半无用。

当下关于这光幕的诸多想法,还是最宜等见了那罗贯中以及徐达兄弟之后再说。

这其中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光幕真伪,还有大明接下来国策的问题。

短期内重中之重是对北地残元的剿灭。

百年来的长度当中则是海疆巩固,其中有西夷舰队的应对,还有对倭国的布略。

而最终关系到大明生死存亡的似乎又是对辽东的经略问题……

脑袋里塞了一堆问题,也使得朱元璋一时间也忘了最初打算的在屏风上用此时对桓侯的谣传与其对说。

……

甘露殿的李世民打了个哈欠。

眼看着的房杜魏三臣在依着义利二分来推测理学,并捎带讨论后世所说的政治重心与文化重心的分离、民间议政的边界、以及对张载行事的慨叹。

再瞧瞧光幕,那署名张飞的两行字飘过之后也还是光秃秃一片,那洪武帝一言不发,使他觉得好生无趣。

“那洪武帝不会真不愿去打倭寇吧?”

穷极无聊之下李世民如此猜测。

“定不会。”

唐帝身边,长孙皇后给剥了个果子,笑道:

“二郎当初与我说时,我也殊为不信,直至那日匆匆召我……”

说到此长孙皇后也是叹了口气,若是按后世之记载,她余寿也仅五载,之后身边这良人又需孤零零在帝位放眼天下十几年,中间还需面对承乾、侯君集、突厥刺杀、征高句丽等诸多事,殊为不易。

小心抑制住了心内顿生的怜意,长孙皇后调整心情道:

“洪武帝或便是初见此物故而犹疑,二郎初见便不曾犹疑过?”

搔了搔下巴,李世民想起来那《搜神记》骤然出现光幕的情景,摇摇头:

“犹疑什么?那时还以为是仙人赞功,打算给朕派上一二神将呢。”

“后来嘛,又觉得可能是仙人小气,所以打算给朕看看俳优戏,谁成想……”

继续摇摇头,李世民反倒还有点神气:

“反倒是辅机、克明、玄龄三卿,还以为朕当时沾了邪祟。”

听陛下说起此等旧事,甘露殿内众臣大笑,长孙、房杜三人无奈苦笑。

“当时那笔就在手边,故而朕手书不少,但不常得答话,说不得那诸葛武侯还是被朕提点方知以光幕交流文字呢。”

“那二郎倒有功于武侯了。”

洒然点点头,完了李世民反倒有点可惜:

“算算时间,想来那昭烈帝也差不多该兴汉功成了,只叹不能令武侯伴朕身边,再造盛唐基业。”

长孙皇后无奈:

“那也难怪昭烈帝对二郎如此不客气。”

挑挑眉毛,李世民倒是有些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