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勉为其难武则天(感谢焱炎耀世大佬的盟主(2 / 2)

作品:《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李显登基一个月之后便正式诏告天下,复国号为唐,官制服色文字习俗皆复唐旧制。

至此,武周政权正式告终,以张柬之为首发动的清君侧顺带夺政归权,便是神龙政变。

这可能是古代史上最简单的一次政变,一边是宰相太子禁军三方齐心,一边是武则天已病重数月且两个男宠搞得朝堂内外鸡飞狗跳。

更重要的也是这场谋划数月的政变当中,武氏一族齐齐保持了沉默,使得武则天最终被打了一个猝不及防,只能无奈的升级太上皇。

对李唐的忠臣来说,这场政变无疑是值得庆幸的,因为它没有让李唐走上和秦朝类似的道路三世而亡,成功续了一波命。

但实际上咱们如今看得明白,在男权社会称帝的武则天,即使政治手段再怎么强悍也无法掩盖她先天的不足:

武周并没有属于自己这个政权的继承人。

这方面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亲戚关系的选择,李显虽然是姓李的,但终归那也是她武则天的亲儿子,在李唐的族谱当中她也是高宗的皇后。

若真敢冒大不韪立嗣武三思,这个关系并不亲密的侄子若是登基,追封的对象也一定是父亲武元庆和爷爷武士彟,不会跟武则天有多大关系。

道理虽然是这么个道理,但在张柬之等人身后也依然有一个老臣呕心沥血,直至逝世时都还在为还政李唐谋划,这名字我们也都不陌生:

狄仁杰。

将时间倒拨二十二年。

683年,李治病噶,李显继位称帝。

但不过两个月之后就被武则天亲手废黜为庐陵王,另立李旦为帝,自己则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

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一方面任用以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为首的酷吏把持朝政,诛杀异己,并镇压地方上的反武风潮。

一方面则是大兴佛教,不断在民间强化武周代唐的谶纬之言。

直至690年,七月时,东魏国寺以法明为首的僧人撰《大云经》,称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为天下之主。

武则天大悦,令《大云经》颁行天下,更命每州都必须修一座大云寺,好收藏诵读讲解《大云经》。

等到九月时气氛已经烘托的差不多了,官民、宗戚、四夷首领、沙门、道士联名向武则天请求更改国号为周,赐皇帝武姓,武则天不许。

但很快,皇帝李旦也上书武则天,自请赐姓武氏,武则天才终于“勉为其难”的同意了。

就此武周王朝正式建立,唐朝的宗室、制度皆被废掉改换新制。

而在武周建立后,武则天为了平衡朝堂中的势力对比,一边放纵酷吏们迫害李唐遗臣,一边大肆提拔武氏宗亲入朝为官。

武家的朝堂新贵很快就给族奶奶献上了第一份投名状:

狄仁杰蓄意谋反,且证据确凿。】

鲁肃张了张嘴巴,在光幕缓缓讲述之初就强迫自己暂时忘掉张飞和马超那些不着调的话语。

毕竟光看这光幕的内容变幻就晓得绝非凡俗之物。

但听着听着鲁肃反倒是有些怀疑了:

太后称制,废帝另立,赐异姓开新朝,并最终禅位儿子再称太上皇……

若非这光幕太过神异,鲁肃真要怀疑其中所言是否是如那茶水摊上的说书先生一般胡编乱造了。

这也无怪乎鲁肃怀疑,因为此时他难得同意张飞的赞叹:

“八十余岁的女皇帝,二十余岁的男宠?”

潜台词也大家也清楚,这般年龄差,说是太婆和玄孙都有人信,结果竟是……

最终还是简雍幽默风趣道:

“看来这无论男女为帝,此般事也并无大不同。”

鲁肃接受了这个说法,而且回头想想自己所处的大汉几百年间的事儿,也只能说毫不稀奇。

不过还是低声问道:“那这唐朝……与我等相距何岁?”

庞统笑了笑,趁着光幕间歇的空档小声跟鲁肃简述这唐朝的情况。

……

甘露殿当中,初次来此的长孙皇后已经打定主意多看少问,但是在看到亲儿子相关时依然还是忍不住问询:

“这噶又是何义?”

“这个朕也晓得。”

依然还是李世民第一个跳出来,脸上泛着自信的笑容:

“后世不言死,而称噶也。”

长孙皇后顿时梗住:雉奴也是你亲子啊。

不过李世民的好心情也就持续了片刻。

随着光幕慢悠悠的讲述李世民的脸色也很快有点涨红:

“自请废姓?如此改制?”

感谢【焱炎耀世】大佬打赏的十万金五铢!

前两个月状态爆差,这个努力先把更新时间正常化,然后给盟主大佬加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