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家功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六十四章 克绍箕裘(2 / 3)

作品:《汉家功业

他在向尚书台述职之后,便来到隐秘的茶馆,秘密见了一些人,而最后见的,是他的好侄子——孙权。

孙权脸色担忧,道:“舅父,朝廷里弹劾你的人逐渐增多,不止是豫州,兖州,冀州,青州的治河官员已经被抓了不少……”

吴景面沉如水,打断了他的话,道:“我已经知道,我就为了此事入京的。我现在问伱,曹操一事,朝廷是怎么打算的?”

孙权一怔,道:“舅父,为何不关心自己,反而关心那曹操?”

“说你的。”吴景道。

他作为前任工曹尚书,一直被委以重任,主要任务之一便是治河,为此朝廷给他从牙缝里挤出了不少钱粮。

现在各处都传出河官贪渎,并无实际修河的事,作为当时的工曹尚书,吴景近来被疯狂弹劾。

孙权见状,只好道:“舅父,朝廷里众说纷纭,争执的十分激烈,至今没有定案。不过,以我来看,关键并非是所谓的曹操屠三城一事,而是帝心。”

吴景现在颇为慌乱,闻言立即道:“继续说。”

孙权谨慎的组织话语,道:“在我看来,陛下现在看重的,其实并不是稳定局势的人,现在也不需要稳定局势,而是做事的人。尚书台诸公,行事四平八稳,没有破局的锐气。反倒是曹操,屡屡打破常规,对于苛政弊政从不手软。我猜测,这或许是陛下看重的原因……之一。”

吴景双眼微睁,继而恍然大悟般的连连道:“对对对,你说的对,一定是这样,一定是这样……”

吴景说着,神情不断变幻,心里涌出了无数个念头。

他认为孙权的话是对的,这也或许是他脱身的关键。

“舅父,也要对曹操出手吗?”孙权见吴景久久不言,忍不住的问道。

他这么说是有道理的,曹操的战功赫赫,先后平定黄巾军,袁术,董卓,也自然是可能是吴郡孙氏的最大敌人!

吴景迅速回过神,双眸灼灼的注视着孙权,道:“不是。而是,如果朝廷对曹操轻拿轻放,那么对治河一事,或许也不会大动干戈。”

孙权不明所以,道:“这是为何?”

吴景现在是满腹心事,没有心思与孙权解释,道:“我问你,你在宫里可还顺遂?”

孙权点头,道:“并无大碍,皇子以及其他世家子弟,倒是颇为和谐,并无欺辱于我。”

“那就好。”吴景长吐一口气,道:“那你就好好待着,与大殿下关系亲近一点。我为你安排的婚事,出现了一些波折,我再为你重新寻觅一个。”

孙权对此并不在意,反而凝色道:“舅父,兄长被陛下带走,是否有危险?”

吴景直接摇头,道:“如果陛下要对伯符动手,不会这么大费周章,不必担心。好了,你早些回去,莫要引人怀疑。”

孙权见吴景这么匆匆打发他,不由得道:“舅父,可是……”

吴景已经起身了,道:“行了,没有你的事,好好读书就是了。”

说着,吴景急匆匆的离开。

他现在浑身都是官司,得想办法脱身。

孙权目送吴景匆匆离去,心里还是一百个担忧。

三天之后。

刘辩回到了洛阳,悄悄进了宫。

潘隐一路随行,汇报着近来宫里宫外发生的事情。

刘辩时不时点头,脚步有些快。

时隔半年回京,他有些想家了。

潘隐小碎步,亦步亦趋,道:“陛下,目前孔太常还被关在尚书台偏房,时不时叫骂。”

刘辩眉头一挑,摆手道:“孔卿家怎么说也是太常卿,当世大家,怎能如此对待?你让人去将他放出宫。”

潘隐道:“是否要交代几句?”

“不用,朕回来的消息,暂且瞒一瞒。”刘辩道。

潘隐应着,道:“是,小人这就安排。”

刘辩嗯了一声,绕过却非殿,道:“让左栗来见朕。”

潘隐应着,道:“陛下,曹嵩带着田丰已经到京了,田丰关在鸿胪寺。”

刘辩直接道:“又不是什么罪人,关着他做什么,放出来。”

“是。”潘隐应着,道:“曹司马,明天到京。”

刘辩脚步一顿,旋即继续走,道:“他也不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