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不明不清 / 章节正文阅读

673 战略布局(1 / 2)

作品:《不明不清

王承恩和蹴鞠队员们虽然从小就跟着自己训练,可紫禁城内并不是世外桃源,从某种角度上讲旧观念反而更根深蒂固。再加上太监的特殊身份,也很难跳出传统思维模式。

反倒是海户司里的孤儿们既没家人又无产业,对于旧体系唯一的印象基本都是负面的,获得新生之后更容易全面接受新知识体系,且毫不怀疑的坚信。

新政、新武器、新军队、新战法,包括由此而来的新社会结构、新世界,都需要丁顺这样的新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才能把控的住,看来新的教育体系必须得排上日程了,光靠个别地方私人办新学的模式已经不太够用了。

“学生想知道此题可有解?”让皇帝当众表扬,丁顺立马有点飘了,然后就又犯了官场大忌,把难题推给上司。

“目前陆军中最经济的安全运输距离是多远?”给别人解惑是洪涛几辈子以来最喜欢干的事情,如果只需动动嘴,那就是唯一了。

“地形过于复杂不能超过一百里。若是此地,应能加到一百五十到二百,具体数据还需战后才能得出。”

后勤补给是参谋部重要职责之一,丁顺必须张嘴就来。但出于谨慎没敢大包大揽,主要是陆军不曾与蒙古人有过正面交锋,无法准确评估对方的战力。

“如果有驿道可走呢?”对于这个数字洪涛好像不太满意,又加上了一个先决条件。

“这样嘛……可以翻倍!”丁顺闻言仔细在心中默算了一番,大着胆子给出了新的数据。

“嗯,朕也以为在具备道路的情况下,补给距离可以增至三百里。就以此数为凭,从锦州算起至肃州卫长不过四千里,每隔三百里建城一座,共十三座,平均每城驻守两千陆军,可解否?”

洪涛对丁顺的预估给予了肯定,然后一伸手,王承恩马上拿出地图铺好,从辽东镇沿着边墙划了条线,直到甘肃镇的最西边,又在线上每隔三百里左右点上一串小点。

这就是他这位老师加皇帝想出来的解决办法,说起来一点灵气都没有,甚至很笨拙,也算不得创造,完全就是宋代对付北方游牧部落威胁时使用的寨堡锁链简化版。

其实大明前期也是这么干的,只是随着国力衰弱不得不收缩防御圈,到了中期基本就放弃了,完全依托长城做为防线。

但洪涛这个办法与宋代和大明都有些不同,最显著的就是寨堡密度降低、距离增大、驻军减少,要不怎么叫简化版呢,把几百上千個小寨堡变成了十三个中型城池。

“……如此一来,若遇敌军大举围困,又该从何处调兵解救?”

这么简单的办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说不成吧,出主意的是皇帝,有错误也得先组织语言,尽量婉转提出。

这次是杜文焕先忍不住了,他原本是边军将领,常年在边关守卫,对寨堡防御模式有相当深的理解。皇帝这个办法简直就是放屁,只凭一层稀稀拉拉的寨堡根本防御不住大规模骑兵,后方还得布置多个重兵云集的大城才勉强可以。

但这么一来岂不成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了,原本的长城防线就是这样布置的,再往外延伸几百里,需要增加几倍边军守卫,朝廷根本负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