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观摩团抵达!纪纲告密!(2 / 2)

作品:《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组织力,乡土村社本身就是通过调节人分工合作的组织力,进而提高生产力。

千千万万百姓,想再提升生产力。

只能从技术、劳动工具入手了。

想到这些,朱棣心情好了不少。

看向纪纲,“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纪纲走后不久。

孙元楚再次来报,张三丰、沈万三求见。

沈仁趁机提出告辞。

片刻后。

张三丰和沈万三被带到书房。

落座寒暄几句,朱棣忙了一天,实在有些累了,直截了当询问:“不知张真人找晚辈,所谓何事?与吴海有关?”

张三丰自然看出朱棣脸上倦意。

笑着摇头又点头,“王爷,月满则盈,水满则溢,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有黑就有白,有好就有坏……”

朱棣挑眉,一时不知这位到底想说什么。

“若无黑对比,人就无法识别白,若无坏参照,天下人就会迷失在好中,进而无法分辨好与坏。”

……

“因有恶,所以人才知何为善,才知善之美。”

“若真有一天,把恶彻底铲除,老道以为,绝不是一件好事,这世间一定变得更加糟糕,人不知何为善,人不知善之美,一旦崩塌,就是毁灭。”

……

朱棣隐约明白张三丰想说什么。

这位不愧能在历史,留下偌大名头的人。

把黑白、好坏、善恶看的很透彻。

的确,别说黑、坏、恶这些负面的东西,根本铲除不了。

就如张三丰所言。

真能完全铲除,也绝非好事,一定是件极为糟糕的事情。

无暇的完美,一旦崩塌,就是毁灭。

朱棣笑道:“张真人是想提醒我,类似吴海这样的人,其实不应该杀,让他们成为衬托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美好的反面,对吗?”

沈万三惊讶看着朱棣。

然后视线转移,看向张三丰求证。

‘张真人这番话,真是提醒燕王?’

张三丰含笑点头。

‘朱皇帝这个儿子,果真聪慧的厉害!’

暗暗感慨,随即说道:“不错……”

这位四皇子很聪明,手段也很厉害。

同时,他感觉,此人骨子里特别冷漠、冷血。

这种人身居高位,一旦开杀戒,比他爹朱皇帝更狠。

他就是想为天下苍生劝劝对方。

若对方出海倒也罢了。

左右中原百姓不会因他而蒙受苦难。

可未来,谁能说得清呢。

朱棣笑了,感谢道:“多谢张真人指点,我并不介意某些群体,叽叽歪歪说三道四,只要对我要做之事,影响不大,我可以容忍,但若是吴海这样,已经严重威胁到我要做之事,无论他是读书人、还是百姓,亦或是好人,坏人,如果劝说不听,我都会毫不犹豫铲除……”

吴海之流,其实就是大明版公知。

如果只是叽叽歪歪,说几句牢骚话。

他也不在乎。

就像张三丰所言,留着这些人,作为反面典型,反衬他做的事情。

即便部分百姓一时间被蒙蔽。

可终究纸包不住火。

百姓幡然悔悟时,反而更珍惜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

他曾见过很多年轻的反贼,幡然悔悟后的忠贞。

可吴海,已经严重触及了他施政根本。

对于这类情况,别说吴海本身就是个伪君子。

就算换成宋濂那种无私君子,他也会毫不犹豫动手。

……

枭雄!

张三丰看朱棣,含笑侃侃而谈,意志坚定不移的样子,暗叹一声。

他看不透这位明四皇子的未来。

朱棣表明态度后,邀请道:“晚辈想邀请张真人在福建走一走,看一看……”

张三丰之前说出那番黑白、好坏、善恶之论。

他就动了这个念头。

并非向张三丰炫耀他的功绩。

“希望张真人看后,能给晚辈提点意见。”

这位真人,对于道有着很深的理解。

或许,能给他提一些意见。

“老道荣幸之至,若燕王能邀请老道去你的东番看看,老道更高兴!”

朱棣不由被逗笑。

没想到,这张真人还是个惯会顺杆爬的。

随即许诺道:“当然可以,这也是晚辈荣幸,朝廷观摩团已经离开金陵,不久后会抵达,观摩团考察福建后,就会动身前往鸡笼屿,观摩我麾下陆军第一镇新军,到时张真人可与我们一起同行。”

张三丰含笑点头。

他对这位皇子编练的新军也特别好奇。

……

朱元璋那人他见过。

是位雄主。

但出身缘故,性格比较保守。

如今大明搞乡土村社。

把最优秀的儿子‘放逐’出海。

还派一个观摩团来福考察。

看样子,这些年变化很大。

朱元璋的变化,大明的变化,与这位四皇子密切相关。

以前的大明,他一眼能看到未来。

如今,看不透喽!

真想多活几年,多看看,未来,朱家天下到底会变成什么样。

……

双方议古论今,又谈了许久,夜很深了。

沈至亲自赶着马车来接人。

张三丰和沈万三才离开。

马车渐渐远离县衙。

沈万三放下帘子,感慨道:“可惜了,这位出生晚了,虽是嫡子,却只是排名第四的嫡子。”

他着实被惊艳到了。

后面,议论古今。

朱棣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竟然能和张真人对答如流。

举手投足间气度,更是令人莫名惊骇。

可能这位皇子自己都不知,放开了谈,其身上那股气势,多么强烈。

话音落下,好奇看向张三丰:“真人,感觉如何?”

张三丰略作沉吟,张了张嘴,又沉默不语。

许久,才说:“这等人,我评价不了。”

有些人的未来成就,他一眼便可洞察。

不过,这位皇子,他洞察不了。

也无法评价。

沈至在外面赶车,竖耳偷听,听到这里时,不由面露惊讶。

……

随后时日。

张三丰果然开始在福建到处考察。

甚至还在福建办了一场道会。

十分鼎盛。

无数人慕名而去。

朱棣忙抽不开身。

但还是让徐妙云带着孩子们去旁听。

期间,张三丰也给朱棣提了一些有关乡土村社的意见。

其中关于士绅入股乡土村社,产生的影响最大。

张三丰建议保留。

同时,写了一封很长很长的信,阐述其建议保留的原因。

百姓没有经历士绅入股的坏,就无法产生警觉。

张三丰提议,不妨把已经发生的士绅入股保留下来,只要确保不扩散即可。

让已经发生的士绅入股,作为对照。

等待士绅贪婪,百姓受到损害时,再出手整治。

更直言,没有坏的、糟糕的前车之鉴,即便写入大明律中,也总有人会修改动摇大明律。

甚至,某一天,百姓受人蛊惑,都可能要求士绅入股。

彼时,朝廷当如何自处?

……

对于张三丰设立对照的提议。

朱棣接到信后,认真考虑,立刻对叶茂做出指示:不准扩散,予以保留,坐等脓疮发作,彻底警示后人!

纷纷扰扰忙碌中。

十一月中旬。

观摩团进入福建境内的消息传来。

……

而于此同时。

张三丰为朱棣‘效力’的消息,也被纪纲悄悄送回朝中。

因为他知道,张三丰可是皇爷邀请,都邀请不动的大德大贤!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