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默契的老渔民(2 / 3)

作品:《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

且这还是他们出海捕鱼的第一网,这一趟出海原定是半个月以上的。

要是一天搞两网的话,那么半个月轻轻松松赚到上万块,不过李多鱼觉得没多大可能。

舟山渔场这边虽然海鱼很多,但也不可能一天撞见好几拨鱼群。

渔船上,大家都看着鲸鲨吞食鳀鱼,可看了半天,都觉得有点不对劲。

这鱼看起来很大,可吃的太慢了,都吃了十多分钟了,网包一点都没少的样子。

之前被李多鱼救回来的那个陈亮跟他父亲也都在渔船上。

“这鱼吃的也太慢了吧,就它这种速度,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啊。”

二叔公抽着烟回道:“年轻人,就是毛毛躁躁的,着啥急啊,你看这鱼这么大只,食量肯定很大啊。”

可二叔公刚刚说完,还没吃多少鳀鱼的鲸鲨,好像已经吃饱了,摆了摆尾巴游走。

“咳。”

二叔公敲了敲烟灰:“我觉得这鱼,刚才估计跟在船后面,已经吃很多了。”

大家笑了笑。

也不想拆他的台,李多鱼也跟着笑了起来,鲸鲨属于慢性子的鱼,游得也比较慢。

所以并不需要像鲸鱼那样,摄入大量的食物,正常情况下,吃个五六十斤,就足够它活动很长时间了。

看着那一网兜的鱼获,船老大三叔也很是头疼,他这艘渔船是六零年代末建造的,已经有点年头了。

桅杆也不是铁质的,用的是松木,到现在将近二十个年头。

杆身已经加固过好几回,上面全都是铁片,而刚才起网的时候,桅杆就发出了“嘎吱嘎吱”的巨大声响。

感觉要是硬拉的话,很有可能就会直接折断,在他的捕鱼生涯里,很多船员受伤都是跟桅杆断裂有关。

船老大李政发是真没想到,会一下就捕到这么多鱼,上次捕到这么多鱼时,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会大家用敲竹竿的方式,集体捕捞的大黄鱼,最夸张的一网超过上万斤。

李政发看了都是补钉的桅杆,忍不住感慨道:“看来真的该换船了。”

而在这个时候,对面拖船的李念天喊道:“政发,要真拉不起来的话,干脆跟咱们捕捞大黄鱼一样,直接下海把鱼捞起来,你看怎么样。”

二叔公抽了口烟,赞成道:“我也觉得可以,咱们都好多年没这么干过了,给年轻人好好长长见识。”

腿脚不方便的庄叔,感慨道:“唉,我脚不方便,不然我也可以下去捞,以前也都是我下去捞的。”

“好好做饭就行,这事我们来。”

紧接着。

船上的老渔民们拿出了船梯,架在了两船中间,将两艘渔船固定了起来。

看到这幕的李多鱼,瞬间就明白大伯他们想做什么了。

网包太大拉起来的话。

一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在网包上切一个小口。

一边漏一边拉。

要么直接在海里把网口给撑开,把人吊到网包上直接捞鱼。

不过这种做法非常危险,需要船员的默契配合。

接下来,好几个老渔民穿起了下水裤,这帮人里较为年轻的三叔身上绑着绳子。

绳子另一头则在滑轮上,随着众人一拉,三叔被拉了起来,紧接着被二叔公引导到网包的正上方,就跟吊威亚一样。

大家放下了绳子,李政发稳稳落在了网包上面,踩在了网绳和网面上。

紧接着,渔船上就抛下了四根很粗的棕绳,船老大李政发把绳子绑在了网口上。

随着两边渔船用力拉棕绳,网口打开了,大家看到一大群还活着的马鲛鱼和鳀鱼不停跳着。

好几只求生欲很强的马鲛鱼,发现网口打开后,小马达震动了起来,奋力一跃,竟直接跳了出去。

见有鱼不断逃走。

李政发着急道:“快点,再下来两个,大哥,你赶紧把箩筐给我。”

没有绑绳子的大伯李念天,直接站在两船中间的船梯上,将一个箩筐放了下去。

三叔直接用箩筐在网包里面舀鱼,舀完后,喊道:

“可以了,拉走。”

渔船上的船员,听到信号后,直接拉动绳子,拉的时候,二叔公他们直接喊起了号子。

“嘿呦嘿,拉啊。”

“嘿呦嘿,起呦。”

“嘿呦嘿,鱼多多啊。”

箩筐从海里拉到船上后,立马有人将箩筐里的海鱼倒在甲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