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国士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百一十章 返京(2 / 2)

作品:《大明国士

他是弟子,不是儿子,所以不存在守孝三年的说法。

但奔丧是必须要去的。

大明以孝治国,陈堪连师娘去世都不回去披麻戴孝,那就是不孝。

不孝这个大帽子,即便是以陈堪如今的身份,也完全背不动。

但他此次出京的任务也还没有全部完成,他只能将希望寄在两个弟子身上。

说白了,此次陈堪出京,去云南只是个名头,或者说顺便的事情。

他真正要做的事情,还是朱棣交代他的那些事情。

朱棣要重启分封制,定然会遭遇许多人的反对,所以朱棣必须在提起这个事情之前,先将大明国内该解决的矛盾都解决掉。

而陈堪,就是他选中的缝补匠。

有些地方上的事情,帝王很难遥控指挥,必须要信得过的人去做。

唯有大明国内安稳下来,朱棣没了后顾之忧,他才能抽出全部精力去和反对重启分封制的那些人斗智斗勇。

没法子,朱棣要做的分封制和历史上的分封制完全不同。

大明是一个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国家制度的帝国,国内的利益链条在洪武年间就基本成型了,朱棣要重启分封制,分封出去的人势必要带走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是财力。

毕竟,开拓新的领地,钱和人是一样都不能少的。

但这些东西,朱棣肯定是不可能凭空变出来的,那就只能从别人的利益链条上去分。

所以,重启分封制绝对不是说一说就行的,而是一场新的利益分配。

而这场利益分配,必须要在朱高煦班师回朝之前完成,否则以朱高煦的性子,时间拖久了,他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赖在京师不走。

所以奔丧也好缓和国内矛盾也好,两头陈堪都不能放弃。

那就只能将朱氏兄弟临时抓出来顶包。

至于他们做得怎么样,那就只能做了再说了。

陈堪走了,整个营地的士气都显得有点低迷。

常宁想了想,还是唤来云程将陈堪所吩咐的事情一件一件的安排了下去。

这一次陈堪带着他们离开京师,虽然没有明说过具体是要做什么,但她毕竟是在皇室长大的女子,最简单的政治嗅觉她还是有的。

至于来往车队和潭州报信的人,只能落在陈堪留下来的亲卫身上,红娘和吴迪终究见不得光,不到关键时候,常宁也不想用他们。

很快,常宁安排好一切事务,车队便继续上路。

只是这一次,车队的目的地不再是永定卫,而是云南。

车队上路,常宁和云娘共乘一车,两女都有些忧心忡忡。

潭州的事情还是一团乱麻,京师又出事。

陈堪这一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赶回来。

朱家兄弟再聪明,但年纪和阅历摆在那,许多事情他们只能靠着理论来做。

她和云娘又是妇道人家,也帮不了朱家兄弟什么忙。

谁也没想到,瞬息之间,局势便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马车之中,两女的情绪低迷了一阵,不由得同时暗叹口气。

反倒是小小的凤阳兴致很高,因为坏爹爹走了,她就可以独占娘亲和姨娘了。

所以,在整支车队的氛围都低迷的情况下,反倒是常宁乘坐的马车里不时传出凤阳银铃一般的笑声。

神奇的是,随着凤阳的笑声不断传出,车队死寂的氛围反而在驶出一段距离之后,又开始变得和谐起来。

......

陈堪离开营地之后便带着一群亲卫打马狂奔。

郑氏会在今年去世是陈堪没有预料到的,他出京之时还特意去看过她。

当时的郑氏精神状态都还好,陈堪举觉得她起码还能再撑几年。

但人生就是这么无常,生老病死之事也不是人能够掌控的。

他现在能做的,只有尽快赶回京师,最起码也要送郑氏最后一程以全养育之恩。

万幸的是他现在还在湖广境内,距离京师也还不算特别远。

若是他已经到了云南,那可能连回京师送郑氏最后一程都做不到。

“驾,驾,驾~”

陈堪将胯下的战马驱赶得飞快,身后的景和物都被他以极快的速度甩在身后。

急促的马蹄声响彻官道两岸,当天色暗下来时,陈堪已经狂奔出六十余里。

“侯爷,休息一下吧吗,再跑下去战马就该抵不住了。”

身后传来亲卫的咆哮声,陈堪回过神来,低头一看,才发现战马的口鼻之间已经冒出白沫。

陈堪心里陡然一惊,急忙勒住马缰,大吼道:“所有人,就地休整半个时辰。”

听见陈堪的声音,一群亲卫顿时松了口气。

陈堪这么高强度的赶路,再牛逼的人马也抵不住,必须要好好休息一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