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国士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百零二章 朱瞻基的斗志(1 / 4)

作品:《大明国士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朱瞻基问起,陈堪自然也不会隐瞒他。

师徒二人静默片刻,朱瞻基重新整理好心情挨着陈堪坐下。

“老师,这件事情,皇爷爷筹划了多久?”

朱瞻基有此一问,陈堪也不奇怪。

从朱棣力排众议将朱高煦定为出征的人选之后,大明的许多有识之士便已经有所猜测。

朱瞻基之前所处的环境过于平缓,以至于让他失去了一定的政治敏锐度。

但现在他能反应过来,也还不算晚。

沉吟片刻,陈堪如实答道:“你要问陛下什么时候有了这个念头,那时间就早了,大概在为师谋划辽东与草原之时,陛下便与为师聊过分封的可能性。”

朱瞻基愕然:“这么早?”

陈堪点点头,继续补充道:“至于是什么事情让陛下坚定了重启分封制度的决心,大概是为师从南洋回来,陛下对于大海真正有了概念之后。”

陈堪这么一说,朱瞻基便懂了。

大海的概念是什么,如果让大明的百姓来回答,一定是财富。

海外有财富,无尽的财富,大明每一支出海的船队,就没有听说过有亏本的。

海外那些小国,多的是黄金象牙玛瑙香料,大明只需要带一点麻布,陶器,茶叶之类的出去,就能换回来许多珍宝。

一匹麻布,在海外那些落后的小国,几乎可以换来同等面积绒毯,茶叶更是与白银等重。

至于丝绸和瓷器,那得用黄金来换。

海外遍地是财富,这是大明人如今的普遍认知。

但,那是百姓。

对于统治者来说,海外意味着遥远的距离,意味着一整年才能来回一趟的船队,也意味着中央中庭想要对海外进行实控是天方夜谭。

距离太远,不管是派遣官吏,还是迁移百姓,亦或者驻兵,对于中央朝廷来说都是不划算的事情。

朝廷要花费的代价极大,但得到的回报,可能还不如多设几个市泊司收税来得多。

但这不是朝廷放弃这些地方的理由,土地这种东西,即便是最顽固的老夫子,也不会嫌多。

直接殖民不划算,那怎么办?

那就分封。

就像周朝分封诸侯一样,中央朝廷给你进行前期的投资,给钱给兵给粮食,但到了地方之后,盈亏自负。

中央朝廷也不需要你回馈母国多少东西,大家就正常的贸易往来。

但名义上你要归属我大明统治。

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中央朝廷可以以极小的代价,对非常遥远的地方进行文化渗透。

海外蛮夷不知道什么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没关系,我派人来教你。

汉人,可从来不是一个以血脉为核心凝聚而成的种族。

只要全天下都认同了汉人的文化理念,那这些地方就不可能脱离中原自立。

就算他们有了自立的心思,想的也是如何打回中原重新当家做主,而不是分裂。

只要大明能够成功建立起汉人文化圈,朱棣分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朱瞻基很快理清了朱棣和陈堪为何重启分封制的目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个苦笑。

“皇爷爷这是要给弟子这一脉设下无数道禁制啊,难怪,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