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章节正文阅读

不是药方的药方——中晚唐藩镇割据的另类解读(上)(4 / 5)

作品:《盛唐挽歌

不过可以假设一下,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局面会如何演变。

中原地区的土地兼并不可能抑制,破产农户只会越来越多,以至于成为破坏程度未知的不安定要素。边疆是容不下他们的,只能开启疯狂内卷的模式。

大唐开边的方向是西域,那边人可以承载的人口极为有限。

科技发展也进入瓶颈期,没有实施工业革命的社会土壤。

大唐高层穷奢极欲的风气一浪高过一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所以边疆大乱,农民起义,甚至统治阶级内部叛乱,都是大概率事件,不可能一直稳下去,也不可能让基哥一直苟下去。

于是这个时候,历史进程就开始面临抉择。

要是条件允许,就来一场隋末动乱,死个两千万到四千万人,人口周期律拨回初始点,再次实行均田、府兵、轻税负三板斧,再走一走贞观的老路。诞生一大批新权贵。

当时很多野心家或许都是这么打算的。

可是,某些人,包括很多后世惋惜大唐盛世的那些人心中,应该死去的这部分人,他们的意志或许是零散的,但汇聚成历史的潮流,那就是:

时代变了!大家不想走贞观的回头路了!

无论有没有安史之乱,藩镇都会是历史的选择,只不过它可能不叫藩镇,又或者叫别的什么。但类似的东西,则一定会出现。

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藩镇就是历史的潮流和历史的选择,是大唐社会为了顺应形势的变化,所构建的一道“防火墙”。

毕竟,再不好的秩序,也比没有秩序要好。藩镇就是整个中唐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那些失去土地的破产农民,他们需要在土地兼并没有停止的情况下,走出一条生路。这条路,就是在藩镇当中从军,当丘八!

这些人学会了杀人的技艺,不想再回去老老实实的种田了,或许曾经有过老实人,但是他们的结局都不太好,所以剩下的丘八们,不想任人摆布。

那些文人士子,大唐盛世没有安放他们的地方,但藩镇节帅的幕府里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