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5)

作品:《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里面坐里面坐……”

“温教授这一路辛苦,赶紧喝点热的……”

人挺多,算上随行人员,差不多有个五六十号人,凑一个国家级专家座谈会还要带上“大型”二字。

随员们也没有被怠慢,驾驶员好吃好喝招待,酒可以不喝,烟是没有少拿。

学术秘书也当是放假,他们回家也是应酬,还不如出来赚外快,而且是真的能赚到外快。

倒不是说张浩南给红包什么的,而是项目今天有意向搞定,捞着投资的科学家就需要张罗实验室配置,这些都是秘书们要去忙活的。

辛苦费比较多。

当然行内也都清楚,在KCI上只要满足“沙食系”的科研投资要求,钱是绝对不会少的。

硕士按照保底八万一年来算,过了“沙食系”的科研进度审查部门季度、半年、年三审,光奖金还能有一万六,成果奖就要看实验室“老板”什么时候发论文,通常来说都喜欢憋大招。

毕竟大招只要过得去,就是下一个叶国栋,就算没有几百万,几十万总归是有的。

在科研资金池上,“沙食系”是学术界的顶流,不管是国家级项目还是民间科研机构,现在都想获得“沙食系”科研资金池的渠道。

跟过去二三十年的对比来看,不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也是前所未有的富裕。

再有就是民间科研机构只要不涉及道德问题,相对来说“沙食系”的经费是极为宽容的。

只不过这个“民间”有多“民间”,还有待商榷,在京城、松江、蜀都、江汉多地流窜的学术骗子从不尝试拿到“沙食系”的钱。

究其原因,不外乎“沙食系”的机构是遵守法律的,但是“沙食系”的幕后老板,只凭好恶做事,并且是事实上的无法无天。

所以今天过来的民间科研机构负责人,通常本身也是某个公司的老总,属于科研转化型企业。

来拜访“财神爷”,就是纯粹的拉投资。

过审的自信心是绝对有的。

“亮亮,振宇,过来认认人。”

张浩南招招手,俩人就老老实实过来亮个相。

既是让他们认认人,也是让今天过来的科研大牛认认人,保研这种事情对两个小家伙来说不是个问题,关键是研究方向。

玄振宇现在往两浙大学流窜多一点,张然亮就简单多了,基础理论这一块他没有想法,大概率走工程院这一条路。

尽管张浩南有专门的基础理论研究经费,但张然亮不感兴趣,他打算以后给张浩南多赚钱……

张浩南他哥,也就是张然亮的老父亲劝了也没用。

前几年还能用竹条抽儿子,现在是不敢打,怕打坏了。

科大的人是很希望张然亮过去的,庐州市政府还琢磨着搞一个“天才科学家”奖励计划,几乎就是照搬的松江市政府人才政策,为的就是张然亮能落地庐州。

整个淮西省,也就庐州有这个实力拿出这笔钱来,甭管是不是在省内特别能吸吧,事实就是这样干确实对全省整体发展来说,正面积极意义还是要大一些。

“听说亮亮想要往太空技术方向发展?”

“他年龄是个问题,要是有个十五六岁呢,就去国科大了。还是太小了,跑远了我也不放心。所以我就想着要是虞山这边机场要是过审呢,就直接在沙城投个卫星研发公司,你们有兴趣的都可以挂个名,经费不是问题。对我这个侄儿的支持,我是上不封顶的。”

几个老头儿顿时“肃然起敬”,把过去几十年能想到的关系都想到了,这个所那个所的,这个院那个院的,一合计,怎么地也能整个两三亿启动资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