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5)

作品:《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啊?”

“我有个姐姐,是实验室的二把手,刚巧可以废物利用一下。”

“……”

晦气,聊天聊到了死老太婆。

张浩南赶紧多喝了两口碧螺春漱漱口。

“那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市是不是可以在这个产业上,进行扶持?”

“为什么不直接成立一家嘉禾市自己的品牌呢?米制品这种东西,老百姓不怎么认牌子的,打广告就是刺激批发商,对老百姓来说差不多的。自己做个品牌,嘉禾市政府手里也能有个现金奶牛,而且也绕开了省里对嘉禾市的定位。”

“但是现在国资和民资的议论很激烈……”

有些话,在张浩南这种“捂裆派”人士面前,说起来要轻松得多,没什么压力。

“不管是‘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念哪种经都跟你们这种农业任务重的城市都没啥关系。而且过个几年,就这点耕地,能当什么用?肯定还是会突破枷锁的。以两浙省的风气,你嘉禾要是没有像样一点的上市公司,或者说没点‘概念股’,那跟丫鬟有什么区别?”

“唔……”

一句话点醒了陈道盛,从城市发展来看,嘉禾想要吃到红利,肯定要比余杭、明州这种滞后五到十年。

此时要是有像样的地方品牌在手,那么过个五年十年,突破枷锁之后的补偿式增长出现,也不怕有泡沫。

或者说,泡沫就算有,只要可以通过手头的优秀工具来去掉点泡沫,整个城市的发展依然是健康的。

陈道盛对张浩南的印象非常好,当然不仅仅因为张浩南是个土豪,虽然这是主要原因。

还有一点就是张浩南不怎么藏着掖着,通常别的实业投资企业,对自己生产的产品,是严防死守的,唯恐冒出来一大堆竞争对手。

但“沙食系”并非如此,哪怕是农村供销合作社体系中,也会有同一个自然村或者附近自然村中的能人有样学样,自发性地搞一些养殖种植,但是,“沙食系”的农技员,并不会说拒绝进行指导或者拒绝在供给上发出市场警告。

技术指导和市场警告的服务费用,会由当地的农业局支付,通常都是以减免退的形式反馈到“沙城食品”。

算是个多赢模式,小农也能跟着赚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