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2)

作品:《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主要是乌程和嘉禾两地的下属县市,其中乌程市因为紧邻太湖,是最有可能提前接触的。

两浙省省府跟乌程市政府沟通之后,确认了“沙食系”的确有考察,不过率先过来的商贸团,居然是为了推广“吾家农机”的小型机。

至于说市属各局委有没有主要干部私人沟通,乌程市政府还真不好回报省府的询问。

嘉禾市因为早先夏粮、秋粮的机耕机收外包,跟沙城这边有点交情,再有嘉禾市定位就是两浙省的粮仓,农业才是根子,所以有些事情,嘉禾市的干部也没有什么其他幻想。

正因为这种思维误区,两浙省哪怕省内高层,也没有太重视嘉禾市方面有没有什么动作。

而实际上的情况,恰恰相反,“沙食系”率先以米果类食品加工为切入点,跟嘉禾市进行了投资上的交流。

食品工业落地嘉禾市,然后打造江南地区最大的米果类食品加工生产基地,涵盖“产、运、销”一体,这其中自然包括了沿海近海航运码头和内河航运码头。

这里面可不是只有沙城市政府帮忙搭个桥,还有松江市顾俊沙农垦单位,以及下沙县政府,松江市农业局不做政策指导,但会给与一定的财政支持。

也就是说,松江市农业局可以在某个特定的框架内,通过包括不限于财政拨款在内的资金支持。

至于说所谓的框架,那自然是大米制品的精加工增值。

顾俊沙、下沙等地,是松江整个大市的粮食自给核心,在这样的现状下,其实跟嘉禾市在两浙省的困境差不多。

要说松江市不想提振基层农民的收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凡有点追求,都想着靠这个无比过硬的政绩平步青云,只是以前没有合适的条件,国际环境上也不允许有这种杂七杂八的想法。

毕竟最开始工农业配置,都是奔着世界大战去的,随时准备着放弃整个松江的工农业。

整条长江的沿江节点,其实都是松江的备份,松江备份的备份,松江备份的备份的备份……

不过谁能想到国际风云真就是一阵妖雾又一阵妖风呢,很多东西再要调整,没点魄力不行,没点家底也不行,没点机遇……更不行。

张浩南带着江南江北十几二十万泥腿子横空出世,短短几年搞出这么个初步形成内部循环的系统出来,着实让人震惊又心动。

所以当“沙食系”以大米类相关食品加工为切入点来谈判时,嘉禾市根本没有什么顾虑,因为切入点之所以是切入点,就是有带动效应在。

当米果类制品进行集散时,商品集中带来的物流集中,自然而然地,会形成大量同线路商品共同靠岸。

虽然不是搞什么国际贸易,但嘉禾的内陆码头做个中转站,小小地收点过路费,也是不小的一笔钱。

再者就是米果类制品能解决相当一部分就业,至少能把嘉禾部分地区的农村人口从耕地上解脱出来,生产效率和家庭收入,必然是双双增长,这种双赢共赢的结果,肯定是持欢迎态度的。

而且嘉禾市本身的经济类作物并不在少数,只是自身增值做得有限,背靠“沙食系”,光靠“沙食系”的外贸渠道,即便不做代工,做自有品牌也完全有的做。

所以柯城内部开会给干部们吹风做工作的同时,张济深会议上拿出来的PPT,可不是只有“龙游码头”这个设想,还有省内东航线(嘉禾线)的解释。

“……当涉及到出口类相关时,可以在嘉禾集中,这样贸易出口还是在省内统计;当只是国内贸易时,就可以考虑直通‘太湖航线’,本市的原材料开发市场,将会扩大到一亿人口以上的大市场,消化柯城乃至整个浙西的产出,其实是绰绰有余的……”

张济深在画完最后一张饼之后,与会众人有的很兴奋;有的则是没怎么听懂,还在琢磨;有的则是不屑一顾,没有放在心上。

让张济深发言,是陈正的主意,毕竟他现在压力实在是大,张济深这个中央干部的身份,这时候就发挥了作用。

其实底下县局委的人要是认真去打听,大概也会知道张济深并无什么实权,但显然没人真会去政务院确认一下,这位在两江省内参上发表文章的“道济”,到底是不是没啥威慑力的人。

此次会议之后陈正的压力小了不少,倒不是说吹风吹得好,也把省府给忽悠住了,而是申奥成功的喜讯,这光景已经传遍了全国,大家都洋溢在“奥林匹克精神”的美好想象中,两浙省体制内肯定也激动了一下,自然就把陈正这点事儿稍微淡化了一下。

而与此同时,《勇敢少年向前冲》顺势搞了一个“迎奥运特别专场”,拍摄期间川脯还跟着看了会儿热闹,然后一边跟张浩南讨论买个版权,一边在随行人员的护送下,换了泳裤就跟张浩南一起去“吾家湖”游野泳去了。

因为没见过几个洋鬼子,乡亲们都来围观,高丽战场上跟阿美利加有血海深仇的老头们叼着烟,琢磨着自己要是下水,五分钟应该能弄死这个金毛洋鬼子。

沙城市政府搞外交和宣传的人一直在维持秩序,各种“涉外无小事”,最后被张刚谦带人一人一记耳光抽翻在地,于是维持秩序这事儿就算了。

游个野泳而已,至于一惊一乍吗?

还别说,金毛老汉还挺享受这种被“万人围观”的感觉,因为张浩南说了:那是本地民众表达热情的一种方式,就像阿美利加的人民迎接大统领出来亲民活动是一样的。

金毛老汉信了。

毕竟,张浩南是个诚实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