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 十分舒服(3 / 3)

作品:《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他并不追求美食的极致,太过精致并不会让他感到愉悦,但是份量足了,那就是满分。

雷州滨海宾馆的这一桌,不敢说天上有地上无,但他可以说吃得很舒服,很满意。

而且接待的人很细心,饭后上了一壶绿茶,而不是普洱。

须知道,沙城喝普洱的人,这年头是无限接近于零的。

能喝的惯的人也基本很少,也就微发酵的白茶可能会接受。

这种小细节,更是让张浩南觉得舒服。

几乎没什么可以挑刺的地方。

人一高兴,就要吹牛逼,张老板跟周正法吹牛逼,自然也不需要打草稿。

喝茶就是边喝边吹,周市长老家又是三湘人,祖上也是诗书传家的名流,聊起来也是奇闻轶事以及各种典故张口就来,除开对发展经济确实没啥能力,总体给人感觉就很不错。

“周市长放心,不瞒你说,我除了看好本地的甘蔗种植,也看好水禽养殖,不管是鸭还是鹅,保守估计投资会在两千万以上。主要目的是获取羽绒,肉类加工算是顺便。至于说鸭蛋之类,可以贴牌两江省的驰名商标,在长三角地区不愁卖的。”

“噢?可是秦邮咸鸭蛋?”

“不是,是我自己的‘大桥咸鸭蛋’。”

“……”

“哈哈哈哈,周市长不要介意嘛,虽然我的咸鸭蛋的确名气是不如秦邮的,但我在松江是有自己终端销售渠道的。目前长三角地区的高档礼品装咸鸭蛋,只有我在做。名气只要打响了,以后散货专门卖蛋黄都要好卖。”

周正法听他说得轻松,却注意力不在鸭蛋上,而是羽绒,虽然不懂经济,但还是好奇问道:“张总很看好羽绒类制品?”

“是非常看好,所以想提前囤积原材料。以后不管是自己做还是贴牌加工还是说做供应商,一年几个亿总归有的。像现在我三个养猪场,马上第四个也要好了,单独把肠衣拿出来外销,也起码带动一两百万效益。鸭绒鹅绒只高不低,尤其是现在做来料加工或者纯粹贴牌,在姑苏也有相当不错的利润。”

“岂不是可以根据需要,推广水禽养殖?”

“会有这个计划的,找一个个体户能承受的风险,大概五千只鸭子就能产生不错的效益。说个数据给周市长听好了,像我名下‘大桥食品’所在的大桥镇,签了合同的个体户,一般都是五千只鸭子作为养殖风险线,一年周期内,只要不出现鸭瘟,一般纯利大概五万到六万。”

之前徐振涛不断狗叫要弄大水面,就是因为“大桥食品”的带动效果非常可观。

一般个体养殖户卖鸭毛鸭绒是很难卖上钱的,二道贩子压价压秤那都是基本操作,而加工商对于散养户的收购,更喜欢就近原则,毕竟本乡本土更容易处理问题。

所以有“大桥食品”这个平台或者媒介,对大桥镇的水禽养殖户来说,唯一需要考虑的就不是怎么卖,卖多少钱,而是认认真真学习养殖技术。

家财万贯,披鳞带毛的不算。

搞养殖的风险大起来就是一无所有。

但有巨头愿意站出来避风遮雨,那肯定是千好万好,徐振涛这么着急狗叫,就是担心自己升到市里去之后,大桥镇跟张浩南的关系不会跟现在这样如此紧密。

有限时间内抓住机遇一把干上,这是人之常情。

张浩南一边喝茶,一边跟周正法聊着细节,这让周正法旁边的二把手啧啧称奇,虽然全程没有说话,可是他却一直在暗中观察张浩南。

本以为这个姑苏来的老板眼高手低,没想到连养殖细节都能关照到,不简单。

周正法对经济并不擅长,这一点雷州本地官场都知道,但他来雷州本就不是为了经济发展,所以也没人期待他做出多大的经济成绩。

只是现在,懂行的根据张浩南的态度,早就已经内心草拟了一个相关产业发展概要,提纲挈领之后,剩下的就是各部门认真做事就行。

可惜,他们不是一把手,再多想法也只能放一边,只能羡慕周正法这个文人白捡了便宜。

周正法再怎么不懂搞钱,那也是见过猪跑的,之前“沙城-雷州”近海航线试运行,他还没啥感觉,现在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走船卖鸭毛反正是不会亏的,再加上卖糖,卖水果……好像还不错啊。

“周市长,您知道长三角光冬季高档保暖服装的市场有多大吗?”

“多大?”

“大概每年需要一亿只鸭子身上的那点鸭绒。”

“……”

表情愣了愣的周正法因为对此没啥概念,所以只是愣神,而旁边副市长攥着手里的茶杯,直接晃了一下,差点洒一裤裆的茶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