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 搞人是专业的(2 / 3)

作品:《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一个大公司的内部,掌控方向的大佬肯定是少数,真正作出战略决策的,就那么几个人。

就算是智囊团,一多半也是混子和废物,智商再高也无用,产生路径依赖就会停止思考,所以主流成员,要的不是超级天才,而是“正常人”,也就是普通的正常的大学生。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沙城很小很穷又没有铁路机场,对外交流出入,一靠长江二靠路,那么人才进出的总量是很少的。

在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中筛选精英,这种事情政府早就过了一遍筛,轮不到“沙城食品”捡便宜。

那么从本乡子弟中搞一点人情介绍,哪个村的哪个小学读了哪个名校,村长大喇叭放鞭炮发奖金,既是一种奖励,也是一种“标记”。

此处有凤凰出没,请本地老板们准备好最上乘的梧桐木一根,望周知。

五家埭村出的第一个京城最强三所高校学生,无一例外都是被本地大企业掳走。

哪怕是重生前的张浩南,就算语文考了六十三分,那也是靠着蛮横的理科分数,跨过了重本线,大三在做点小生意时,本地两家钢厂一家不锈钢厂,就邀请他毕业后去上班。

不过当时张浩南为了偷师常温电镀工艺,选择了去姑苏钢厂实习,为之后开办小五金厂,打下了坚实的“偷盗”技术。

因为经历过,所以张浩南以“沙城食品”和本人的名义,早就把周围几个村的名牌大学同乡结识了一遍。

奖学金那是基本操作,又安排他们父母进“沙城食品”或者五家埭蔬菜加工厂上班,甚至还让媒婆做介绍,兄弟姊妹有单身适龄的,就在五家埭村找一找合适的。

吃了成功饭,那就是当即拉来进厂上班。

这要是还能毕业后去松江、羊城,那真就是活见鬼了。

但显然这点大学生哪儿够?掳走二三十个还有很大的缺口,所以社招、校招、政府推荐、高管推荐就成了四大组成部分。

奈何“沙城食品”牌子还是太小,影响力也有限,就算各地农村合作社已经有了正面社会效应,等当地籍贯的大学生来“沙城食品”上班,怎么地也是一二三四年后,不会是现在。

所以社招乏力、校招孱弱,政府推荐青黄不接,高管推荐寥寥无几,真靠谱还得是挖政府的墙角。

“沙城食品”现在中高层主力,全都是以前捧铁饭碗的,张浩南之前怎么挥舞的锄头,现在照旧。

只是换了个地方,先是建康小试牛刀,“紫金”电动车顺产之余,还捎带了虞小龙、周全全这样的专业“人才”。

之后是江皋养猪场再下一城,江皋市有些相关单位的附属企业也因为经营不善陆续倒闭,赚得盆满钵满之辈,张浩南管不了也管不着,但类似王爱红、陈涛这样的,通过陈文林、邱少飞的介绍,收下来在“江皋·大桥养猪场”集中管理投喂,效果也是相当不错。

再之后,那就是广陵市,目前主要是靠魏刚的面子外加周全全的老母亲,广陵市有什么相关专家目前成了“社会闲散人员”,张浩南不敢说了如指掌,但手头一本花名册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