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龙头棍(2 / 3)

作品:《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在广陵,投多少?”

“暂定年产一百万双的工厂,大概解决八百到一千人的就业。放心,沙城同样有的,你要是帮忙,让我在保税区拿块地盖厂,三个月就能投产。”

实际上沙城这时候根本不需要三个月,保税区其实一直在修建标准厂房,只要审批通过,任何贸易商都能当天入户。

生产加工大多数日用品,都是十天就能改造成功。

哪怕是大型纺纱机进驻安装,都是一条龙快速服务,最早的样板工程,是一家做高档文具OEM的工厂。

在这个平均月工资离一千软妹币还很遥远的时代,保税区大型OEM工厂的公司行政总裁,年薪最高可以拿到一千万软妹币。

但对资方来说,在这里屁股不离地,一千万赚起来就是论天计算。

张浩南在凶宅拿走几千万现金,对他个人来说很夸张,但只要跟“税”挂钩,对不起,凡是“千万”,都是小资金。

对权力不小的魏刚来说,他只要点点头,现金可以成吨成吨的往家搬。

能够抵御这样的诱惑,有一说一,挺厉害的。

“广陵这里,放长线,钓大鱼,尽可能地骗他们的农技科研资源,骗走了就是我们的。”

“放心,我做事还不牢靠?我这可都是真金白银,光明正大敢摆上桌讨论的。你当我是曹爱军?”

两人说的是方言,正常来说苏润众这位岭南来的市长是听不懂的,但苏润众的秘书中,并不缺少江南来的,其中一个更是澄江东乡人。

总之这下就有点尴尬。

当着他的面,讲这些话根本没有把他苏某人放在眼里!

然后苏润众义正严词地给魏刚也添了茶,并且笑着道:“魏主任,这一路辛苦,正好到了午餐时间,不如一起吃一点?”

“好,好,那就打扰苏市长了。”

正如张浩南说的那句话,他掏的可是真金白银,能光明正大摆在桌面上讨论的,这是阳谋。

隔着一条长江,广陵的科研圈子天然会被建康吸引,这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客观规律。

不论研究实力如何厚重,在新时代的冲击下,最终都会跟着资金走。

广陵市在城市级别上,天然不可能提供太多的科研拨款,这是事实,也是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