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楼襄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574章 节制燕辽兵马(2 / 2)

作品:《红楼襄王

“要权?”

“算了……跟你也说不明白!”李暄无奈道。

赋予这四个都司的兵权,整个北方都是朱景洪说了算,此事不可谓不重大。

没等李晖把话说完,余海便插言道:“世子……襄王殿下盛情相邀,我若只是带句话回去,只怕是无法交差啊!”

“儿子这就派人给襄王的人回话!”

老实说,余海这样说话很失礼,就连陈泰民也觉得他过分了,可现场终是无一人出言反对。

然而程英只是个太监,别说他就连司礼监的掌印吕通,对皇帝御批也不敢随便置喙。

只见李暄回头看向一人,吩咐道:“朴判书,请你妥善安顿上使一行!”

余海和陈云泰站着,仔细观察着床上李烁的情况。

李烁一直想改变这一点,可他奋斗几十年打倒无数人,局势却没有产生任何改变。

“诸位……父王要休息,我们出去议事吧!”李暄提议道。

他笑的是李暄,朝鲜的世子……

当他进殿时,其父李烁已坐在床边,在内臣服侍下正喝着稀粥,面前小桌上摆了各式的小咸菜。

虽然李烁看起来比较憔悴,但陈云泰根据自身经验,却觉得这位没有说的那么严重。

想到李暄睚眦必报的性格,李晖顿时就笑不出来了。

“嗯!”

简单来说,李烁有一定装病的嫌疑,只是他这一装已有好几年。

今天便是七月二三十,离中秋还有二十来天,时间上已称不上充裕。

随后他便挥退了众人,一个人独坐在偏殿内。

李暄本来就心里有鬼,此时只能点头答道:“多谢上使提醒!”

没错,崔氏就是崔秀青,他二人已完婚有两月。

看到这一句,程英亦是心感大惊,暗叹皇帝未免太过草率,这样的大权随随便便就给出去了。

“这个老四……他竟去巴结一個宦官,他就是个国贼!”李暄破口大骂。

连李烁都这样说了,李晖也只能点头应是。

刚从外面打猎回来的明川君李晖,便从下人口中得知了这一消息,对此他当然是高兴得不行。

他当然不是装给余海看,而是借此方式隐于幕后,方便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待程英离开后,杨清音忍不住问道:“你给了!”

于是乎,余海跟着那位朴判书走了,殿内只留李暄和一众大臣。

答话之后,李暄退出了大殿,而李烁则是在继续用膳。

“他们怎么说?”李烁平静问道,声音有些嘶哑。

“夫人……遇着好事了,还不能笑笑?”

“你在笑谁?该不该笑?”崔秀青反问道。

“还请父王赐教!”李暄连忙问道。

“襄王朱景洪,当今皇后生的儿子,大明战神般的人物,得罪了他……麻烦可就大了!”

很快一天时间过去,余海一行踏上了返程路,李暄除把他们送到汉城北门,还增派了军士随行护送。

勿要一错再错,这话可就有意思了……

“进屋来……我有话跟你说!”崔秀青招手道。

几分钟后,朱咸铭看完了全文,随后“啪”的一声合上了奏本。

时间很快来到了第二天,官舍的余海二哥还在等消息,此时他们心里也一些慌了。

一直卧床昏迷的人,气色可比这差多了……

他这般忍辱负重,出乎了现场多数官员的预料,也让这些人对他高看了几分。

于是李晖跟她进了房间,便发现了里面是空无一人。

但余海终究还是沉住了气,等到中午终于有朝鲜官员来拜,并告知了将由世子代父前往辽东。

“如此聪慧之人,我定当禀明王爷,给他谋个好结果!”余海暗暗道。

李暄本以为是什么要命的事,听了这话倒让他心里松了口气。

“机会?”李暄努力发散着思维。

朱笔被递到皇帝手中,只见他提笔写下了几个字,然后把笔交给了一旁宦官,随后说道:“送司礼监用印,送六科签发!”

这一结果余海能接受,只见他嘱咐了传话官员几句话,然后又回了房间补觉去了。

这是崔秀青在用激将法,其效果也还算不错,李晖同意了去拜见余海二人。

正常来说,一道奏疏要先递内阁,票拟后再送司礼监,然后再……

“父王……”李暄直接跪倒在老爹面前。

“他可是大手笔,一开口就要调动燕山、辽东两个都司,还有安东行都司和辽东水师!”

虽然心里嘀咕着,但陈云泰没有再找茬,毕竟眼下他们就已经够过分了。

“是!”李暄答话道。

除了这些安排,他还分别给陈云泰余海准备了礼品,这可以说把情商发挥到了极致。

此刻他目光深邃,显然也在思索这件事的可行性。

这几年李暄着手发展本土文字、礼仪、律法、制度……其实都是受李烁指使,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集权。

二是弱化孔孟之道的流行,打压士大夫们在学术和舆论上的垄断。

“奉襄王殿下之命,邀朝鲜国主前往辽东,赴中秋之宴!”

而在奏本之中,朱景洪已把情况分析得很清楚,每一条都有理有据且合情合理。

余海认得李晖,二人见面便交谈起来,过程中李晖姿态放得很低,便让余海觉得此人可堪造就。

李晖确实有夺嫡的心思,被崔秀青这么一提醒,他当即就明白了妻子的意图。

“李暄已惹得襄王不满,我看他这位置长不了……你该早做打算才是!”

一边打开奏本,朱咸铭一边答道:“老十三那小子的!”

再说另一边,大明使者训斥世子的消息,已经在汉城权贵之间传播。

“此事重大,孤要慎重考虑!”李暄沉声说道。

这当然没出李烁所料,只听他说道:“我已重病在身,辽东自是去不了了,你代我走一趟也好!”

皇帝说得轻松,然而杨清音却笑不出来,此时她意识到情况很不对劲。

“你是不是……对老十三太过信重?”杨清音忍不住提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