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楼襄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493章 钗黛秘语(2 / 2)

作品:《红楼襄王

她又那里会明白,当一个人情绪积怨,以至于心态扭曲之时,别说是考虑深层次问题,连某些表面问题都会视而不见。

比如联合陈芷把宝钗搞下去了,她杨静婷就是襄王府的叛徒,如此又有何面目去见朱景洪。

宝钗淡然笑道:“我一直在给她机会,只要她愿意……随时可以收手!”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黛玉自然也是烂熟于心。

所以她有理由怀疑,眼前的宝姐姐不断示弱,或许是想扩大杨静婷的野心,然后便可将这皇后的亲侄女除掉。

毕竟一座王府,总有两位女子时刻入宫拜见皇后,怎么都显得太过奇怪。

黛玉确实想得比常人多,但其实她还是把宝钗小看了。

从始至终,宝钗的目标都不是杨静婷,而是她背后的睿王妃。

事情是陈芷搞出来的,宝钗的目的是把陈芷的险恶用心,直接展示在帝后二人眼前。

所以她的应对手段会很简单,不似陈芷那般玩弄阴谋,得安排一堆事来实现目标。

但这里面的事,宝钗已不愿说太多,于是转移话题道:“林丫头,你来王府这几天,吃得下睡得香,气色也好了许多,如今……”

听着宝钗讲述着,黛玉也想起这两天的事,只觉得进了这襄王府后,心情顿时都舒畅了不少。

或许是因为,这里有他的气息……黛玉如此想着。

然而这想法才冒了出来,她就感到一阵心虚,乃至于不太敢看向宝钗。

再度在棋盘上落下一子,宝钗方抬起头问道:“这可全靠了我来开局,与你说笑与你解闷,如此大恩……你当如何谢我?”

略微思索后,黛玉莞尔一笑道:“要不今晚我睡里侧,姐姐你睡外侧,如何?”

她俩都想睡外侧,每天都争得不可开交。

“你……”

宝钗正要答话,却见远处进来一名侍女,跟守在外面的林红玉说了几句。

能守在这里,可见宝钗已不拿林红玉当外人。

她是“半路出家”进的襄王府,按理说林红玉不该被如此信任,至少不该这么快就被信任,毕竟她进王府也才两个月。

这也恰好说明,林红玉足够优秀,才能走到这一步来。

现实也确实如此,宝钗交代给她的几件事,林红玉都能办得妥妥帖帖,而且处处为宝钗考虑了周全。

而随着她在王府地位发生变化,随之而变则是其家人的身份。

为向襄王府示好,荣国府已把林之孝夫妻放出府,这俩人靠着之前攒下的钱财,也过上了小富翁一般的生活。

几息之后,林红玉上了阁楼上来,行礼后笑着禀告:“禀王妃,刚才外面传了消息,咱们王爷又打了大胜仗,如今京里百姓都知道了,都夸咱们王爷是武曲星下凡呢!”

林红玉喜形于色,宝钗则是非常淡定,随即挥手让她退了下去。

紧接着她叹了口气,而后说道:“看来这两天,又要不得闲了!”

“姐姐何出此言?”黛玉反问。

起身走到栏杆处,望着远处湖边打闹的朱云笙几人,宝钗说道:“他越是被人称赞,我遭受非议也就越多啊!”

“这倒也是!”黛玉深以为然。

也就在这时,出去没多久的林红玉又折返回来,禀告说太子妃请她过去赏梅。

“你可愿随我一道去?”宝钗问向黛玉。

这个时候来请宝钗过去,黛玉大概也知道元春的目的,很可能是安慰宝钗顺道再说点儿什么。

“我还是不去了!”黛玉答道,她不喜欢这样的场合。

宝钗也不勉强,嘱咐了黛玉几句之后,就起身离开了阁楼。

看着宝钗远去的背影,黛玉不由得心怀感叹,这样天天带着面具演戏,她反正自觉过不下去。

且说捷报传入皇宫,此时朱咸铭正待在西苑,跟自己一帮庶弟和堂兄弟说话,太上皇朱心堪自然也在。

当然了,眼下既是表演父慈子孝的场合,就必然少不了观众列席。

所以六部九卿外加科道官,此时都出现在了现场,家庭聚会愣是被整得比常朝还隆重。

“所以臣弟以为……这养生一道贵在静心,比什么食补药补好太多了!”忠顺王朱咸镆说道。

相比于朱咸铭的庶兄弟,朱咸镆明显混得更好些,以至于现场就他话最多。

而他说的那些话,也全都是意有所指,其目的既是提醒在场庶兄弟们,更是隐隐有告诫太上皇朱心堪的意思。

“老九……”太上皇朱心堪开了口。

在咸字辈的郡王之中,朱咸铭的行序是第九,所以当太上皇开口时,这厮很是麻溜的站了起来。

“请太上皇训示!”

只听朱心堪笑着说道:“静心是好事,可这世间多数修炼不到,又那里真能静下心来!”

悄悄看了眼皇帝,见他脸上波澜不惊时,朱咸镆方小心答道:“太上皇教训得是!”

挥手示意朱咸镆坐下,朱心堪目光扫向身侧的皇帝,问道:“老四,我听说最近朝堂上,有不少人在弹劾小十三?”

“是有这么回事!”朱咸铭答道。

朱心堪笑着说道:“这些人呐……就是好日子过多了,才会……中伤为国征战的勇将!”

这话朱咸铭深以为然,但却让他联想到了,自己曾经也是为国征战的勇将,那时却备受老头子的猜忌。

所以此时他只是笑了笑,却没有再接话说下去。

“如今前线局势紧张,我听说还有人上奏,想把老十三叫回京里来,只为了给我过寿?”

“是有这些事情!”

朱咸铭答了一句,此刻他心里已在犯嘀咕,暗道太上皇今日未免话太多了。

这才是皇帝应该有的戒心,所以朱景洪能得那般信任,实在是非常罕见且奇特的现象。

“这不是胡闹嘛,你也曾久经战场,自该明白临阵换将乃是大忌……”

“寻常官员都有丁忧夺情,我老头子如今还活着,就非得让前线统兵大将回来,难道只为了见我最后一面?”

有了朱心堪这么一说,那些以孝顺的名义上奏,要求朱景洪回京祝寿的官员,就显得是别有用心了。

最关键的是,朱心堪还把矛头对准了这些人,就差直接点出他们是盼自己死,犯的乃是大不敬之罪。

换句话说,有了朱心堪此番当众背书,指责朱景洪贪恋权位,乃至不孝的奏章就成了废纸。

偏偏写弹章的那些人,有一部分人就在现场,他们此时都在思索接下来的对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