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五章 给朱标说门亲事。神秘的恋人超级大礼包(1 / 2)

作品:《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朱元璋在听到了韩成,给他所讲述的这个事情后,心里都不由的暗自为海瑞捏了一把汗。

这……确确实实是一个特别致命的问题。

一个处理不好,对于海瑞而言,都是一个天大的麻烦。

一方面是百姓,是下属,也是大明朝所定下来的规矩。

他最为在乎的东西。

另外一方面,则是高官权贵的亲儿子。

不论怎么取舍,对于他而言都不好办。

是个十足的大难题。

韩成道:“海瑞在得到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就赶到了那里。

看着那趾高气扬的胡宗宪儿子道:过去胡总督考察巡视各部门。

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

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

海瑞遂将其携带金钱没收。

并派人乘马,将此事报告胡宗宪。

胡宗宪亦未将海瑞治罪……”

“哈哈哈……”

朱元璋听到了韩成所说出来的这些后,忍不住哈哈笑出声。

心情显得特别大不错。

这海瑞,还真有他的。

当得起韩成所说的名臣之称!

也无怪乎韩成会对他如此推崇。

说史上称其为海青天。

其所做所为,还真的是当得上青天之名。

而且,虽然脾气够刚硬,但是在做事情时,也拥有一定的技巧。

这才是能臣该有的样子,也是办事儿该有的样子。

做官难,做清官更难。

尤其是做那种,不和贪官同流合污,不仅不被贪官给打倒,反而还能够一路走上去,名流青史的清官就更加的不容易了。

这要有极高的意志,还有特别高的智慧。

才能够在这样的事情当中,不与人同流合污。

能够一直的走下去的。

这要比纯做一个贪官,不知道难上多少倍……

“嘉靖三十九年,严嵩的党羽、都御史鄢懋卿出巡两浙、两淮盐政。

一路贪污勒索。

海瑞设法与之斗争。

鄢懋卿过境淳安时,海瑞不仅提供的酒饭十分简陋,还高声宣言,县衙狭小,不能容纳众多的车马。

鄢懋卿十分气愤。

不过,他早就听说过海瑞之名,亦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

事后,鄢懋卿嘱咐巡盐御史袁淳,治海瑞和慈溪县霍与瑕的罪。

霍与瑕,是礼部尚书霍韬的儿子。

也是坦率正直不谄媚鄢懋卿的人。

海瑞虽无可指摘,但后来还是因此失去升任嘉兴通判的机会,赴吏部另听调遣……”

朱元璋闻言,忍不住叹口气。

有些心累,也有些气愤。

海瑞的所作所为,就官场而言,显然是个异类。

但……怎么说呢?

对于大明而言,无疑却是极好的。

但可惜的是,他这样的人在官场上,也注定了崎岖坎坷,步履维艰。

每进一步,都特别的困难。

甚至于,突然间从韩成口中得知海瑞死于非命的消息,他都一点也不奇怪。

但海瑞错了吗?

他没错!

他才是对的那一方!

“朱厚熜晚年,不在朝堂处理政务,深居西苑,专心设坛求福。

总督、巡抚等边关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

总是上表致贺。

朝廷大臣自杨最、杨爵获罪以后,没有人敢说时政。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一日,海瑞在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

并且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一个朋友。

然后向明朱厚熜呈上《治安疏》,批评朱厚熜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

虽然朱元璋在此之前,已经从韩成所讲述的种种事情,知道了海瑞的为人。

但这个时候,还是被海瑞的所作所为给多少惊到了。

这海瑞……脾气是真够硬,胆子也是真够大!

难怪韩成会说,他是大明的一个名臣。

而且还是出了名的性情刚毅。

就这事儿,是一般人能干出来的?!

而嘉靖的脾气也不算太好。

并不是干不出来杀官的事!

海瑞的这些举动,真的会一不留神就能彻底激怒嘉靖,被弄死。

“他……怎么样了?有没有被杀?”

朱元璋望着韩成出声询问,声音之中带着一些关切。

韩成摇头道:“没有。

朱厚熜读了海瑞的《治安疏》后,十分忿怒。

把《治安疏》扔在地上。

对左右侍从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

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愚名。

听说他上疏之前,已经知道冒犯陛下,该死,所以就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

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

这人肯定不会逃跑。”

朱厚熜闻听之后,默默无言。

过了一会,将海瑞的上疏捡起来接着读。

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

把《治安疏》留在宫中数月。

他还曾说过,这个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

后面他和徐阶说,朕确实不自谨。

导致身体多病。

如果朕能够在偏殿议政,岂能遭受这个人的责备辱骂?

遂逮捕海瑞关进诏狱,追究主使的人。

狱词送上后,仍然留在宫中不发布。

户部有个司务,叫何以尚的,揣摩皇帝没有杀死海瑞的心意。

上书陈情,请将海瑞释放。

朱厚熜大怒,命锦衣卫杖责何以尚一百大棒,关进诏狱,昼夜用刑审问……

徐阶力救海瑞。

有阁臣主张对海瑞处以绞刑,被徐阶和刑部尚书黄光升,压了下来……”

“这它娘的,厚熜也算是干了件人事儿。

他要是因此把海瑞给杀了,今后到那边去,咱少不了要好好收拾他一番!”

朱元璋提起的心,略微的放下了一些……

平心而论,忠言逆耳。

依照他的性格,遇上了海瑞这样的人,定然会被气到火冒三丈。

甚至于,会做出一些更过激的举动。

但是,因为提前从韩成这里,得知了海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所以朱元璋再去看这件事时,带了过滤镜。

会产生现在这个想法,倒也很正常。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朱厚熜驾崩。

这事还没有传开。

提牢主事,听说了这个情况,认为海瑞接下来,不仅会被释放。

而且会被重用。

就办了酒菜来款待海瑞。

海瑞则怀疑自己应当是被押赴西市斩首,这是自己的断头饭。

所以就恣情吃喝,不管别的。

主事随后,附在他耳边悄悄说,皇帝已经去世。

先生现在即将出狱受重用了。

海瑞顿时就懵住了。

确认了这个消息后,悲痛大哭。

把刚才吃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晕倒在地,一夜哭声不断……”

“唉……”

朱元璋叹了口气,想要说些什么,一时之间却又不知道啊,该说什么……

“隆庆帝登基之后,奉先皇遗诏,把以海瑞为首的那些因言获罪的官员们,给赦免。

海瑞被释放出狱,官复原职。

不久改在兵部任职。

后来调大理寺任职,提拔为尚宝丞……

隆庆三年夏,海瑞升调右佥都御史,外放应天巡抚。

应天府所辖地方众多,多为江南富庶的鱼米之乡。

属吏害怕海瑞的威严,贪官污吏很多自动辞职。

有显赫的权贵把门漆成红色的,听说海瑞来了,都改漆成黑色的。

宦官在江南监督织造,见海瑞来了,也减少车马随从……

海瑞兴利除害,请求整修吴淞江、白茆河,通流入海。

百姓得到了兴修水利的好处……

海瑞早就憎恨大户兼并土地,于是在那里,全力摧毁豪强势力。

推行一条鞭法,安抚穷困百姓。

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夺回来交还原主。

深受百姓的爱戴,叫他海青天。

徐阶被罢免之后,在家中居住,海瑞追究徐家,也不给予优待。

推行政令,气势猛烈。

所属官吏,恐惧奉行,不敢有误。

豪强甚至有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的。

海瑞又裁减邮传冗费,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都得不到很好地张罗供应,因此怨言越来越多……”

“好!不愧是海青天!

不愧是咱大明的栋梁之才!

堪称我大明的脊梁!”

朱元璋忍不住击节称赞,为海瑞喝。

“我大明有如此臣子,怎能无酒?!”

说着,就让韩成暂时停下,让人取酒来。

他动手倒了两碗,一碗给了韩成,一碗自己喝。

喝了两口,开口道:“海瑞如此作为,只怕不会长远吧?

那些人肯定不会放过他。”

韩成闻言点了点头道:“父皇,您说的很对,确实就是如此。

隆庆三年冬,都给事中舒化说,海瑞迂腐滞缓,不通晓施政的要领。

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

明穆宗还是用嘉奖的语言,下诏鼓励海瑞。

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开始弹劾海瑞庇护奸民,鱼肉士大夫,沽名乱政……

还有不少人也暗中发力。

于是,海瑞被改任南京粮储……”

“鱼肉士大夫?它娘的!狗东西!

这些狗贼是怎么能说得出口的?

向来只有这些狗贼们,鱼肉百姓,横行乡里,怎么到了现在,它娘的竟说出鱼肉史大夫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