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镇国之器(1 / 5)

作品:《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国书,降表?

澶渊之盟,靖康之变?

吕本之赫然抓起对讲机:“定安,国书谁写的?”

“宰相寇准!”

不用猜,肯定是被逼的。

之后又捏着鼻子,估计可能还忍着恶心,帮真宗写了一道两百米长,以歌功颂德的回銮碑……

“降书呢?”

“还是宰相,张邦昌!”

这个百分之一万是自愿的,说不定还是他主动向金朝提议的……

“降书上盖有几方印?”

“两方:皇帝承天受命之宝,皇帝神宝!”

这是大宋的传国之玺:周太祖郭威登基时雕刻,传给柴荣。柴荣死后,只剩孤儿寡母……几经周折,最后落到了赵匡胤的手里……还有大周的天下!

可能李定安觉得,盖在哪里都行,甚至是厕纸上,为什么偏偏要盖在了这里?

吕本之神情僵硬,两只眼睛像两把刀,盯着盒子。

他见过的国宝不少,甚至比何安邦见过的都多。

因为故宫的珍宝级文物本来就比国博要多。

不单单是数量、品类、等级,也因为历史渊源,以及那座皇城。

但国书、降表,真就没见过。

惟一能扯上点关系的《逊清四诏》,还被国博给抢走了。

但那是什么时候的?

民国,溥义。

这两封又是什么时候,大宋!

既便从民族发展,历史变迁等方面对比,两者的影响力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澶渊之盟,靖康之耻啊……大宋稍微坚挺一点,民族历史就改写了。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更不可能假设,吕本之只是畅想一下,聊以自慰。

但他想不通,这样的东西,怎么会出现在这样的地方?

愕然许久,他又长长一叹:他明白李定安为什么是那副模样。

有一次,因为一件青花瓷,大家聊到了崇祯,李定安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就凭他没有丧权辱国,没有出表请降,而是毅然绝然的吊死在了煤山上,他就应该被赞一声“民族气节”,受后人景仰。

不然,故宫中就会流存下来一份类似的降表:大明降表。

但没有,所以从秦到清,这是唯一一份中原王朝,献给外族的降表。

所以,李定安见到这东西的时候,就觉得很憋屈……

小小年纪,还是个愤青?

吕本之感慨的摇了摇头……

一群技术员呆若木鸡,宛如雕像。

就像一根根木头桩子一样,肃立在李定安四周。

很震憾,也很吃惊,感同身受的感觉可能会有,但远及上心中如波涛一般,无法自抑的激动。

平时一直讲,文物的意义在于见证历史,铭记历史,但说实话,感受一直都不怎么深。

但这次,他们感受到了……

左朋木然若失,机械的挪动着脚步,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就像玻璃不存在,伸脚就迈。

王永谦眼疾手快的拉了他一把,就差两厘米,他脑袋就撞上去了。

他直愣愣的盯着绢书:“国书,降表……澶渊之盟,靖康之变?”

李定安喊那么大声,怎么可能听不到?

当然听到了,他只是觉得不可思议。

如果只是其中之一,可能不好对比,如果是两封呢?

青龙山的拄斧,既便是北宋皇帝世代相传的信物,但与里面的这两件相比,真就差点意思。

剩下的那两件,可能还及不上萧太后雕像的一半……

更不说剩下的青铜犁,遑论阵心还有:可能最有价值,最具有意义的那一件还没挖?

想的越多,心情就越差,左朋也知道自己的心态不对。

就像李定安说的:合作共赢,才能做大做强……

但就是控制不住?

看看,哪一件不是国宝,哪一件不是见证了历史,且铭记历史的珍贵文物,但差一点儿,就错过了,永远埋在地下。

没错,锡盟文物部门,乃至故宫肯定会逐步修复古城,但再怎么修复,也不可能修复到地表四米以下,因为最深处的地基,也才两米深。

所以,感谢李老师吧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