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既然不重视,那你就别重视了(2 / 3)

作品:《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会议开始,成杰亲自介绍各位专家,然后是何安邦,最后才是李定安。

但措词格外不同:

“向各位领导们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国博最年轻的鉴定专家、研究员,也是部里最年轻的项目负责人、课题带头人……此次伏牛山遗址发掘项目,就是由他负责,还请多多支持!”

几位领导顿然一喜:之前介绍其它专家,以及介绍何安邦时,好像不是这样说的?

平铺直叙,什么职务就是什么职务,负责什么就是什么,可没有什么“最年轻”,也没有“我们”这样的字眼?

更没有“多多支持”!

再加上“伏牛山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这一句,说明什么?

发掘立项十拿十稳……

正暗暗高兴,成杰话峰一转:“其次,我要批评他:无组织无纪律,个人英雄主义思想严重……

早上六点半,伱就让队员出车,太阳落山才能收队,等回到住处,至少八点以后……回来还要开会、总结……李定安,你算算,这是多少个小时?好,你年轻,你不累,但你考虑过当地的同志的感受没有?”

李定安低眉耷眼,几位领导一脸愕然:刚刚还那样夸,怎么眨眼就训上了?

再说了,要不是李定安抓的紧,六根铁桩哪能挖那么快,又哪能这么快找到阵眼坐标?

况且相比其它队员,李定安睡的更晚,起的更早。

有领导想要劝一下,米顺东给他使了个眼色。

领导继续往下听:

“李定安,你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东北地区……现在是什么季节:十二月份,寒冬……晚上零下三十多度,你敢让向导、司机跟你在山上过夜?就一件破棉衣,一坐就是一夜……冻死了怎么办?

你又知不知道这是什么环境?无人山区……你倒好,上下落差四五十米,你敢开个破皮卡上山梁?摔下来怎么办……连个报信的都没有?”

领导们终于回过味来了:没错,李定安这一组动不动就在山上过夜,但有账蓬,还有睡袋,还有充电式保温设备……只披棉大衣,一坐就是一夜的,只有李定安……因为他要观星。

皮卡车确实有点破,但开回来的时候是新的,只是路不怎么好走,所以旧的快了点。

还有,不开皮卡车上山梁,机器就得由人背上山……

三位领导面面相觑:这哪是在批李定安?

这分明就是换了个方式夸?

但怎么越听越不对?

“你视防护规定为儿戏:山洞开启一个星期,主要文物就晾了一个星期,防护措施就扣了一件防护罩?洞顶上掉下块石头砸坏了怎么办,为什么不转移到安全地带?哦对,路不好走……恒温柜运不上来,难道还吊不上来?

尘封近七百年的山洞,你就临时布置了点承重防护,就敢让技工进去探方,就敢让村民进去刮面……万一塌了怎么办?

对,有客观原因,材料运不上来,机器开不上来……但为什么不申请上级支援?是我的电话你没有,还是林部的电话你没有?甚至都不用我们出面……

你敢让辽省的魏主任帮忙,安排你见死刑犯,还借不来几架飞机?随便找一个景区,他都能给你调来十架八架……”

“这么珍贵的遗址,防尘措施你就挂道橡胶门帘?甚至你连件防护服都不穿……国博就穷到了这种程度?

上级部门都没有考察评审……哦不,连申报材料的影子都没见,你就敢组织发掘?李定安,你眼里还有没有上级组织,还有没有规章制度?”

“那么高的山,那么陡的坡,一点安全措施都没有,说上就上,说攀就爬……这次是运气,下次呢?李定安,你是不是觉得地球离了你就不转了?”

李定安低着头,一声都不吱,但两只眼珠嘀溜溜的乱转。

王永谦狠狠的瞪了他一眼:批你的可是成司,旁听的可是区领导,你能不能严肃点?

但这哪是在批李定安?

字字没提地方,字字没离地方:山路不好走,勘察仪器没办法运上山,但总能吊上山吧?

好,市里条件有限,但再穷,大型无人机总能买得起几台吧,就死死的靠人背?

背也行,倒是派人啊?

搞清楚,这地方是你们的,找出墓葬、找到遗址,李定安和国博还能带走不成?

说白了,是在白给你们帮忙,你们倒好,就干看着?

好,发现遗址了,这下总该重视了,可以申请区里支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