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悬崖上建瓷窑?(2 / 2)

作品:《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聊的很久,又逐组安抚了一下,就到了一点左右。怕睡过头,左朋特意定了七点半的闹钟。

但正睡的香,左右房间就传来起床的动静,没过一会儿,就听到有人出了房间。

他蹬上裤子,连忙追了出去。

是万队长和两组出野外的队员。

冲锋衣、防寒帽、军绿棉大衣,手里提着保温杯……

几人停下脚步,打了声招呼:“局长!”

左朋又看了看表:离六点都还差着五分。

再往外看,黑漆隆冬,东边刚刚翻出了鱼肚白。

“现在就出发?”

“不,先吃饭,六点半出车……”

“怎么这么早?”

“路上就要近一个小时,到堪探位置,刚好太阳出山!”

“下午几点回来?”

“太阳落山后收工,等收拾一下,到山庄差不多八点半!”

左朋怔了一下:太阳出山开工、太阳落山收工,这是一秒钟都不愿意耽误?

“每天都这样?”

万队长笑了笑:“每天!”

“老卜呢?”

“也一样……包括化验组,每天也是六点半准时集合!”

好家伙,每天十四个小时,已经连着干了近二十天?

怪不得有人找他诉苦……

“行,路上小心!”

他叹了口气,进了房间,收拾了一下,大概十来分钟,又出了房间。

过道里的人更多了,有的急匆匆的往餐厅跑,有的慢悠悠的出了酒店,窗外就是车场,十多辆车开着大灯,亮如白昼。

“马所,吃过了?”

“左局也这么早?”

“还行……李老师呢?”

“他待会吃。”

待会,意思是还没起?

“左局,快到时间了,我先去点到……”

“嗯?好好……”

伱是所长,这里你职级最高,去晚点也没关系吧?

马献明急匆匆的离开,肖主任又迎了过来,手里还端着两个餐盒。

“左局!”

“这谁的?”

“李老师的……他每天起的比较早,五点之前就进实验室,一做实验就停不下来,一般都是给他送过去……”

五点之前?

昨晚上和自己分开,那会又是几点?

“晚上呢,他一般到几点?”

“最早也要到十二点。”

“忙什么忙那么晚?”

“当天所有的堪探和化验数据都要经过他分析对比……特别是化验,经常有误差,他一般会放在第二天早上复试……”

“早上试验,晚上分析……他白天干嘛?”

“出野外啊?”

左朋不知道说什么了。

十二点之后睡,五点之前起,刨开吃饭上厕所的时间,他每天至少要工作十七个小时?

怪不得昨天他说:休息一晚上?

更怪不得下面的人只是找自己诉苦,而不是抱怨?

标杆在这立着呢,怎么抱怨?

但这样,就是铁人也受不了?

“我去吧……”

“唉,谢谢左局……正好要去安排一下中午的菜单和送餐……”

肖主任一点儿都没客气,转身就进了厨房。

左朋看着手里的饭盒,愣了好半天。

以前她哪有现在这么干脆利索?

摇摇头,他端着饭盒去了会议室。

临时让山庄腾出来的,现在成了实验室。

走廊里很安静,进去后依旧很安静,进了防护门,才隐约听到说话的声音。

左朋放下饭盒,隔着玻璃瞅了一眼。

男男女女八九位:包括三个组长,马献明、程永权、两个资料员、以及他从局里调来的三个实验员,整整齐齐的站成两排。

实验台上,李定安实验,舒静好协助,边做边讲:

“我再强调一遍:土壤样本一定要现采现验,坚决不能过夜,不然会受温度影响,使微生物活性、细胞质流动、有机质分解产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化验结果……

其次要注意顺序:先测酸碱度、其次土质黏性、其次硅铝率、最后再测重金属百分比……前三样测不准,重金属即便精确到小数点后十位,也没有任何意义……”

左朋听的似懂非懂,台下的九个人却频频点头。

又过了几分钟,李定安直起腰,摘下手套:“对比!”

舒静好忙报数据:“土色 6/6,PH值、粘粒硅铝率为、细土游离氧化铁为%、1mm以上砾石含量16%,成份为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

马献明愣了一下,脸上浮出喜色:“冻了几晚上,土壤数据和瓷片样本更接近了?”

姚川摇摇头:“只是接近,而非一致……无论是酸性值、还是黏重,或是富铝化数据都还差很多……烧不了瓷,至多也就能烧点砖和瓦!”

“但已经最接近了!”

“再接近也不可能拿来烧瓷,烧陶都不行!”

“先别吵!”李定安摆摆手:“土壤样本来自于哪里?”

“是邢队长送来的……”方志杰翻着记录,“取自乔家仗子村瓦盆窑子组与牤牛营子组之间的峡沟……”

“瓦盆窑子组!”姚川一拍手:“看,果然烧过瓦!”

马献明陡然一叹:猜的真准!

李定安想了想:“周边环境呢?”

“南北均为峡沟,名东沟,长度公里,两岸为村组,西村组往西公里为青龙山主峰老道山,海拔740米……”

“峰顶与地面落差多少?”

“105米!”

“岂不就是断崖?”

李定安嘀咕着,“断崖之下的地型呢?”

方志杰敲了几下键盘,调出照片:“有三处洼地,分别为下洼、东沟洼、西洼……均呈不规则圆型,面积为6500平方、4200平方,2800平方……”

“间隔多少?”

“最窄80米,最宽210米……”

李定安皱了一下眉头:从地层学而言,这三处洼地跟连起来的有什么区别?

“崖下与洼地植被情况?”

“属草甸植被类型,植物种类以禾草、莎草、豆科类为主。”

长这么多草,还有豆科类,应该不是。

但看土质和地形,就这里最接近了……

“知不知道洼地形成原因?”

“啊?”方志杰愣了一下,“资料中没有记载!”

李定安拍了一下额头:问顺嘴了。

面积才万来个平方,也只是村组,哪种地理资料中都不可能记载这么小的地理单位。

他想了想:“通知邢组长,不用去青龙山洼了,去老道山!”

马献明拿出手机:“继续探东沟,还是三处洼地?”

“不,探老道山!”李定安摇摇头,“先取峰顶土样!”

马献明顿然愣住,其它人也是一脸懵逼。

探老道山的峰顶?

那里是青龙山主峰,还是断层崖地貌,而且峰顶与地面落差高达百米以上。

换种说法:悬崖利壁中的悬崖利壁。

就想不通,怎么在这上面建瓷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