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贪吃(1 / 2)

作品:《四合院之这不只是四合院

app2;

“咳咳,欧没头发,施主,不知是来烧香礼佛,还是替人还愿?老衲这里有上好的香烛。”念安和尚见王秀军没有回应,还以为他是没听清刚才自己说了什么,念想着自己屋里炖着的鱼汤,生怕再磨蹭会儿就给熬干了,于是又开口提醒了一句,还顺便推销了一把自己庙里的香烛。

“我不是来烧香还愿的。”王秀军回答道。

“不是来烧香还愿,那施主是?”老和尚疑惑地看着王秀军。

“念安大师,我叫王秀军,不知道燕三有没有跟您提起过,今天来这是专门拜访前辈的。”王秀军说道。

“燕三?哦,施主说的是小三儿啊,等等,王秀军,王秀军,莫非,你就是三儿口中救了他一命那个粮,粮王爷?”想起了王秀军是谁的念安和尚瞪大了眼睛,看王秀军的眼神更是如同看在看一尊大佛,还下意识的咽了咽口水。

前面都已经说过了,念安大和尚只是心灰意冷下离开了江湖当了和尚,却并没有完全的断的开世俗,饿了也得吃饭,冷了也得穿衣,而且念安本就是一个武人,饭量还比普通人要大不少,每月的居民粮食配给维持生活所需都难。

特别是前些年,全国上下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还得受到大风向的影响,像是他们这种不事生产的宗教人士自然更加难过,没看庙里都已经被拆的只剩下个空荡荡的大殿了,原来金碧辉煌的佛像以及那些铜铁器具都被丢进了熔炉支援国家建设了,包括宗教活动都被停止了好些年,也没有任何的粮食配额,直到前年一场‘神仙会’后情况才有所改善,念安也跟着混了个城市居民待遇,得到了街道发放的粮本,虽然宗教活动依旧是不如以前的规模,但也多少有了些收入,再加上城市居民粮食配给,最起码不会被饿死了。

这也是这个时期大部分普通宗教人士的生活写照,如果说是名师古刹,要么有点儿田产,要么有人手,还可以组织起来进行劳动生产,多少还能过活的下去,而这座破败多年的大佛寺,在念安当初过来接手成为住持的时候庙里就没有几个僧人了,到了全民大生产的时候又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转业还俗去了,只剩下念安这个出身不太好的住持一个人留了下来继续守着大佛寺。

如果不是念安来的时候,还保存了几件祖传的物件,变卖成了钱财跑到黑市里买了些粮食回来,在大旱的那几年里是绝对支撑不下来,估计不是被活活饿死在庙里,就是因为跑去抢吃的然后被喂花生米了,当燕山这个师侄找来的时候,念安大和尚是很开心的,除了师门感情以外,也不乏对以后生活有依靠了的原因,要知道这会儿传统的道德观念还没被打破,天地君亲师,这会儿的师门关系可不像是几十年后那样扯淡,是真真正正的如同血亲家族一般,甚至于比血亲还可靠一些。

毕竟生个什么样的孩子当家长的是不能挑选,收个什么样的徒弟师傅却是要通过仔细的筛选,天赋,心性,道德,良知......层层筛选之下,虽说也有挑花眼的时候,更多的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如果把所有的徒弟,和所有的子女做一个综合比较的话,徒弟的综合素质平均值绝对是要高于子女的,徒弟如子女,师侄如子侄,弟子为师傅或者是师门晚辈为长辈养老送终什么的都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