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棒喝(1 / 3)

作品:《长生,从养鸡杂役开始

噔!?

破碎的金刚杵钉在了心缘大士体表的虚影之上,瞬间将其打出了肉身之外。

?东海鱼头提醒您《长生,从养鸡杂役开始》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9????

?

舍利塔立刻高高飞起,重重将其罩住!?

紫金佛光笼罩虚影。?

散发着忿怒、魔意的虚影没有发出丝毫的嚎叫,反而更加暴怒地挣扎,舍利塔也随之左右晃动,他高声怒吼:

“人间不空,誓不成佛!”

他早已入涅,可一点魔念不止,如今只为了灭尽天下苍生,得偿最后所愿。

然而脱离了肉身,在梵唱中的魔念虚影尽管依旧强横,却已没有了能够反抗舍利塔的能力,咆哮之中,声势却渐渐弱了下来。

只是虚影凝实,在佛光之下如开水浇下,滋滋作响,却丝毫没有作罢的意思。

执念之深,令得飞来的王魃和照戒都面色凝重无比。

照戒待在王魃的道域中没敢出来,心缘魔念虽被控制住,可源自心缘大士肉身的恐怖吸力却没有丝毫停止的迹象。

王魃则是飞落在了舍利塔前,看着心缘魔念如此坚定,不由得眉头微皱。

抬指掐算。

卜者,知前因,明后果。

但相比起推演未来之事,推算过去的事情却要容易了不少。

几乎是一瞬间,他的眼前便微微一晃。

随即他便看到了万里无云的天空中,一个个微小的洞穴如同蜂巢一般悬浮。

那赫然便是一个个真实膜眼。

只是这些真实膜眼实在太小,似乎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只有涓涓细流,从这些孔洞中缓缓流出。

“这是大洪水之灾发生之前么?”

王魃心中一动。

眼前画面忽地一闪。

之前密密麻麻的微小黑洞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个磨盘大小的洞口。

大量的水流从其中倾泻下来。

只是依旧无人问津。

看到这一幕的王魃尽管已经知晓未来的结果,可心中还是不由得提了起来。

很快,洞口便迅速扩大,隐约能看到在这黑洞之中,似乎有某种存在正在不断拓宽洞口的大小。

而这个时候,水流已经大得惊人!

“是食界者!”

王魃心中一紧,眼中同时闪过了一丝恍然。

他之前还在想,以正常的真实膜眼扩张速度,西陀洲哪怕一开始无人注意,也足够反应过来,及时治理。

如今看来,却是界外的食界者发现了此处的真实膜眼,一下子加快了扩张的速度,这才让西陀洲的人没能及时反应过来。

就在这时,眼前一闪,一道身着素白方格僧袍的白眉老僧踏海而来,似是察觉到了异常,竟毫不犹豫地从真实膜眼之中飞了出去。

洪水如山倾海泄,滔滔不止。

随后又有僧众前来,可面对着已经极大的膜眼,众人皆是束手无策,有人尝试以身填补,却杯水车薪。

联想起昔日慈无所说的话,王魃这一刻升起了一丝明悟:

“心缘大士直接闯到界外……难怪当初慈无说他失踪了。”

接下来的情况也很容易猜到了。

心缘迟迟未归,群龙无首之下,人心散乱,于是有人欲要逃离,有人却难以割舍,西陀洲僧众就此分道扬镳。

接下来的画面也证明了王魃的猜想。

留守的僧众们尝试建造大船法器,保存民众、食物等等。

也许只救一城一国之人并不算难,可这些僧众们却太过贪心,又或者是太过慈悲,竟要将所有留在西陀洲的民众都救下来。

若是正常情况下倒也不是没有可能,灵气足够,僧人们及时恢复法力,也有一定的可能性做到这点。

只是这个时候,闯出界外许久的白眉老僧却终于回归。

相比之前,僧袍凌乱,气息明显低落了许多,显然是经历了一场塵战。

但看到即将被彻底淹没的西陀洲,他深觉是自己的过失,最终做出了决定:

“界膜破损,洪水皆从此处而来,当以道域补之!”

“但这还不够。”

“洪水乃是界外之物衍化而来,若我以身为壳,以"空"为瓶,吸取这些界外之物和灵气,也许便能消解这洪水之灾,救下苍生黎民!”

这个办法,若是换做了别的修士,万万无法施行,只因修士所能承受的灵气有限,即便是炼虚修士,也不能无限制地吸收。

然而《元空无相》修的本便是无,是空。

既然一切皆空,自然足以容纳万物。

白眉老僧没有半点迟疑,当即以身填补膜眼,同时借自身道域,强行吸纳内外的混沌源质和溢散的灵气。

道域瞬间被界膜所融合。

也许是因为不断吸纳的混沌源质和海量的灵气,反哺了他和界膜,让他即便身融天地,却没有如其他人那般直接消失,而是勉强保存了自己的意识和身躯。

尽管随着道域与天地融合,他的意识最终还是走向了陨灭。

但在生命的尽头,他却发现一切并未按照他设想的方向发展。

膜眼并未被完全填补,而是仍旧在扩张。

大量的洪水冲了出来。

而更加绝望的是,随着他的道域与天地融合,他对混沌源质和灵气的吸力也快速增强,直至将整个西陀洲乃至更远处的灵气全都吸干……

慈陆、慈昭……这些他看着长大的后辈们一个个因为灵气不再,法力耗尽而入涅。

凡人们失去庇护之后,也在大量的死去。

生命的最后,他的心里只余下深深的愧疚和自我怀疑。

难道,他做错了吗?

带着这样的困惑和痛苦,心缘最终入涅。

而最后的那个疑问,却在他的躯体之中重生。

数百年后,又在两位修士的来访中惊醒……

"呼——"

王魃轻轻停住了手指,停止回溯。

看向心缘魔念的目光中,多了一丝叹息和怜悯。

他已经大概明白心缘当初到底遭遇了什么情况。

若要算起来,有些类似前世所言的电车难题。

一边是一个人,一边是五个人或者更多,两边人谁生谁死,全看心缘的选择。

一方生,则另一方死。

有所区别的是,心缘面对的情况,一边是海量的凡人,一边却是更为亲近的僧众、后辈。

条件也更为模糊。

在王魃看来,心缘当初的选择不能算错,追去界外斩杀食界者,这是从源头处解决问题,回返之后,以身填眼,同时汲取混沌源质和灵气,防止大洪水继续蔓延,也称得上是思虑周全、慷慨赴死。

唯一能被诟病的,便是其身为西陀洲的领袖,却孤身犯险,而没有安排好后事,使得西陀洲四分五裂,各自为战,是西陀洲走到今天这一步的重要责任者。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且情况紧急,西陀洲又承平已久,没能顾及得上也情有可原。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真实膜眼并未因为心缘以身填眼而被解决,反倒是西陀洲的僧人们因为心缘抽取灵气的缘故,殃及池鱼,最终纷纷身陨。

若在当时看,这自然是无从选择,不得已而为之。

可当心缘从果推因的时候,情况便不一样了。

如果当初,他并没有选择出界斩食界者、填眼、汲取灵气来救凡人,而是带着一众僧人们另寻安身之所,这些僧众后辈们,是不是便不用死了?

自己出于慈悲救了一批人,却同样间接害死了信赖自己的后辈们,这般算起来,他到底是佛,还是魔?

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因为每个人的答案和标准都不一样。

唯一的麻烦在于,也许是因为意识即将消失,濒临生命尽头的心缘却被困在了这个问题里,最终诞生了一缕魔念。

想到这,王魃看向被舍利塔罩住愤怒咆哮的虚影,眼中略有不忍。

在他看来,善心、慈悲是一种很高级的天赋,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驾驭这样的天赋,若是能力有限,往往要反受这天赋的伤害。

即便如心缘大士这样的一代高僧大德,却也饱受慈悲之苦,明明牺牲极大,却仍旧深陷于左右为难的道德拷问之中,哪怕是入涅之后,也仍旧难以安眠。

无关乎道心。

或许也只有慈悲之人,才会有这么多的顾虑、这样的苦楚。

他虽不认同这样的理念,可对这样的人,却也难以生出厌恨。

似是察觉到了王魃眼中的怜悯,舍利塔中的魔念虚影猛然停住挣扎,任由佛光照在他身上,如同灼烧一般发出滋滋的声响,他却似是浑然不觉,带着一丝忿怒、不甘和痛苦的眼睛死死盯着王魃:

“你也觉得心缘做错了么?”

“你也赞同我亲手弥补过错吗?”

王魃微微摇头,忽地低声道:

“不管大士选择何种,结果都是一样。”

魔念虚影微微一怔。

“若是选择放任不管,只带着众佛国的僧众逃离,大士也依旧会为昔日没能阻止大洪水,以致西陀洲陆沉,众生殒命而痛苦余生。”

王魃平静开口道:

“或者,带着僧众及时去营救各佛国中的僧人,可谁又能尽数救下呢?总会有遗漏的凡人,大灾之下,总会有人要身死,这无从避免……既然无从避免,以大士的宽仁慈悲、护生求全之心,余生只怕也仍旧要活在痛苦之中。”

“那么作何选择,于大士而言,结果不都一样么?”

“只不过是这痛楚多一点,还是少一点罢了,却也没有本质的区别。”

魔念虚影愣在原处,挣扎的动静不由小了些。

口中喃喃自语:

“结果……都一样?”

但他瞬间惊醒,如同疯魔一般晃动着舍利塔,魔意高炽,盯着王魃怒声大喝:

“你骗我!那么多人因我而死,这如何能一样!”

“若是我当初不吸纳周遭灵气,诸佛国弟子本该可以护持住自己和凡人,而不是如今的情况……他们全都入涅了!全都入涅了!”

王魃眉头微皱。

这也正是这个问题中最大的症结所在。

心缘的做法并不单纯是选择哪一方生或者死,他本想救下所有人,但结果却是因为他的这个决定,造成了更加惨烈的损失。

所以从结果而论,若是心缘当初选择其他的办法,哪怕是不作为,可能结果都比现在要好得多。

后来的心缘大士显然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更加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

只是对于眼前的这位老僧,他话到嘴边,却终究还是不忍说出口。

“大士,我们没人怪过您……”

照戒看着敬仰的心缘如今变成了这般模样,不由面露悲色,上前低声劝慰。

却只得来魔念虚影的愤怒咆哮之声。

舍利塔佛光灿烂,照在魔念虚影之上,却始终无法将其渡化,反倒是魔念虚影竟一点点朝着心缘的身躯靠近,似是要重新回归。

察觉到这一幕的王魃心头一凛,当下心念电转,忽地开口沉声道:

“西陀洲有今日,大士不去责难那些食界者,却反倒是将一切因由归罪于自己,未免有些自傲自大了。”

魔念虚影闻言一滞,随后再次盯向王魃,面容狰狞中带着一丝迷茫:

“……你、你想说什么?”

迎着对方的目光,王魃平静淡然地回道:

“大士既然身融天地,想必也能感受到界外的情况,天地衰落,界外异兽,也便是食界者,其窥伺小仓界多年,大洪水之灾即便不是在西陀洲,而是风临洲、皇极洲,有食界者的参与,也必然是无可阻挡的浩劫。”

“大士欲要以一己之力拯救黎明苍生,却不知那界外还有诸多六阶食界者等着分享小仓界的这盘美食,大士难道以为就凭你一己之力,便能挡住泱泱浩劫,挡住界外那么多的食界者么?”

“你又将小仓界内诸多炼虚修士视为何物?”

“他们尚且不敢有此妄念!”

“若大士真有此心,王某只有四个字送之……”

“自不量力!”

“檀越!”

一旁的照戒却是听得忍无可忍,低声怒喝阻止。

哪怕他隐隐猜到西陀洲的今日,与昔日的心缘大士有着莫大的关系,却还是难以忍受对方被王魃这般羞辱。

舍利塔中,此刻却忽地安静了下来。

魔念虚影怔怔地立在佛光之下,周身的魔意在佛光的净化之下如烟气升腾,只是他浑然不觉,口中呆呆地念着几个字:

“自不量力……自不量力……”

时而皱眉,时而怒目,时而又大笑……

伴随着这几个字,魔念虚影身上的魔意,竟一点点消散。

紧皱的眉头悄然抚平,狰狞的面孔也渐渐安宁。

他盘膝低头合掌。

身后的大佛佛像身上的裂纹悄然弥合,魔气哀嚎着消散。

虚影眉心和心缘大士肉身眉心处,重新生出了一点吉祥红痣。

纯白佛光从两者的脑后生出,如佛陀顿悟,洗尽铅华!

“这、这……”

照戒不敢置信地看着魔念虚影,又转头看向王魃,眼中尽是匪夷所思。

这分明是成佛得道的征兆!

可是……他刚才明明是在骂心缘大士,怎么会……

舍利塔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微微一震,竟是直接离开了魔念虚影,在半空中微微盘旋,似是在和魔念虚影叙说着什么。

魔念虚影笼罩在纯白佛光之中,圣洁纯净,与方才的魔意滔天判若两人。

他微微颔首,双眸似有无数经文流淌,侧目看向东方,如同洞见了什么,缓缓开口,佛音震荡:

“去吧,大劫将至,慈无师侄已经为我找到了传人,它更需要你。”

舍利塔似是不舍地朝着魔念虚影晃了晃,随即径直朝着东方飞去。

看到这一幕的王魃,心中若有所思。

而照戒却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大士,您、您难道已经……”

“我已经得道。”

魔念虚影,不,是心缘虚影微微一笑,充满了祥和宁静,随即看向王魃,盘坐在半空中,合掌欠身一礼:

“多谢小友点化,心缘之前犯了佛门大忌,"我执"太重,小友这四个字,真如当头棒喝,心缘受教了。”

王魃并未避开,而是坦然受下了这一礼。

我执,便是太过执着于自我的缺点,将自己的一切看得太重。

心缘大士之所以会陷入这样的痛苦之中,说到底便是自觉世间非自己不可,将西陀洲的好坏都归结于自身的选择,而一旦他认识到,其实自己也不过是芸芸众生的一位,世间大势不会因为他的选择而有所区别,那么这样的痛苦从根本上便不复存在。

因为他的选择不重要,天地大劫之下,无人可以幸免。

王魃做的,便是点出这一点。

只是他也略有些好奇:

“大士如今的情况是……”

心缘虚影并不遮掩,平静道:

“我如今应该是要涅槃了。”

“但若是在风临洲的说法,或许我也可算得上是飞升。”

王魃微微一怔:

“这是何解?”

一旁的照戒眼中既有钦佩,又有羡慕,低声解释道:

“我西陀洲僧众与你们修士略有区别,若是正常修行,至六阶之时,便可引来飞升之劫,前往上界,但佛根深重者,却会于入涅之后,得上界"接引池"接引,再启下一世……”

王魃不由面露惊色,忍不住道:

“那岂不是谁都可以……”

照戒却似乎猜到了王魃想说什么,摇头道:

“由佛化魔,由魔入佛……却也算得上是一条捷径,只是少有人能走得通……不过檀越倒是可以试试。”

“不错,小友佛性虽不及我那未曾谋面的弟子,却也是少有的宅心仁厚之人,若愿入我佛门,我可代师收徒。”

心缘虚影淡笑道。

王魃却是反应了过来,看向对方,认真问道:

“大士是不是也看到了未来的大劫?可否告知在下,此劫究竟从何而来?”

心缘虚影闻言微微摇头:

“非是不愿说,实是看不透,我只知此劫乃是席卷整个小仓界之大劫,诸洲无有幸免,却也不清楚到底是从何处而来。”

“不过大劫自有来时,忧虑亦是无用,所谓劫难,也无非界内界外,小友即便执着知晓,又能如何?”

“有时候,还需放宽心,自管往前走便是。”

王魃一怔,这一刻却也幡然惊醒。

他一直囿于玄元子所言的天地大劫,心神牵挂,却反倒是拖缓了自身修行。

可只要自己足够厉害,任有千般劫难,自一力担之。

“多谢大士指点。”

心缘虚影却笑而不语,身形渐渐飘忽虚幻了许多。

“大士!”

照戒面色一惊。

心缘虚影面色平静:

“我本就是一缕魔念,如今魔意不再,顿悟成佛,也该是涅槃之时,不过……”

他扫了眼王魃和照戒,面露沉吟之色,随后竟径直投入了旁边胸口蠕动着洞穴的心缘身躯之中。

此刻魔念与身躯合而为一,心缘随即睁开双眸,信手将金刚杵推至照戒的面前。

“此宝还请你代我转交给我那徒儿。”

照戒连忙双手接过,至于"徒儿",显然便是远在北海洲的那位再世佛主了。

虽然对方明明从未见过,也本不该知晓,但顿悟得道的存在,拥有这等异能也是理所当然。

随后心缘又取出了一只布袋,交予了照戒:

“此为我西陀洲历年珍物,你且代为保管,其中一应珍宝,你皆可取用。”

照戒面色大惊,正欲推辞,但感受到心缘的目光,他还是郑重接了下来。

心缘满意地点点头,随后目光转向王魃。

平和的目光却仿佛洞察了什么,微有些皱眉:

“小友如今遇到的问题,我也无能为力……”

他目露沉吟,随后伸手从素白僧袍之中,取出了一颗看起来颇为寻常的石珠子。

轻轻一弹,落在了王魃手中。

王魃微有些意外:

“这是……”

心缘平静道:

“这是五阶海珠,或许能解决你的一部分难题。”

“五阶海珠?”

王魃心中一动。

宗内倒是也有两颗,一颗在太和宫,一颗在纯阳宫。

只不过两颗海珠很早之前便已经耗尽其中的能量,不知何时才能重新使用,是以他还从未使用过五阶海珠。

想到之前元磁道人无法脱身的难题,他顿时有了想法。

也没有客气,当即收下了此宝。

正欲感谢,这时心缘身躯忽地一震,那道心缘虚影竟是再度飞出,一瞬间便落在了王魃面前,抬手落在了他的肩上。

“大士……”

王魃和照戒同时面色一变。

但下一刻,心缘虚影抬手一甩,照戒一个趔趄,一阵狂风过后,他才震惊地发现自己竟然已经站在刚刚踏足西陀洲的海岸边!

抬眼望去,却哪还看得到心缘大士和王魃的身影?

而与此同时。

茫茫幽暗小仓界界外。

界膜上一处极为细微、正在不断蠕动的洞穴中。

一道纯白佛光裹挟着一道身影蓦然从中飞了出来,随即落在了洞穴上方。

噔!

破碎的金刚杵钉在了心缘大士体表的虚影之上,瞬间将其打出了肉身之外。

舍利塔立刻高高飞起,重重将其罩住!

紫金佛光笼罩虚影。

散发着忿怒、魔意的虚影没有发出丝毫的嚎叫,反而更加暴怒地挣扎,舍利塔也随之左右晃动,他高声怒吼:

“人间不空,誓不成佛!?”

他早已入涅,可一点魔念不止,如今只为了灭尽天下苍生,得偿最后所愿。

然而脱离了肉身,在梵唱中的魔念虚影尽管依旧强横,却已没有了能够反抗舍利塔的能力,咆哮之中,声势却渐渐弱了下来。

只是虚影凝实,在佛光之下如开水浇下,滋滋作响,却丝毫没有作罢的意思。

执念之深,令得飞来的王魃和照戒都面色凝重无比。

照戒待在王魃的道域中没敢出来,心缘魔念虽被控制住,可源自心缘大士肉身的恐怖吸力却没有丝毫停止的迹象。

王魃则是飞落在了舍利塔前,看着心缘魔念如此坚定,不由得眉头微皱。

抬指掐算。

卜者,知前因,明后果。

但相比起推演未来之事,推算过去的事情却要容易了不少。

几乎是一瞬间,他的眼前便微微一晃。

随即他便看到了万里无云的天空中,一个个微小的洞穴如同蜂巢一般悬浮。

那赫然便是一个个真实膜眼。

只是这些真实膜眼实在太小,似乎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只有涓涓细流,从这些孔洞中缓缓流出。

“这是大洪水之灾发生之前么??_[(.)]???.の.の??”

王魃心中一动。

眼前画面忽地一闪。

之前密密麻麻的微小黑洞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个磨盘大小的洞口。

大量的水流从其中倾泻下来。

只是依旧无人问津。

看到这一幕的王魃尽管已经知晓未来的结果,可心中还是不由得提了起来。

很快,洞口便迅速扩大,隐约能看到在这黑洞之中,似乎有某种存在正在不断拓宽洞口的大小。

而这个时候,水流已经大得惊人!

“是食界者!?”

王魃心中一紧,眼中同时闪过了一丝恍然。

他之前还在想,以正常的真实膜眼扩张速度,西陀洲哪怕一开始无人注意,也足够反应过来,及时治理。

如今看来,却是界外的食界者发现了此处的真实膜眼,一下子加快了扩张的速度,这才让西陀洲的人没能及时反应过来。

就在这时,眼前一闪,一道身着素白方格僧袍的白眉老僧踏海而来,似是察觉到了异常,竟毫不犹豫地从真实膜眼之中飞了出去。

洪水如山倾海泄,滔滔不止。

随后又有僧众前来,可面对着已经极大的膜眼,众人皆是束手无策,有人尝试以身填补,却杯水车薪。

联想起昔日慈无所说的话,王魃这一刻升起了一丝明悟:

“心缘大士直接闯到界外……难怪当初慈无说他失踪了。?”

接下来的情况也很容易猜到了。

心缘迟迟未归,群龙无首之下,人心散乱,于是有人欲要逃离,有人却难以割舍,西陀洲僧众就此分道扬镳。

接下来的画面也证明了王魃的猜想。

留守的僧众们尝试建造大船法器,保存民众、食物等等。

也许只救一城一国之人并不算难,可这些僧众们却太过贪心,又或者是太过慈悲,竟要将所有留在西陀洲的民众都救下来。

若是正常情况下倒也不是没有可能,灵气足够,僧人们及时恢复法力,也有一定的可能性做到这点。

只是这个时候,闯出界外许久的白眉老僧却终于回归。

相比之前,僧袍凌乱,气息明显低落了许多,显然是经历了一场塵战。

但看到即将被彻底淹没的西陀洲,他深觉是自己的过失,最终做出了决定:

“界膜破损,洪水皆从此处而来,当以道域补之!”

“但这还不够。”

“洪水乃是界外之物衍化而来,若我以身为壳,以"空"为瓶,吸取这些界外之物和灵气,也许便能消解这洪水之灾,救下苍生黎民!”

这个办法,若是换做了别的修士,万万无法施行,只因修士所能承受的灵气有限,即便是炼虚修士,也不能无限制地吸收。

然而《元空无相》修的本便是无,是空。

既然一切皆空,自然足以容纳万物。

白眉老僧没有半点迟疑,当即以身填补膜眼,同时借自身道域,强行吸纳内外的混沌源质和溢散的灵气。

道域瞬间被界膜所融合。

也许是因为不断吸纳的混沌源质和海量的灵气,反哺了他和界膜,让他即便身融天地,却没有如其他人那般直接消失,而是勉强保存了自己的意识和身躯。

尽管随着道域与天地融合,他的意识最终还是走向了陨灭。

但在生命的尽头,他却发现一切并未按照他设想的方向发展。

膜眼并未被完全填补,而是仍旧在扩张。

大量的洪水冲了出来。

而更加绝望的是,随着他的道域与天地融合,他对混沌源质和灵气的吸力也快速增强,直至将整个西陀洲乃至更远处的灵气全都吸干……

慈陆、慈昭……这些他看着长大的后辈们一个个因为灵气不再,法力耗尽而入涅。

凡人们失去庇护之后,也在大量的死去。

生命的最后,他的心里只余下深深的愧疚和自我怀疑。

难道,他做错了吗?

带着这样的困惑和痛苦,心缘最终入涅。

而最后的那个疑问,却在他的躯体之中重生。

数百年后,又在两位修士的来访中惊醒……

"呼——"

王魃轻轻停住了手指,停止回溯。

看向心缘魔念的目光中,多了一丝叹息和怜悯。

他已经大概明白心缘当初到底遭遇了什么情况。

若要算起来,有些类似前世所言的电车难题。

一边是一个人,一边是五个人或者更多,两边人谁生谁死,全看心缘的选择。

一方生,则另一方死。

有所区别的是,心缘面对的情况,一边是海量的凡人,一边却是更为亲近的僧众、后辈。

条件也更为模糊。

在王魃看来,心缘当初的选择不能算错,追去界外斩杀食界者,这是从源头处解决问题,回返之后,以身填眼,同时汲取混沌源质和灵气,防止大洪水继续蔓延,也称得上是思虑周全、慷慨赴死。

唯一能被诟病的,便是其身为西陀洲的领袖,却孤身犯险,而没有安排好后事,使得西陀洲四分五裂,各自为战,是西陀洲走到今天这一步的重要责任者。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且情况紧急,西陀洲又承平已久,没能顾及得上也情有可原。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真实膜眼并未因为心缘以身填眼而被解决,反倒是西陀洲的僧人们因为心缘抽取灵气的缘故,殃及池鱼,最终纷纷身陨。

若在当时看,这自然是无从选择,不得已而为之。

可当心缘从果推因的时候,情况便不一样了。

如果当初,他并没有选择出界斩食界者、填眼、汲取灵气来救凡人,而是带着一众僧人们另寻安身之所,这些僧众后辈们,是不是便不用死了?

自己出于慈悲救了一批人,却同样间接害死了信赖自己的后辈们,这般算起来,他到底是佛,还是魔?

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因为每个人的答案和标准都不一样。

唯一的麻烦在于,也许是因为意识即将消失,濒临生命尽头的心缘却被困在了这个问题里,最终诞生了一缕魔念。

想到这,王魃看向被舍利塔罩住愤怒咆哮的虚影,眼中略有不忍。

在他看来,善心、慈悲是一种很高级的天赋,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驾驭这样的天赋,若是能力有限,往往要反受这天赋的伤害。

即便如心缘大士这样的一代高僧大德,却也饱受慈悲之苦,明明牺牲极大,却仍旧深陷于左右为难的道德拷问之中,哪怕是入涅之后,也仍旧难以安眠。

无关乎道心。

或许也只有慈悲之人,才会有这么多的顾虑、这样的苦楚。

他虽不认同这样的理念,可对这样的人,却也难以生出厌恨。

似是察觉到了王魃眼中的怜悯,舍利塔中的魔念虚影猛然停住挣扎,任由佛光照在他身上,如同灼烧一般发出滋滋的声响,他却似是浑然不觉,带着一丝忿怒、不甘和痛苦的眼睛死死盯着王魃:

“你也觉得心缘做错了么?”

“你也赞同我亲手弥补过错吗?”

王魃微微摇头,忽地低声道:

“不管大士选择何种,结果都是一样。”

魔念虚影微微一怔。

“若是选择放任不管,只带着众佛国的僧众逃离,大士也依旧会为昔日没能阻止大洪水,以致西陀洲陆沉,众生殒命而痛苦余生。”

王魃平静开口道:

“或者,带着僧众及时去营救各佛国中的僧人,可谁又能尽数救下呢?总会有遗漏的凡人,大灾之下,总会有人要身死,这无从避免……既然无从避免,以大士的宽仁慈悲、护生求全之心,余生只怕也仍旧要活在痛苦之中。”

“那么作何选择,于大士而言,结果不都一样么?”

“只不过是这痛楚多一点,还是少一点罢了,却也没有本质的区别。”

魔念虚影愣在原处,挣扎的动静不由小了些。

口中喃喃自语:

“结果……都一样?”

但他瞬间惊醒,如同疯魔一般晃动着舍利塔,魔意高炽,盯着王魃怒声大喝:

“你骗我!那么多人因我而死,这如何能一样!”

“若是我当初不吸纳周遭灵气,诸佛国弟子本该可以护持住自己和凡人,而不是如今的情况……他们全都入涅了!全都入涅了!”

王魃眉头微皱。

这也正是这个问题中最大的症结所在。

心缘的做法并不单纯是选择哪一方生或者死,他本想救下所有人,但结果却是因为他的这个决定,造成了更加惨烈的损失。

所以从结果而论,若是心缘当初选择其他的办法,哪怕是不作为,可能结果都比现在要好得多。

后来的心缘大士显然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更加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

只是对于眼前的这位老僧,他话到嘴边,却终究还是不忍说出口。

“大士,我们没人怪过您……”

照戒看着敬仰的心缘如今变成了这般模样,不由面露悲色,上前低声劝慰。

却只得来魔念虚影的愤怒咆哮之声。

舍利塔佛光灿烂,照在魔念虚影之上,却始终无法将其渡化,反倒是魔念虚影竟一点点朝着心缘的身躯靠近,似是要重新回归。

察觉到这一幕的王魃心头一凛,当下心念电转,忽地开口沉声道:

“西陀洲有今日,大士不去责难那些食界者,却反倒是将一切因由归罪于自己,未免有些自傲自大了。”

魔念虚影闻言一滞,随后再次盯向王魃,面容狰狞中带着一丝迷茫:

“……你、你想说什么?”

迎着对方的目光,王魃平静淡然地回道:

“大士既然身融天地,想必也能感受到界外的情况,天地衰落,界外异兽,也便是食界者,其窥伺小仓界多年,大洪水之灾即便不是在西陀洲,而是风临洲、皇极洲,有食界者的参与,也必然是无可阻挡的浩劫。”

“大士欲要以一己之力拯救黎明苍生,却不知那界外还有诸多六阶食界者等着分享小仓界的这盘美食,大士难道以为就凭你一己之力,便能挡住泱泱浩劫,挡住界外那么多的食界者么?”

“你又将小仓界内诸多炼虚修士视为何物?”

“他们尚且不敢有此妄念!”

“若大士真有此心,王某只有四个字送之……”

“自不量力!”

“檀越!”

一旁的照戒却是听得忍无可忍,低声怒喝阻止。

哪怕他隐隐猜到西陀洲的今日,与昔日的心缘大士有着莫大的关系,却还是难以忍受对方被王魃这般羞辱。

舍利塔中,此刻却忽地安静了下来。

魔念虚影怔怔地立在佛光之下,周身的魔意在佛光的净化之下如烟气升腾,只是他浑然不觉,口中呆呆地念着几个字:

“自不量力……自不量力……”

时而皱眉,时而怒目,时而又大笑……

伴随着这几个字,魔念虚影身上的魔意,竟一点点消散。

紧皱的眉头悄然抚平,狰狞的面孔也渐渐安宁。

他盘膝低头合掌。

身后的大佛佛像身上的裂纹悄然弥合,魔气哀嚎着消散。

虚影眉心和心缘大士肉身眉心处,重新生出了一点吉祥红痣。

纯白佛光从两者的脑后生出,如佛陀顿悟,洗尽铅华!

“这、这……”

照戒不敢置信地看着魔念虚影,又转头看向王魃,眼中尽是匪夷所思。

这分明是成佛得道的征兆!

可是……他刚才明明是在骂心缘大士,怎么会……

舍利塔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微微一震,竟是直接离开了魔念虚影,在半空中微微盘旋,似是在和魔念虚影叙说着什么。

魔念虚影笼罩在纯白佛光之中,圣洁纯净,与方才的魔意滔天判若两人。

他微微颔首,双眸似有无数经文流淌,侧目看向东方,如同洞见了什么,缓缓开口,佛音震荡:

“去吧,大劫将至,慈无师侄已经为我找到了传人,它更需要你。”

舍利塔似是不舍地朝着魔念虚影晃了晃,随即径直朝着东方飞去。

看到这一幕的王魃,心中若有所思。

而照戒却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大士,您、您难道已经……”

“我已经得道。”

魔念虚影,不,是心缘虚影微微一笑,充满了祥和宁静,随即看向王魃,盘坐在半空中,合掌欠身一礼:

“多谢小友点化,心缘之前犯了佛门大忌,"我执"太重,小友这四个字,真如当头棒喝,心缘受教了。”

王魃并未避开,而是坦然受下了这一礼。

我执,便是太过执着于自我的缺点,将自己的一切看得太重。

心缘大士之所以会陷入这样的痛苦之中,说到底便是自觉世间非自己不可,将西陀洲的好坏都归结于自身的选择,而一旦他认识到,其实自己也不过是芸芸众生的一位,世间大势不会因为他的选择而有所区别,那么这样的痛苦从根本上便不复存在。

因为他的选择不重要,天地大劫之下,无人可以幸免。

王魃做的,便是点出这一点。

只是他也略有些好奇:

“大士如今的情况是……”

心缘虚影并不遮掩,平静道:

“我如今应该是要涅槃了。”

“但若是在风临洲的说法,或许我也可算得上是飞升。”

王魃微微一怔:

“这是何解?”

一旁的照戒眼中既有钦佩,又有羡慕,低声解释道:

“我西陀洲僧众与你们修士略有区别,若是正常修行,至六阶之时,便可引来飞升之劫,前往上界,但佛根深重者,却会于入涅之后,得上界"接引池"接引,再启下一世……”

王魃不由面露惊色,忍不住道:

“那岂不是谁都可以……”

照戒却似乎猜到了王魃想说什么,摇头道:

“由佛化魔,由魔入佛……却也算得上是一条捷径,只是少有人能走得通……不过檀越倒是可以试试。”

“不错,小友佛性虽不及我那未曾谋面的弟子,却也是少有的宅心仁厚之人,若愿入我佛门,我可代师收徒。”

心缘虚影淡笑道。

王魃却是反应了过来,看向对方,认真问道:

“大士是不是也看到了未来的大劫?可否告知在下,此劫究竟从何而来?”

心缘虚影闻言微微摇头:

“非是不愿说,实是看不透,我只知此劫乃是席卷整个小仓界之大劫,诸洲无有幸免,却也不清楚到底是从何处而来。”

“不过大劫自有来时,忧虑亦是无用,所谓劫难,也无非界内界外,小友即便执着知晓,又能如何?”

“有时候,还需放宽心,自管往前走便是。”

王魃一怔,这一刻却也幡然惊醒。

他一直囿于玄元子所言的天地大劫,心神牵挂,却反倒是拖缓了自身修行。

可只要自己足够厉害,任有千般劫难,自一力担之。

“多谢大士指点。”

心缘虚影却笑而不语,身形渐渐飘忽虚幻了许多。

“大士!”

照戒面色一惊。

心缘虚影面色平静:

“我本就是一缕魔念,如今魔意不再,顿悟成佛,也该是涅槃之时,不过……”

他扫了眼王魃和照戒,面露沉吟之色,随后竟径直投入了旁边胸口蠕动着洞穴的心缘身躯之中。

此刻魔念与身躯合而为一,心缘随即睁开双眸,信手将金刚杵推至照戒的面前。

“此宝还请你代我转交给我那徒儿。”

照戒连忙双手接过,至于"徒儿",显然便是远在北海洲的那位再世佛主了。

虽然对方明明从未见过,也本不该知晓,但顿悟得道的存在,拥有这等异能也是理所当然。

随后心缘又取出了一只布袋,交予了照戒:

“此为我西陀洲历年珍物,你且代为保管,其中一应珍宝,你皆可取用。”

照戒面色大惊,正欲推辞,但感受到心缘的目光,他还是郑重接了下来。

心缘满意地点点头,随后目光转向王魃。

平和的目光却仿佛洞察了什么,微有些皱眉:

“小友如今遇到的问题,我也无能为力……”

他目露沉吟,随后伸手从素白僧袍之中,取出了一颗看起来颇为寻常的石珠子。

轻轻一弹,落在了王魃手中。

王魃微有些意外:

“这是……”

心缘平静道:

“这是五阶海珠,或许能解决你的一部分难题。”

“五阶海珠?”

王魃心中一动。

宗内倒是也有两颗,一颗在太和宫,一颗在纯阳宫。

只不过两颗海珠很早之前便已经耗尽其中的能量,不知何时才能重新使用,是以他还从未使用过五阶海珠。

想到之前元磁道人无法脱身的难题,他顿时有了想法。

也没有客气,当即收下了此宝。

正欲感谢,这时心缘身躯忽地一震,那道心缘虚影竟是再度飞出,一瞬间便落在了王魃面前,抬手落在了他的肩上。

“大士……”

王魃和照戒同时面色一变。

但下一刻,心缘虚影抬手一甩,照戒一个趔趄,一阵狂风过后,他才震惊地发现自己竟然已经站在刚刚踏足西陀洲的海岸边!

抬眼望去,却哪还看得到心缘大士和王魃的身影?

而与此同时。

茫茫幽暗小仓界界外。

界膜上一处极为细微、正在不断蠕动的洞穴中。

一道纯白佛光裹挟着一道身影蓦然从中飞了出来,随即落在了洞穴上方。

噔!

破碎的金刚杵钉在了心缘大士体表的虚影之上,瞬间将其打出了肉身之外。

舍利塔立刻高高飞起,重重将其罩住!

紫金佛光笼罩虚影。

散发着忿怒、魔意的虚影没有发出丝毫的嚎叫,反而更加暴怒地挣扎,舍利塔也随之左右晃动,他高声怒吼:

“人间不空,誓不成佛!?”

他早已入涅,可一点魔念不止,如今只为了灭尽天下苍生,得偿最后所愿。

然而脱离了肉身,在梵唱中的魔念虚影尽管依旧强横,却已没有了能够反抗舍利塔的能力,咆哮之中,声势却渐渐弱了下来。

只是虚影凝实,在佛光之下如开水浇下,滋滋作响,却丝毫没有作罢的意思。

执念之深,令得飞来的王魃和照戒都面色凝重无比。

照戒待在王魃的道域中没敢出来,心缘魔念虽被控制住,可源自心缘大士肉身的恐怖吸力却没有丝毫停止的迹象。

王魃则是飞落在了舍利塔前,看着心缘魔念如此坚定,不由得眉头微皱。

抬指掐算。

卜者,知前因,明后果。

但相比起推演未来之事,推算过去的事情却要容易了不少。

几乎是一瞬间,他的眼前便微微一晃。

随即他便看到了万里无云的天空中,一个个微小的洞穴如同蜂巢一般悬浮。

那赫然便是一个个真实膜眼。

只是这些真实膜眼实在太小,似乎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只有涓涓细流,从这些孔洞中缓缓流出。

“这是大洪水之灾发生之前么??_[(.)]???*?*???”

王魃心中一动。

眼前画面忽地一闪。

之前密密麻麻的微小黑洞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个磨盘大小的洞口。

大量的水流从其中倾泻下来。

只是依旧无人问津。

看到这一幕的王魃尽管已经知晓未来的结果,可心中还是不由得提了起来。

很快,洞口便迅速扩大,隐约能看到在这黑洞之中,似乎有某种存在正在不断拓宽洞口的大小。

而这个时候,水流已经大得惊人!

“是食界者!?”

王魃心中一紧,眼中同时闪过了一丝恍然。

他之前还在想,以正常的真实膜眼扩张速度,西陀洲哪怕一开始无人注意,也足够反应过来,及时治理。

如今看来,却是界外的食界者发现了此处的真实膜眼,一下子加快了扩张的速度,这才让西陀洲的人没能及时反应过来。

就在这时,眼前一闪,一道身着素白方格僧袍的白眉老僧踏海而来,似是察觉到了异常,竟毫不犹豫地从真实膜眼之中飞了出去。

洪水如山倾海泄,滔滔不止。

随后又有僧众前来,可面对着已经极大的膜眼,众人皆是束手无策,有人尝试以身填补,却杯水车薪。

联想起昔日慈无所说的话,王魃这一刻升起了一丝明悟:

“心缘大士直接闯到界外……难怪当初慈无说他失踪了。?”

接下来的情况也很容易猜到了。

心缘迟迟未归,群龙无首之下,人心散乱,于是有人欲要逃离,有人却难以割舍,西陀洲僧众就此分道扬镳。

接下来的画面也证明了王魃的猜想。

留守的僧众们尝试建造大船法器,保存民众、食物等等。

也许只救一城一国之人并不算难,可这些僧众们却太过贪心,又或者是太过慈悲,竟要将所有留在西陀洲的民众都救下来。

若是正常情况下倒也不是没有可能,灵气足够,僧人们及时恢复法力,也有一定的可能性做到这点。

只是这个时候,闯出界外许久的白眉老僧却终于回归。

相比之前,僧袍凌乱,气息明显低落了许多,显然是经历了一场塵战。

但看到即将被彻底淹没的西陀洲,他深觉是自己的过失,最终做出了决定:

“界膜破损,洪水皆从此处而来,当以道域补之!”

“但这还不够。”

“洪水乃是界外之物衍化而来,若我以身为壳,以"空"为瓶,吸取这些界外之物和灵气,也许便能消解这洪水之灾,救下苍生黎民!”

这个办法,若是换做了别的修士,万万无法施行,只因修士所能承受的灵气有限,即便是炼虚修士,也不能无限制地吸收。

然而《元空无相》修的本便是无,是空。

既然一切皆空,自然足以容纳万物。

白眉老僧没有半点迟疑,当即以身填补膜眼,同时借自身道域,强行吸纳内外的混沌源质和溢散的灵气。

道域瞬间被界膜所融合。

也许是因为不断吸纳的混沌源质和海量的灵气,反哺了他和界膜,让他即便身融天地,却没有如其他人那般直接消失,而是勉强保存了自己的意识和身躯。

尽管随着道域与天地融合,他的意识最终还是走向了陨灭。

但在生命的尽头,他却发现一切并未按照他设想的方向发展。

膜眼并未被完全填补,而是仍旧在扩张。

大量的洪水冲了出来。

而更加绝望的是,随着他的道域与天地融合,他对混沌源质和灵气的吸力也快速增强,直至将整个西陀洲乃至更远处的灵气全都吸干……

慈陆、慈昭……这些他看着长大的后辈们一个个因为灵气不再,法力耗尽而入涅。

凡人们失去庇护之后,也在大量的死去。

生命的最后,他的心里只余下深深的愧疚和自我怀疑。

难道,他做错了吗?

带着这样的困惑和痛苦,心缘最终入涅。

而最后的那个疑问,却在他的躯体之中重生。

数百年后,又在两位修士的来访中惊醒……

"呼——"

王魃轻轻停住了手指,停止回溯。

看向心缘魔念的目光中,多了一丝叹息和怜悯。

他已经大概明白心缘当初到底遭遇了什么情况。

若要算起来,有些类似前世所言的电车难题。

一边是一个人,一边是五个人或者更多,两边人谁生谁死,全看心缘的选择。

一方生,则另一方死。

有所区别的是,心缘面对的情况,一边是海量的凡人,一边却是更为亲近的僧众、后辈。

条件也更为模糊。

在王魃看来,心缘当初的选择不能算错,追去界外斩杀食界者,这是从源头处解决问题,回返之后,以身填眼,同时汲取混沌源质和灵气,防止大洪水继续蔓延,也称得上是思虑周全、慷慨赴死。

唯一能被诟病的,便是其身为西陀洲的领袖,却孤身犯险,而没有安排好后事,使得西陀洲四分五裂,各自为战,是西陀洲走到今天这一步的重要责任者。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且情况紧急,西陀洲又承平已久,没能顾及得上也情有可原。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真实膜眼并未因为心缘以身填眼而被解决,反倒是西陀洲的僧人们因为心缘抽取灵气的缘故,殃及池鱼,最终纷纷身陨。

若在当时看,这自然是无从选择,不得已而为之。

可当心缘从果推因的时候,情况便不一样了。

如果当初,他并没有选择出界斩食界者、填眼、汲取灵气来救凡人,而是带着一众僧人们另寻安身之所,这些僧众后辈们,是不是便不用死了?

自己出于慈悲救了一批人,却同样间接害死了信赖自己的后辈们,这般算起来,他到底是佛,还是魔?

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因为每个人的答案和标准都不一样。

唯一的麻烦在于,也许是因为意识即将消失,濒临生命尽头的心缘却被困在了这个问题里,最终诞生了一缕魔念。

想到这,王魃看向被舍利塔罩住愤怒咆哮的虚影,眼中略有不忍。

在他看来,善心、慈悲是一种很高级的天赋,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驾驭这样的天赋,若是能力有限,往往要反受这天赋的伤害。

即便如心缘大士这样的一代高僧大德,却也饱受慈悲之苦,明明牺牲极大,却仍旧深陷于左右为难的道德拷问之中,哪怕是入涅之后,也仍旧难以安眠。

无关乎道心。

或许也只有慈悲之人,才会有这么多的顾虑、这样的苦楚。

他虽不认同这样的理念,可对这样的人,却也难以生出厌恨。

似是察觉到了王魃眼中的怜悯,舍利塔中的魔念虚影猛然停住挣扎,任由佛光照在他身上,如同灼烧一般发出滋滋的声响,他却似是浑然不觉,带着一丝忿怒、不甘和痛苦的眼睛死死盯着王魃:

“你也觉得心缘做错了么?”

“你也赞同我亲手弥补过错吗?”

王魃微微摇头,忽地低声道:

“不管大士选择何种,结果都是一样。”

魔念虚影微微一怔。

“若是选择放任不管,只带着众佛国的僧众逃离,大士也依旧会为昔日没能阻止大洪水,以致西陀洲陆沉,众生殒命而痛苦余生。”

王魃平静开口道:

“或者,带着僧众及时去营救各佛国中的僧人,可谁又能尽数救下呢?总会有遗漏的凡人,大灾之下,总会有人要身死,这无从避免……既然无从避免,以大士的宽仁慈悲、护生求全之心,余生只怕也仍旧要活在痛苦之中。”

“那么作何选择,于大士而言,结果不都一样么?”

“只不过是这痛楚多一点,还是少一点罢了,却也没有本质的区别。”

魔念虚影愣在原处,挣扎的动静不由小了些。

口中喃喃自语:

“结果……都一样?”

但他瞬间惊醒,如同疯魔一般晃动着舍利塔,魔意高炽,盯着王魃怒声大喝:

“你骗我!那么多人因我而死,这如何能一样!”

“若是我当初不吸纳周遭灵气,诸佛国弟子本该可以护持住自己和凡人,而不是如今的情况……他们全都入涅了!全都入涅了!”

王魃眉头微皱。

这也正是这个问题中最大的症结所在。

心缘的做法并不单纯是选择哪一方生或者死,他本想救下所有人,但结果却是因为他的这个决定,造成了更加惨烈的损失。

所以从结果而论,若是心缘当初选择其他的办法,哪怕是不作为,可能结果都比现在要好得多。

后来的心缘大士显然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更加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

只是对于眼前的这位老僧,他话到嘴边,却终究还是不忍说出口。

“大士,我们没人怪过您……”

照戒看着敬仰的心缘如今变成了这般模样,不由面露悲色,上前低声劝慰。

却只得来魔念虚影的愤怒咆哮之声。

舍利塔佛光灿烂,照在魔念虚影之上,却始终无法将其渡化,反倒是魔念虚影竟一点点朝着心缘的身躯靠近,似是要重新回归。

察觉到这一幕的王魃心头一凛,当下心念电转,忽地开口沉声道:

“西陀洲有今日,大士不去责难那些食界者,却反倒是将一切因由归罪于自己,未免有些自傲自大了。”

魔念虚影闻言一滞,随后再次盯向王魃,面容狰狞中带着一丝迷茫:

“……你、你想说什么?”

迎着对方的目光,王魃平静淡然地回道:

“大士既然身融天地,想必也能感受到界外的情况,天地衰落,界外异兽,也便是食界者,其窥伺小仓界多年,大洪水之灾即便不是在西陀洲,而是风临洲、皇极洲,有食界者的参与,也必然是无可阻挡的浩劫。”

“大士欲要以一己之力拯救黎明苍生,却不知那界外还有诸多六阶食界者等着分享小仓界的这盘美食,大士难道以为就凭你一己之力,便能挡住泱泱浩劫,挡住界外那么多的食界者么?”

“你又将小仓界内诸多炼虚修士视为何物?”

“他们尚且不敢有此妄念!”

“若大士真有此心,王某只有四个字送之……”

“自不量力!”

“檀越!”

一旁的照戒却是听得忍无可忍,低声怒喝阻止。

哪怕他隐隐猜到西陀洲的今日,与昔日的心缘大士有着莫大的关系,却还是难以忍受对方被王魃这般羞辱。

舍利塔中,此刻却忽地安静了下来。

魔念虚影怔怔地立在佛光之下,周身的魔意在佛光的净化之下如烟气升腾,只是他浑然不觉,口中呆呆地念着几个字:

“自不量力……自不量力……”

时而皱眉,时而怒目,时而又大笑……

伴随着这几个字,魔念虚影身上的魔意,竟一点点消散。

紧皱的眉头悄然抚平,狰狞的面孔也渐渐安宁。

他盘膝低头合掌。

身后的大佛佛像身上的裂纹悄然弥合,魔气哀嚎着消散。

虚影眉心和心缘大士肉身眉心处,重新生出了一点吉祥红痣。

纯白佛光从两者的脑后生出,如佛陀顿悟,洗尽铅华!

“这、这……”

照戒不敢置信地看着魔念虚影,又转头看向王魃,眼中尽是匪夷所思。

这分明是成佛得道的征兆!

可是……他刚才明明是在骂心缘大士,怎么会……

舍利塔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微微一震,竟是直接离开了魔念虚影,在半空中微微盘旋,似是在和魔念虚影叙说着什么。

魔念虚影笼罩在纯白佛光之中,圣洁纯净,与方才的魔意滔天判若两人。

他微微颔首,双眸似有无数经文流淌,侧目看向东方,如同洞见了什么,缓缓开口,佛音震荡:

“去吧,大劫将至,慈无师侄已经为我找到了传人,它更需要你。”

舍利塔似是不舍地朝着魔念虚影晃了晃,随即径直朝着东方飞去。

看到这一幕的王魃,心中若有所思。

而照戒却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大士,您、您难道已经……”

“我已经得道。”

魔念虚影,不,是心缘虚影微微一笑,充满了祥和宁静,随即看向王魃,盘坐在半空中,合掌欠身一礼:

“多谢小友点化,心缘之前犯了佛门大忌,"我执"太重,小友这四个字,真如当头棒喝,心缘受教了。”

王魃并未避开,而是坦然受下了这一礼。

我执,便是太过执着于自我的缺点,将自己的一切看得太重。

心缘大士之所以会陷入这样的痛苦之中,说到底便是自觉世间非自己不可,将西陀洲的好坏都归结于自身的选择,而一旦他认识到,其实自己也不过是芸芸众生的一位,世间大势不会因为他的选择而有所区别,那么这样的痛苦从根本上便不复存在。

因为他的选择不重要,天地大劫之下,无人可以幸免。

王魃做的,便是点出这一点。

只是他也略有些好奇:

“大士如今的情况是……”

心缘虚影并不遮掩,平静道:

“我如今应该是要涅槃了。”

“但若是在风临洲的说法,或许我也可算得上是飞升。”

王魃微微一怔:

“这是何解?”

一旁的照戒眼中既有钦佩,又有羡慕,低声解释道:

“我西陀洲僧众与你们修士略有区别,若是正常修行,至六阶之时,便可引来飞升之劫,前往上界,但佛根深重者,却会于入涅之后,得上界"接引池"接引,再启下一世……”

王魃不由面露惊色,忍不住道:

“那岂不是谁都可以……”

照戒却似乎猜到了王魃想说什么,摇头道:

“由佛化魔,由魔入佛……却也算得上是一条捷径,只是少有人能走得通……不过檀越倒是可以试试。”

“不错,小友佛性虽不及我那未曾谋面的弟子,却也是少有的宅心仁厚之人,若愿入我佛门,我可代师收徒。”

心缘虚影淡笑道。

王魃却是反应了过来,看向对方,认真问道:

“大士是不是也看到了未来的大劫?可否告知在下,此劫究竟从何而来?”

心缘虚影闻言微微摇头:

“非是不愿说,实是看不透,我只知此劫乃是席卷整个小仓界之大劫,诸洲无有幸免,却也不清楚到底是从何处而来。”

“不过大劫自有来时,忧虑亦是无用,所谓劫难,也无非界内界外,小友即便执着知晓,又能如何?”

“有时候,还需放宽心,自管往前走便是。”

王魃一怔,这一刻却也幡然惊醒。

他一直囿于玄元子所言的天地大劫,心神牵挂,却反倒是拖缓了自身修行。

可只要自己足够厉害,任有千般劫难,自一力担之。

“多谢大士指点。”

心缘虚影却笑而不语,身形渐渐飘忽虚幻了许多。

“大士!”

照戒面色一惊。

心缘虚影面色平静:

“我本就是一缕魔念,如今魔意不再,顿悟成佛,也该是涅槃之时,不过……”

他扫了眼王魃和照戒,面露沉吟之色,随后竟径直投入了旁边胸口蠕动着洞穴的心缘身躯之中。

此刻魔念与身躯合而为一,心缘随即睁开双眸,信手将金刚杵推至照戒的面前。

“此宝还请你代我转交给我那徒儿。”

照戒连忙双手接过,至于"徒儿",显然便是远在北海洲的那位再世佛主了。

虽然对方明明从未见过,也本不该知晓,但顿悟得道的存在,拥有这等异能也是理所当然。

随后心缘又取出了一只布袋,交予了照戒:

“此为我西陀洲历年珍物,你且代为保管,其中一应珍宝,你皆可取用。”

照戒面色大惊,正欲推辞,但感受到心缘的目光,他还是郑重接了下来。

心缘满意地点点头,随后目光转向王魃。

平和的目光却仿佛洞察了什么,微有些皱眉:

“小友如今遇到的问题,我也无能为力……”

他目露沉吟,随后伸手从素白僧袍之中,取出了一颗看起来颇为寻常的石珠子。

轻轻一弹,落在了王魃手中。

王魃微有些意外:

“这是……”

心缘平静道:

“这是五阶海珠,或许能解决你的一部分难题。”

“五阶海珠?”

王魃心中一动。

宗内倒是也有两颗,一颗在太和宫,一颗在纯阳宫。

只不过两颗海珠很早之前便已经耗尽其中的能量,不知何时才能重新使用,是以他还从未使用过五阶海珠。

想到之前元磁道人无法脱身的难题,他顿时有了想法。

也没有客气,当即收下了此宝。

正欲感谢,这时心缘身躯忽地一震,那道心缘虚影竟是再度飞出,一瞬间便落在了王魃面前,抬手落在了他的肩上。

“大士……”

王魃和照戒同时面色一变。

但下一刻,心缘虚影抬手一甩,照戒一个趔趄,一阵狂风过后,他才震惊地发现自己竟然已经站在刚刚踏足西陀洲的海岸边!

抬眼望去,却哪还看得到心缘大士和王魃的身影?

而与此同时。

茫茫幽暗小仓界界外。

界膜上一处极为细微、正在不断蠕动的洞穴中。

一道纯白佛光裹挟着一道身影蓦然从中飞了出来,随即落在了洞穴上方。

噔!?

破碎的金刚杵钉在了心缘大士体表的虚影之上,瞬间将其打出了肉身之外。?

舍利塔立刻高高飞起,重重将其罩住!

?本作者东海鱼头提醒您最全的《长生,从养鸡杂役开始》尽在[],域名[(.)]???+?+??

?

紫金佛光笼罩虚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