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孔家的粮,读书人配吃,老百姓不配吃(五千字章)(3 / 4)

作品:《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孔家族人反对孔宏泰捐粮。理由很充分:历代皇家赐田,乃是学田。供山东的读书人进学所用。

我们孔家的粮,读书人配吃,老百姓不配吃。

孔宏泰这个家主,跟上千族人发生了激烈的矛盾。

族人们认为:你虽是孔家家主。但粮食不是你自己的。属于全族。

族人们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在囤粮的粮仓放了火。

就算烧了,孔家的粮食也不给那些泥腿子吃!

一千六百万斤粮着火。大火整整烧了两天一夜。

这帮孔圣人的孝子贤孙,狠起来连供奉祖宗牌位的孔庙都敢烧(弘治十二年),何况粮食?

阳谷县大堂。

石文义火急火燎的跑了进来,向刘大夏和常风禀报了这个消息。

常风闻言先是吃惊不已:「烧了?孔家这帮族人是冷血的畜生嘛?他们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嘛?」

石文义道:「孔家大仓被烧了个干净。衍圣公也无计可施。」

徐胖子插话:「吊!敢烧老百姓的救命粮,我带人去曲阜,抓他几百人。」

刘大夏却摆手:「他们烧的是自家私粮,不是官粮。且这是孔家内讧。锦衣卫虽是皇帝家奴,却不能介入孔家族务。」

常风陷入了迷茫:「刘都院。事情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山东当地官员把老百姓当成牛马。任他们自生自灭。」

「孔圣子孙也把老百姓当成牛马。粮食宁肯烧了都不给灾民吃。」

「山东的士绅宛如铁公鸡。趁着灾年贱价买灾民的田当作私产,买灾民家的女儿当作玩物。就是不肯开捐放赈。」

「这他娘是在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发生的事啊!」

「孔子、孟子的书读了又有何用?该烧的不是粮食,而是四书五经!」

「大明朝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啊!」

刘大夏宽慰常风:「普天下总有些良心未泯的官员、读书人。也不能一概而论。」

就在此时,钱宁火急火燎的跑了进来:「常爷,莱州知府黄伯仁进阳谷县了!」

常风问:「他是来给他弟弟

黄仲仁收尸的嘛?把尸体还他吧。我始终跟他有几分交情。」

钱宁却道:「常爷,黄伯仁是来送粮的!运粮的车队足足排出去两里地!他还运来了上百车海盐!」

常风惊讶:「走。咱们去城门口迎接!」

众人来到了城门口。

常风见到了身体肥胖臃肿,气喘吁吁的黄伯仁。

黄伯仁没穿官服,而是穿着一身布衣。

常风握住了黄伯仁的手:「黄兄!」

黄伯仁道:「上差,这回莱州府运来了官粮七万石、官盐三千石,赈济鲁西灾民。」

「另外我跟金矿监管太监高凤高公公商量了下。上个月莱州焦家、金城两座金矿产金六百两,暂时不上交朝廷。一并带来赈济灾民。」

莱州是鱼米之乡,还有渔盐之利,盛产黄金,是山东有名的富府。

黄伯仁在任期间为官清正廉洁,将莱州府经营得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莱州府粮满仓,盐满囤。有能力救济鲁西灾区。

但山东巡抚聂诚严令鲁东各府不得调粮到鲁西。聂巡抚是黄伯仁的顶头上司。黄伯仁这么干是要丢乌纱的。

大明金矿监管极为严格。挪用金矿产金,黄伯仁跟太监高凤都要掉脑袋。

为了赈济嗷嗷待哺的灾民,大胖子黄伯仁豁出去了!

黄伯仁天生胆子小,当初见到锦衣卫直接吓出胸痹之症。

但这回为了百姓,他生出了吞天之胆!

刘大夏感慨:「黄知府,你这是在拿自己的命换灾民的活路啊!」

黄伯仁的回答振聋发聩:「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乃为官之人的本分。即便被斩首、凌迟又有何憾?」

常风感慨:「如果大明的官员、读书人都似黄兄一般的胸襟,天下何愁不安定!又怎会生出易子而食的惨剧?」

一旁的钱宁有些愧疚:「黄知府。我杀了您二弟......」

黄伯仁一摆手:「此事不要提了!这是他咎由自取。我没他这样的弟弟!」

「我听说山东巡抚、三司联名参劾锦衣卫滥杀。这封信可以替你们洗脱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