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带徐辉祖与李景隆来兵校(3 / 3)

作品:《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朱棣解释道:“此兵校,便是郭卿向朕谏言,并一力负责建造起来的!”

徐辉祖与李景隆的神情这才有了些变化,看向郭安满是诧异。

朱棣又看向郭安,“郭卿,你肚子内肯定有些东西,正好魏国公与曹国公在,你便随意说吧!”

“微臣遵旨!”

郭安微微拱手行礼,思索片刻,便开口说道:“回禀陛下,微臣认为,军中将校要排兵布阵,盘算粮草辎重,便应如同国子监那些士子一般,读书识字,学兵法,学排兵布阵,安营扎寨,学术算,学看天时地利……”

“另外,兵校的夫子都应为军中威望极高的老将,或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这些老将可在兵校内给一众年轻有些兵将讲课,讲解他们的各种作战经验,甚至也要讲解如何在战场上保命……”

“陛下,魏国公,曹国公,我虽不通军政。

但也知,为将者,不仅需要超强的骑射武艺,还需懂兵法,懂天时地利……

因此。

我只能建议,在军中挑选优秀士兵,还有大明一众武勋子弟,让他们来此处,与国子监一般,读兵法,听作战丰富的老将讲兵法,了解战场上的所有忌讳……

并且,一同在校场练习骑射武艺……”

“不论如何,兵校这些兵将与武勋子弟在出了兵校之后,哪怕是再次成为纨绔子弟,也是有底蕴的纨绔子弟,而不是一群傻乎乎只会被人戏耍的傻子。

而那些普通军户出身的兵卒,也都有着往上攀爬的希望……

如此,哪怕是以后我大明没了战事,但我大明也还可因为兵校存在,会源源不断出现更多的良将,不会像是前宋那般,将军被一群文官随意拿捏折辱……”

听此,徐辉祖与李景隆两人不由满脸凝重。

他们自幼都有大儒教导,对于郭安说的,更是十分了解。

宋朝武将给那些跪舔那些文官,他们自是十分气愤,但却无可奈何。

而现在,兵校一出,武勋与军户们,至少有了一份希望!

打天下需要武将,现在坐天下,也该有武将的一份!

武将传承,绝不能因盛世太平,而被慢慢侵蚀掉!

只是,徐辉祖又看向郭安,“定海侯应该也是文臣吧!”

郭安直接说道:“魏国公,我是勋贵!”

徐辉祖一愣,连忙赔笑道:“哈哈哈,是我糊涂了,还请定海侯见谅!”

朱棣好似没有听到徐辉祖的疑惑,而是继续问道:“尔等觉得此兵校如何?”

“陛下圣明,此兵校乃是史上第一座兵校,更是所有武将的福音,陛下之恩,天下所有军户与武勋,必然对陛下感激万分!”

“正是,文有学堂,武有兵校,我大明必可千秋万代!”

徐辉祖与李景隆连忙真心实意的奉承道。

朱棣微微点头,便说道:“此兵校交给你二人负责如何?”

“我们二人?”

徐辉祖与李景隆不由一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