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百八十三章 两宋三百载,未曾复燕云(1 / 3)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李贽翻看着老喇嘛的札记,字迹极为凌乱,记录的内容也不容易分辨,更像是在旅行中的碎碎念,老喇嘛的札记,还有十分罕见的蒙文,这部分的内容就需要通事来进行翻译了。

李贽等一行人被困在了开平卫,而这场大雪,肆虐了北方大部分地区,雪花也落在了京堂,落在了通和宫御书房的房顶上。

通和宫御书房是个暖阁,朱翊钧披着一件大氅,看着手中的一份奏疏,这本奏疏是解刳院的大医官们写的,研究的是花柳病、枯荣症的治疗办法。

总结而言,就是大力出奇迹和置之死地而后生。

当初陈璘平定三都澳私市的时候,押送了一批被阿片控制的奴仆入京,到解刳院里进行戒断阿片的实验,范应期的阿片成瘾虽然严重,但和这一批俘虏相比,那就可差太多了。

这一批俘虏,本是沿海村寨的渔民,被海寇劫掠,被阿片控制,进了解刳院戒毒反倒是其次的,而是那一身的病,需要治疗。

阿片成瘾之人,大部分人都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花柳病,这些花柳病富有传染性,大医官们处置起来也是谨慎再谨慎,后来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高烧疗法。

就是这些病人在高烧的时候,不去干涉,等待三个时辰后,再做干涉,这样一来,那些致病的小虫子就被烧死了,人就恢复健康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种疗法,成活率大约是九死一生,一共十八个解刳院的标本,经历过了高烧疗法,只有三个人活了下来,两個人身体恢复了健康,一个烧成了傻子。

这种高烧疗法,对于十分棘手的枯荣症,也就是癌症,也有奇效。

自从小皇帝拿着三棱镜,为张居正展示,将光折射为七色之后,大明的光学有了极大的发展,自此之后有了千里镜和显微镜,大明有了显微镜后,终于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对认知边界进行了广泛的探索,高烧疗法,能杀死致病的瘟气,也能杀死正常的体细胞。

所以,高温疗法是真正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生死赌局,是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最后手段。

比如之前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的石茂华,非要去绥远,还没出发就发起了高烧,一烧就是两日之久,整个身体烫的像根烧火棍一样,手指、手肘等关节,都不能自主屈伸,全身上下只有眼皮能动,嘴唇干裂,退烧后七天不能起坐,尿血,一直惊厥盗汗,就是做噩梦断断续续。

也就是那段时间,庞宪奏闻朝廷,石茂华可能命不久矣,风烛残年,礼部也开始准备谥号官葬等事儿。

高烧之后,是长达一个月的恢复期,身体恢复了一些后,石茂华认为自己命不久矣,立刻要前往绥远,大医官庞宪无奈,只好和石茂华出发了,但是石茂华现在身体还算硬朗,精神也好了很多。

在经过了对某个特殊样本的研究后,解刳院认为,有规律的、周期性的运动,是保持健康的最好办法。

因为在运动的时候,人会快速的呼吸,并且肌肉开始发热,体温会急速升高,经过长期的观察,在剧烈运动后体温可以在短暂时间,维持在40°以上的高温,这种情况下,就会对体内进行一整轮的脱毒。

这个过程,解刳院大医官李时珍、陈实功称之为:人的杀青。

杀青是甘薯苗脱毒的必然流程,而人的运动就是在进行周期性的脱毒,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而解刳院观察的这个特殊样本,就是皇帝陛下,皇帝的身体健康的不得了,自习武以来,就只有一次偶感风寒,还是皇帝仗着年轻,火力旺,不把倒春寒放在眼里,才出现了问题。

如果陛下如此坚持运动,并且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陛下会保持长久的健康,这对大明国朝而言,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当然对于贱儒而言,就是个晴天霹雳。

“久坐必亏安,操戈可长生。”朱翊钧念着解刳院最后的总结,对于陛下的运动量,解刳院是十分认可的,常年维持在一个极高,但合理的水平之内。

陛下的身体情况,是让贱儒感到绝望的问题,熬都熬不过陛下。

解刳院这种说法,其实也解释了一些事儿。

比如赵光义在高粱河飙车的时候,为什么两股中箭,丁亥、戊子2日自涿州逃到定州,一共380里路,在负伤之后,还跑了这么久,还能活那么久;

比如为何大明皇帝第一长寿是朱元璋,活到了71岁高龄,第二长寿是朱棣,活到了64岁,因为这都是马上皇帝,再往后,一个都没活过60岁,因为人自己不脱毒,不周期性的杀青,自然求不得长生。

当然,这样的解释,也让明武宗落水后,始终好不了这件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起来。

明武宗又不是垂拱天子,乖宝宝,他的活动量比朱翊钧还大,但最终还是抵不过大明皇帝易溶于水的魔咒。

解刳院这本奏疏入朝之后,立刻引发了朝官们的弹劾,解刳院的任何成果,都会被弹劾,因为在朝官看来,解刳院这种地方,就不该存在,它的存在就是错,它的成果更是错上加错!

这一次对解刳院奏疏攻讦的角度,是解刳院鼓噪更加激烈的新政,是在为加税,制造风力舆论!

按照解刳院的说法,高烧能治病,大明朝现在病了,是不是进行更加剧烈的新政,比如加税,才能肃清积弊流毒?

大明朝官现在对加税极为敏感,但凡是有点风吹草动,都会无端联想,进而自发性的抵制,多少有点反应过度了,说明他们是真的怕这个。

“人家李时珍和陈实功说得多明白啊,这九死一生,十八个人活了三个,还有一个变成了傻子,朝官真的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朱翊钧看着那一堆的奏疏,这是反对解刳院的惨无人道,也是试探皇帝对加税的态度。

张居正就是贴了张浮票,就把这帮朝官吓的犹如惊弓之鸟一样。

“谁让他们闲的没事,非要攻讦李如松和几位少壮参将?是朝官先犯贱,不怪先生和武勋们反击,那可是武勋,哪有武勋整天挨打的?李如松就更受不了这个气了,他们活该。”冯保乐呵呵的说道。

能说文官坏话,就绝无一句好话的老祖宗冯保,又见缝插针的给文官们,上了点眼药水。

张居正是宜城伯,有世券的那种!所以张居正现在的立场是武勋立场,和武勋们沆瀣一气,那是理所当然。

因为张居正看的非常明白,现在的武勋少壮派的头子,看起来是李如松,但其实是陛下本人。

整个少壮派都是围绕着皇帝而存在的,这对国朝的稳定、新政的推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朱翊钧身边人对文官这个态度,朱翊钧心里对文官根深蒂固的偏见,这个死结,永远无法解得开,根本就没那个环境。

“确实是活该。”朱翊钧想了想,在这些奏疏上画了个圈,既不是对号,也不是错号,而是圈,表示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就是已读,不做回复,至于他到底什么意思,这些个担心加税的文官们,自己去猜吧!

“这几本贺表,有意思。”朱翊钧将几本贺表一字排开,又要过年了,来自各地的官员,都要写这么一份贺表,祝贺新年,算是给皇帝拜年了,理论上讲,天下百官都是天子门生,所以门生给老师写贺表拜年是礼法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