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百五十四章 欠陛下的债,还不完,根本还不完(2 / 2)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确实该修,可是…”王国光还要挣扎。

“既然这次有人赞助,就国帑内帑对半吧。”朱翊钧打断了王国光的挣扎,对着工部说道:“工部知道,准备营造诸事,正好王一鹗在山东废除了贱奴籍,吵着闹着要组建工兵团营,这次就随了他的心意,组建工兵团营,从天津修到密州。”

“就这么定了。”

工部尚书汪道昆立刻俯首说道:“臣遵旨,陛下圣明!”

工部就是干活的,没银子了就问户部要,户部没银子就去宫里讨饭,总归是能讨得到饭的,这一半一半的意思是,这次津密驰道内帑承担了,但是所有费用的一半,仍然是以债务入账国帑。

“臣遵旨。”王国光万般无奈的说道。

工部那边是矿多的挖不完,户部这边是债多的还不完,而且越欠越多,得亏是没利息,否则就是个大亏空。

万士和面色凝重的说道:“陛下,沙阿特使奏闻了一件事,说是在他们那边有一种草,叫恰特草,颇有成瘾性,常常服用者,一天就要一把的恰特草,售价也不算便宜,一把就要三分银子左右,一个月就要九钱银子。”

“是按着当地的物价,大概折银,不一定是用银子去买。”

“大明是天朝上国,就是以工匠们而言,一年到头,若没有分红银,也就能剩下两三两银子。”

“解刳院从西洋的船队上得到了一些这种恰特草,有黑心商贾美名其曰叫阿拉伯茶,但不是茶,是和阿片一样的东西,其成瘾性和阿片同等,危害和阿片基本相同。”

“禁禁禁!”朱翊钧立刻说道:“快船前往旧港宣慰司,责令旧港总督府,守好大明的海洋门户,认真检索,不得贩卖此物入明,一经查出,立斩不赦。”

“臣遵旨。”万士和俯首领命,大明朝的违禁名单上又多了一物。

旧港总督府的处境和吕宋总督府是非常类似的,脱离了大明就无法存续,所以朱翊钧也不必担心政令不能通行的问题,大明总督府和泰西总督区,本质上的区别,其实是距离,若旧港总督府真的不臣,大明水师自然会平不臣。

和泰西的总督相对应的应该是开拓勋爵,也就是元绪群岛地区。

对这种地区大明也仅仅是简单的羁縻而已。

廷议在吵吵闹闹中结束,大明皇帝以为这次王崇古要被骂惨了,毕竟堆肥这种事,不符合儒家仁恕的核心理念,但朱翊钧一直到四月中旬,都没有收到任何一本弹劾王崇古的奏疏。

很快朱翊钧就知道这些科道言官在怕什么了,实在是害怕那个《清流名儒风流韵事》,那个风流韵事的书,真的是点谁的名,谁就会社会性死亡,威力实在是太大了。

在儒家理念和自己安危这两个选择之间,清流名儒们,没有任何犹豫的选择了自己的安危。

这些清流名儒也有劝自己的理由,大道灰暗的时候,就应该蛰伏起来,以图天变之日,再做计较,在有些人眼里,万历维新是大道晦暗,在有些人眼里,万历维新,陛下如日中天一样照耀着天下,给天下带来了新的生机。

万历十一年四月底的时候,闫家一窝坐寇被王崇古处以极刑,而这个极刑究竟是什么,负责记录此事的中书舍人,那会儿正好入厕去了,并没有记录下来,总归是处死了。

春秋笔法,中书舍人也很擅长,反正不是正常死就是了。

而大明北镇抚司提刑千户陈末开始了他的忙碌,一共227家等着他去抄家,工作量委实是有点大了。

四月底的时候,朱翊钧同样收到了一封来自长崎总督徐渭的奏疏,这封奏疏十万火急,不是长崎总督府被人给打了,而是毛利家联合其他大名们,对织田信长展开了第四次信长包围网,联合了上杉景胜、长宗我部元亲,北条氏直,以及织田信长内部的一些人,他们围绕着大阪湾的归属权展开了激战。

长崎总督府需要更多的火器和火药,好方便操控倭国战争的走向。

朱翊钧这头刚刚确定要花海量的白银去修驰道,内帑狠狠的空虚了一把,忠君体国的保定府势要豪右,毁家纡难也要供应大明驰道修建大业的同时,倭国也送来了战争财,生怕大明皇帝内帑空虚!

堪称是双喜临门,空虚是不可能空虚的!

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这个户部郎中冷文煜,送辽东去垦荒,还不如当初的周良寅呢,张嘴闭嘴就是请调云南贮矿课银起解二十万入京,也就是朕心情好,懒得骂他,这云南远在万里之外,如若平日也就罢了,这最近莽应里正闹腾的也不看看什么情况。”朱翊钧得亏是心情好,否则一顿长篇大论非要将其骂一顿才行。

朱翊钧想了想还是批复道:[东吁缅贼莽应里猖獗,陇川逆酋岳阳及木邦罕虔党助,窥伺我腾越、永昌之间,大为骚扰,镇巡官调汉土官军入云南,军兴粮饷所费不赀,应仍留彼处,以济缓急,尔此时言调云南贮矿课银,意欲何为?]

这已经是非常严厉的指责了,前线在打仗,后面户部郎中看上了云南地方府库里二十万两银子?这前线军兵知道了,那心里该是什么滋味儿?

打仗本来就是兵凶战危之事,这个时候把银子抽空,打击己方士气?

其实这个冷文煜并没有破坏前线士气的想法,他根本没那么个概念,他也是看国帑负债累累,一盘账盘盘到了这二十万银,就寻思起解入京。

大明京堂百官都有一种傲慢,那就是我是京官,你是外官,我就可以对地方予取予夺的傲慢,很多政令的制定,根本不管地方的死活,这种心态,十分的普遍。

这已经是最后一本奏疏了,朱翊钧靠在椅背上,活动了下身体,伸了个懒腰,张宏将石灰喷灯的灯光从白炽拧到了昏黄。

“夫君忙完了吗?”王夭灼一直等在御书房外面,看到了灯光昏暗了下来,才走了进来,笑盈盈的行礼说道:“臣妾见过陛下。”

“免礼免礼。”朱翊钧将王夭灼揽到了自己怀里,抱着她也没有动手动脚,而是看着窗外的月牙,满脸笑意的说道:“双喜临门。”

他将今天的喜事分享给了王夭灼,从万历元年入宫起,王夭灼就一直陪在皇帝的身边,见证了大明皇帝从皇权岌岌可危到如日中天,江山社稷从风雨飘摇到一点点的变好,皇帝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王夭灼都一清二楚。

王夭灼听闻双喜临门,也是掩着嘴角轻笑,陛下总是说些怪话,陛下还要感谢这些势要豪右以及倭国大名们,对大明驰道做出的卓越贡献。

这些势要豪右和大名们应该不想要这种感谢。

“娘亲昨日又跟我说,让我劝劝夫君,不要整日里熬,这年轻的时候还不怕,稍微年纪大点,这些债,都是要还的,上次夫君偶感风寒,娘亲说只觉得这天都要塌了,夫君是妾身的天,是后宫的天,陛下也是咱大明万方黎民的天,龙体重要。”

“陛下在,新政就在。”王夭灼是带着李太后的命令来的,父母有命,王夭灼不得不从。

朱翊钧连连点头说道:“嗯嗯嗯,咱知道了。”

“新入宫的两位美人,英姿飒爽郭云瑶,温婉如水王兮悦,嬷嬷们早就教好了规矩,就等着陛下临幸,这一等就又是三个月的时间了。”王夭灼自然看得出朱翊钧的敷衍。

大明有了陛下,的确是大明的福气,可是这后宫美人,就只能苦守着,望眼欲穿的看着龙池旁的御书房。

郭云瑶、王兮悦这两个美人,学好了规矩和礼仪,这已经三个月有余,陛下迟迟不去她们的花萼楼,她们只好去找李太后哭,李太后就找王夭灼分说。

朱翊钧也不是把她们忘了,有的时候忙到了深夜,人就会懒散,过去一趟,小黄门开路还要去告知,她们也得准备,弄的鸡飞狗跳,朱翊钧也不想太折腾。

王夭灼因为是皇后,只要身上没有月事,夜里就会在御书房来,算起来,还是皇后侍寝最多。

“要不这样吧,每天就把没有月事的嫔妃的牙牌,拿到御书房来,每日翻了牌子,就让嫔妃在御书房候着,等夫君忙完如何?”王夭灼想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不折腾也能让后宫的妃嫔们不用苦等了。

大明侍寝是皇帝去嫔妃宫里,而不是把洗漱干净的妃嫔用被子一卷,抬到乾清宫去,至少在万历年间,还是如此,若非朱常治出生,母凭子贵,王夭灼每次侍寝,都要大费周章一番。

王夭灼想到了让妃嫔们到御书房的寝室侍寝,这样一来,也不用再反复折腾了。

“你这话说的,你怎么办?”朱翊钧当然知道这个办法,王夭灼现在经常出入御书房,是仗着自己皇后的身份,仗着皇长子的出生,连李太后都约束不了太多这小夫妻的事儿,现在等同于王夭灼把这个权力分享了出去。

“夫君心里念着我就好。”王夭灼无奈的说道:“那臣妾总不能劝夫君把国事放下吧。”

“维持现状吧。”朱翊钧摇头说道,相比较之下,他还是愿意和王夭灼多相处一些时间。

王夭灼抱着皇帝低声说道:“姐妹们会有怨言的,而且夫君又要做父亲了。”

王夭灼摸了摸自己的肚子,里面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她也不是那么大方,把夫君分享给姐妹,而是自己现在不能霸占了而已。

皇后又有了身孕,对于朝堂而言也是喜事一件,大明的大宗终于再次子嗣兴旺了起来。

在朝堂之上喜气洋洋的时候,另外一件喜事,突然传到了京师,大明环球贸易的远洋商队顺利的抵达了吕宋港,正在等待着通关,不日返回大明!

这是大明第二次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的全球贸易,消息传回京师后,大明上下皆是喜气洋洋。

比预定行程早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这代表着大明已经完全具备远洋商贸的能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