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抑后扬,先捧后贬是一种极为破坏自尊的谈话方式,先说你行,然后再说伱很不行,顺便补上一个类似于道德绑架的请求。通常来说,这一套流程下来只要言词得当,很难不成功。

——唯一的风险就是容易被揍。

但白起不在乎道德绑架,敢对他进行道德绑架的,他的一般会用物理的手段进行回应。白起出手,只是被吴杰打动了内心的那一道线。

白起不是杀人狂魔,他作为秦国大将,十分明白一个道理。

——打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和平。

所以,他比谁都清楚自己的结局。

——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不杀,赵国就还会有反抗的余力,而秦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看管好足足四十多万的赵国俘虏,这其中几乎都是青壮年劳动力。

放回去,只会让赵国继续反抗,然后双方继续死更多的人。

不放,秦国养不起,也看不过来,四十万青壮年劳动力一个失误就有可能造成巨大的连锁反应。

坑杀是理性思考后唯一的选择。

——所以,我该死。我的所作所为,刀剑加身,千刀万剐,死不足惜。

我只希望,我死后,天下太平。

和平,这个词在白起的年代是那么的珍贵,又是那么的虚无缥缈。

就如同白起所问那般——杀,能杀出个天下太平吗?

当白起听到他的做法是有效,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执念几乎是在那一瞬间完全消散。